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很美,內外都是。
當第一次翻開這本書,
從封面展開的是一幅雙層視覺敘事:
書衣上,金色的候鳥群在澄淨的天空翱翔,
孩子們在下方伸展雙臂,彷彿要一同起飛。
而實體封面卻以沉鬱色調呈現出翅翼剪影,
暗示著更深層的思考維度。
書衣呈現了理想化的集體圖景:
散落的鳥群、歡快的孩子、開闊的天空,
共同編織出充滿希望的景象。
而深色調的封面讓我感受另一面向——
個體在宇宙中的孤獨感。
🐦故事從一間普通教室開始,
空間隨著敘事的推進不斷擴展:
教室的方寸天地、森林的縱深層疊、
高空的遼闊無垠,最後抵達浩瀚星河。
這種空間的層層展開不僅是物理維度的擴張,
更暗示意識的逐步開放與存在的多重可能性。
值得注意的是,
作者對每個空間場景都賦予獨特的象徵意義。
教室不只是學習的場所,
更是想像力開始萌發的起點;
森林不僅是自然的棲息地,
也是生命力與危機並存的場域;
星空既是遷徙的指引,
更是永恆與瞬間交會的維度。
這種空間的多重性,
讓整個故事超越了單純的地理位移,
成為一次心靈的遠征。
🐦漢娜・賽耶爾對光影的處理尤為精妙,
在教室場景中,
以暗藍色調營造介於現實與夢境間的過渡感,
金色的候鳥穿梭其中,
既是具象的生命,也是某種內在光芒的外化。
光,在這裡既是希望的具象化,
也是生命力的視覺表徵;
而影,則既代表現實的限制,
也暗示著未知的可能。
🐦時間在這個故事上有多重維度,
表面上是候鳥遷徙所體現的自然循環,
但在這個層面之上,
還有人文時間的線性推進:
意識的擴展、認知的深化;
更有一種超越性的時間維度:
在星空下的飛行中,
時間似乎被延展、被凝固,甚至被超越。
尤其是在那些描繪星空的場景中,
不同的時間維度產生了奇妙的交會。
永恆的星光與瞬間的飛行並置,
既標示著時間的流動,
又暗示著某種超越時間的永恆性。
🐦候鳥不僅是簡單的遷徙物種,
而成為自由與限制的具象化表達;
星空既是實在的指引,也是永恆的隱喻;
教室則同時具有現實基點,
與心理轉化場域的雙重性質。
有趣的是,
這些符號在故事中不斷被重新定義,
獲得新的意涵,
甚至形成了一個互相關聯的網絡。
例如,候鳥的飛行軌跡與星光排列形成呼應,
暗示著自然規律與宇宙秩序的和諧;
教室的窗框與夜空的邊界相互映照,
象徵著現實與理想的辯證關係。
🐦遷徙在這個故事中是一個隱喻,
它不僅意味地理位置的改變,
更是一種生命姿態的展現。
透過描繪遷徙路途中的各種挑戰——
被砍伐的森林、城市的光害、氣候的變遷⋯⋯
故事展現了生命在困境中的韌性。
特別動人的是,
這些困境的描繪並非為了製造戲劇性,
而是以一種平實而深刻的方式呈現。
就像那句「小小翅膀只有4英吋,
但你強壯無比」,
既道出生命的脆弱,也暗示內在的力量。
這種力量不是來自外在的加持,
而是源於生命本身的韌性。
🐦這本書不只是一次遷徙的紀錄,
從書衣到內頁,從教室到星空,
作者和繪者透過獨特的視覺語言,
編織出一個既具象又抽象的思考空間。
那些金色的翅膀劃過暗藍夜空,
那些沉睡的孩子與翱翔的鳥群,
既是一種存在狀態的映照,
也是一次藝術形式的突破。
在遙遙的遷徙路上,
困境與希望並存,現實與想像交織,
最終呈現出生命最真實的樣貌。
《我和候鳥一起飛》
作者|保羅.佛萊希曼(Paul Fleischman)
繪者|漢娜・賽耶爾(Hannah Salyer)
譯者|黃筱茵
出版|有樂文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