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莫兩個月前,我與朋友G不期而遇,一陣寒暄以後,他問,最近我是否前往日本旅遊,不要只往東京的古舊書店跑,偶爾看看京都的古寺與滿山紅葉,也很浪漫很詩情畫意的。
我不否定他G的好意,之前我亦數次到京都旅遊。不過,我始終認為,京都的外國觀光客太多(汜濫成災)了,我認定和尋求的那份古雅的寧靜就這樣隨風飄逝了。試想一下,走在人潮如織和喧囂的路上,我看不到目標和盡頭,正因為如此,一種無鄉的漂泊感頓然而生。尤其,自從我們在嵐山車站電車內經歷人擠人的恐怖之後,我重遊京都的興致幾乎被惡意的強風刮走了。
那你怎麼辦?今後,就不再去京都旅遊嗎?坦白說,我心裡仍然想去探訪京都的,只不過,我採取另一種方式:我可以在經典古籍上領略京都的靜謐山色,可以從和歌和俳句裡觸摸到屬於人性與愛憎的體溫,當然,這還包括我樂於探求的日本僧人與政治權力相搏的歷史細節。
如果,我不走那麼遠的話,就聚焦於京都這個千年古都在戰爭時期和二戰後的歷史處境。我相信,透過這樣的閱讀與歷史探勘,同樣會得出新視角新思想來。與其說我抗拒體制內的規範,不如說,是我把它們視作一種新的途徑,我想用這個自身「發現」的途徑,細慢深長地走向京都的現代史。(2024年12月16日)
延伸閱讀:
秋尾沙戶子《京都占領―1945年の真実》(新潮新書,2024-12)
關於本書:
1945年敗戦。京都市内にも随所に星条旗が翻った。四条烏丸に進駐軍の司令部が置かれ、二条城脇の堀川通はアメリカ軍の滑走路となり、上賀茂神社のご神木はゴルフ場建設のために切り倒され、祇園歌舞練場は米軍専用ダンスホールへと姿を変えた……。日本降伏の間際、幾度となく原爆投下の候補地としてリストアップされながら、紙一重で悲劇をまぬがれた古都の往時を、日米双方の史料と貴重な証言から紡ぎだ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