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兩歲半的孩子還圍著口水巾,家長焦急地詢問孩子怎麼還在流口水,這樣正常嗎?
先講結論,除了牙齒排列問題、蛀牙、牙齦炎等牙醫師可以幫得上忙之外,建議可以由兒科轉介語言治療師、職能治療師來幫忙評估與協助,這裡提供一個很棒的網站:
語言治療資訊讚,裡面還有很多豐富的兒童構音及語言發展的內容喔!
因為這個主題我並不熟悉,分隔線底下是最近的讀書摘要,有興趣大家再讀,也歡迎專業人士指教。(在線徵友阿~如果有小兒語言治療師我會好想跟你當朋友~)
Sialorrhea流涎症指唾液從口腔意外流出,一般的孩子在15-18個月會有流口水的狀況,在吃飯時間會更明顯,這樣的狀況可能持續到三歲左右。超過四歲則被認為是病理性的。(不過我查到的中文網路資料都是建議兩歲半持續流口水就需要做進一步檢查)
可以分為anterior sialorrhea唾液從口中流出,可能造成皮膚刺激或社交問題;posterior sialorrhea唾液從口腔後方(口咽部)流入喉嚨和氣管,可能造成嗆咳等感染。兩者可以單獨發生,也可以同時發生。
健康兒童每天會產生 1-1.5 公升唾液。一般認為流涎主要是由於口腔運動功能障礙引起的,較少見的是唾液分泌過多。
口腔運動功能障礙
1. 中樞神經系統和肌肉疾病
a.「靜態」全身運動障礙(例如腦性麻痺、中風)
b.進行性運動障礙(例如青少年帕金森氏症、雷特氏症候群)
c.腦神經麻痺(例如,貝爾氏麻痺症,Moebius症候群)
d.肌肉疾病(如重症肌無力、多發性肌炎)
2. 神經發育原因
a.認知和意識困難
b.嚴重學習障礙
c.自閉症
3. 解剖原因
a.腺樣體/扁桃體肥大
b.巨舌症
c.牙齒排列問題(來找牙醫師評估~)
d.嘴唇閉合不良
唾液分泌過多
1.生理
a.長牙(經驗上一般台灣孩子乳牙最後一顆可以長到三歲多才完全萌發)
b.噁心嘔吐感
c.食品
d.情緒刺激
2.局部原因
a.口腔發炎-齲齒、牙齦炎(來找牙醫師幫忙~)
b.感染-口腔感染、齲齒、扁桃體周圍或咽後膿瘍、會厭炎(來找牙醫師幫忙~)
3.系統性原因
a.毒素暴露-殺蟲劑、汞、蛇毒、硒、可卡因
b.藥物-抗驚厥藥、抗精神病藥、嗎啡、鋰
c.胃食道逆流
流涎症評估其實蠻多元的,還要評估唾液流率、圍兜更換頻次、社會心理情緒狀況、患者及照顧者主觀量表等等,再給予治療方案。
通常的治療方案包含語言治療及行為治療,調整口腔肌肉張力、咀嚼及吞嚥訓練。
而嚴重時亦有藥物及手術可以合併治療。
當孩子有過度流口水的狀況,牙科可以幫忙檢查是不是在長牙齒、有沒有蛀牙、牙齦炎或其他口腔感染、有沒有影響口腔閉合的牙齒排列問題。
若都排除建議要轉介專業的語言治療師或是兒童職能治療師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