大家好,我是ユウト。最近一段時間在刷社群時常常看到「數位遊牧」幾個字,讓我十分好奇這個詞彙背後所涵蓋的意思,還有這樣的族群他們未來工作的發展性又是如何,今天就來聊聊並分享這回事,那就讓我們開始吧。
數位游牧(Digital Nomad)為1997年由日本企業家牧本次雄在其著作《遊牧上班族:數位時代的新生活工作方式》中提出,它強調一種「邊旅行邊工作」的生活方式,是近年來出現的新型工作選擇,以收入與工作型態通常能透過遠端,並且在哪裡都能完成(work from everywhere)的接案工作類型為最大特色。
數位游牧者們會利用各種不被時間地點綁住的技能來完成工作,並以達到探索世界的自由和能夠選擇更舒適的居住環境為志業。通常我們可以將這個族群細分為3種類型,包括公司僱傭、接案以及創業,以下就來稍微細看與說明。
在COVID-19疫情結束後,不少大公司和新創公司發現遠端工作不僅保有效率,也能節省辦公室空間,於是乎開始放寬員工的工作環境選擇,不過多半仍保有固定的上下班時間。
指根據自己的作品集還有個人專業能力尋找合作團隊的一種工作方式。
這類型的人多半從事按件計酬的作業,市場上目前有許多各式各樣的工作,例如軟體工程師、社群行銷、設計師、線上家教、研究員等需求,他們通常都需要另外和案主簽約,並在案源固定的狀況下,同樣的時間與同樣的事情才能有相對安穩的收入,不過時間上的彈性相對受僱於公司的人來說較來得高出不少。
這類人相對少見,其中絕大部分是KOL、KOC還有YouTuber 等已建立個人品牌的工作者,並且透過諸如Google adsense還有蝦皮分潤計畫等各類型平台以及廣告商的分潤來獲取收入,除部分時間可能需與案主安排實體會議,工作地點與時間上的自由度相當高。
荷蘭企業家彼得.勒韋斯(Pieter Levels)在2015年某場國際會議演講上做出一項震驚ユウト的預測-到了2035年,全世界數位遊牧人口數將會到達10億,這代表著全球有七分之一的人都會成為這種隨時隨地皆能將所到之處當作自己辦公桌趨勢下的一員,完全顛覆我們如今每到17:00或更晚之後下班便要面臨捷運上人擠人的另一場戰鬥之事實。
簡言之,依照他的說法,以後能夠不用進辦公室的可能性將會大增!(撒花)
咳咳,總之,在這樣的趨勢下,或許我們可以大膽預測,未來所謂的「上班族」會有很明顯的下降,而人們在工作上,無論是類型或時間上的選擇都會有更大彈性,若這樣的預測成真,應該不少人都將感到很高興,至少ユウト大概會開心到手舞足蹈吧~
這對像我這種每天早出晚歸,甚至不知道「歸」這個字怎麼寫的人而言明顯會是一大福音-有更多自由運用的時間、不用再耗費大量時間成本在通勤的路上,還可以不用每天帶著官腔與那群煩人又不通情理的同事以及主管打交道,這麼多的優點其實在ユウト眼裡是相當具有誘惑性的。
然而,這不代表沒有缺點。
照著上面的三種數位遊牧人口來看,如果仍處於公司僱傭關係的很可能你享受不到所謂自由的時間運用,而且也仍然需要打理自己在職場上的人際關係。
如果是接案的話你可以有更多的時間和地點的彈性,只是若在案源仍然不明確又不穩定的情況下,很有可能沒辦法帶來和過往當上班族時同樣的物質生活,甚至連帶影響自己的身心靈健康都是有可能的。
如果是創業的那又更不同了,畢竟自己就是老闆,時間要怎麼運用完全端看自己的安排,但是不管是個人或公司品牌經營、策略還有客群等等的因素都必須事前研究好,且在經過市場驗證後也被證實可行的情況下才能帶來長期穩定的收入。
其實無論是哪種工作類型都不可能完全符合每個人的需求,就像ユウト,我也希望自己每天都能睡到自然醒,然後慢悠悠地泡杯咖啡,十點多再隨著自己的步調開始一整天的工作。
現實許多因素常常將我們拉回現實,包含從剛剛提到個人或公司品牌經營的情況,一直到單純經紀因素導致無法隨心所欲說不幹就不幹等等。
因此在考慮自己是不是要將辭職信丟到老闆桌上前,我們還是先權衡利弊,分析不同工作型態都優缺點,好好思考適合自己的工作型態,甚至是稍微去了解它背後的準備工作以及未來展望是否都能夠如自己所想般順利,才不會變成衝動行事,搞到最後兩邊皆撲了空,賠了夫人還折兵。
若對ユウト的文章有興趣可以點以下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