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公也見證了那個四萬元換一元的時代(本文曾刊登於聚傳媒樂風專欄)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林口後湖福德宮1948年8月之碑記

林口後湖福德宮1948年8月之碑記

  2020年,我路經新北林口後湖福德宮,好奇入內一觀,發現一方「民國卅七年桂月修建新土地庙後湖眾弟子寄附芳名紀念立石」碑。

  觀其捐獻金額,最高有七萬元左右,其餘為數千數百,這個金額倒是沒特別驚人之處,但當你仔細看上面有行字,會驚訝的發現,這是少見的「舊臺幣」數額。這塊碑十分珍貴!

  一講到舊臺幣,是日本投降後到國民政府接收之時的過渡幣制,當初與日本時代流通的「臺灣銀行券」兌換比率是1:1,但因戰後通膨,其實已經逐漸貶值,其和中國法幣的匯率從1945年10月的1:30,到了此碑記錄的1948年8月底,已經變成1:1635,整整差了54.5倍。

  國民政府為挽救經濟,實施金融改革,但隨著小蔣在上海「打老虎」失敗,通膨更像失速列車一樣止不住,這塊碑正好就是小蔣打老虎失敗前後出現的,通膨列車才剛失速,所以你看到的金額還不太驚人。

林口後湖福德宮碑記

林口後湖福德宮碑記

  之後的事情,大家就很清楚了,因為眼見舊臺幣貶值不斷,政府再度推行幣制改革,傳說中的「四萬元換一元」的新臺幣登場!

  此事在該廟另一碑記看得更清楚,1994年「後湖福德宮重建碑記」明確記載,當初建廟時所用之幣,同時有新臺幣與舊臺幣,此廟在募款之時,正好遇上幣制改革時期。

  四萬換一元不是網路傳說,是真真切切的事實,有公文為證,請看下圖

1949年6月15日,臺灣省政府實施幣制改革方案之公文

1949年6月15日,臺灣省政府實施幣制改革方案之公文


  在彰化縣埔心鄉鳳霞國小旁的圳仔腳福德宮,是通膨大大的苦主之一,該廟建於1949年,當年寄附金額留有碑記,最高一筆為四百萬,總造價高達7381萬!

彰化縣埔心鄉鳳霞國小旁圳仔腳福德宮碑記

彰化縣埔心鄉鳳霞國小旁圳仔腳福德宮碑記

  這七千多萬的建造費應該是舊臺幣,新臺幣發行是該廟建造的同年六月,廟之落成根據廟匾是十二月,時間上來說應該是已經採用新臺幣,但募款造冊之時,應該還是用舊臺幣,否則無法解釋建個小土地廟,為何金額如此龐大。

  募款時間相差僅約一年的兩間廟,以舊臺幣互相參照,造價竟暴漲如此多,足見當年經濟之慘況。從寺廟看歷史,處處是學問!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樂風的民藝筆記的沙龍
33會員
158內容數
  說故事,找故事,是樂風最愛做的事。
2025/04/19
  彰化知縣朱山,專長搏版面,其故事放到現在,鐵定是拍片好題材,更不用說在當時有多轟動了。
Thumbnail
2025/04/19
  彰化知縣朱山,專長搏版面,其故事放到現在,鐵定是拍片好題材,更不用說在當時有多轟動了。
Thumbnail
2025/04/06
  民間應公廟都還有人定期祭拜,深入敵營,壯烈殉國的張玉寬烈士直接從官方文件中蒸發,幸好曾經還有鴕鳥「為伴」。
Thumbnail
2025/04/06
  民間應公廟都還有人定期祭拜,深入敵營,壯烈殉國的張玉寬烈士直接從官方文件中蒸發,幸好曾經還有鴕鳥「為伴」。
Thumbnail
2025/04/03
  鹿港東聖宮,主神伍府王爺,廟中有一方1971年之「神庥廣被」匾,題字者何志浩,頭銜是「陸軍中將、總統府參軍、詩文之友社社長」。   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何志浩將軍大有來頭。
Thumbnail
2025/04/03
  鹿港東聖宮,主神伍府王爺,廟中有一方1971年之「神庥廣被」匾,題字者何志浩,頭銜是「陸軍中將、總統府參軍、詩文之友社社長」。   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何志浩將軍大有來頭。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四萬換一元到底有多慘,讓新北林口和彰化埔心兩位土地爺爺來告訴你。
Thumbnail
  四萬換一元到底有多慘,讓新北林口和彰化埔心兩位土地爺爺來告訴你。
Thumbnail
台灣幾乎每個鄉鎮縣市都有中正路、中正國小,而歷經長長軍管時代的南竿,幾個聚落亦在原有名字上覆蓋軍事的痕跡,牛角改作復興、西尾改叫四維、鐵板變成仁愛,至今最多商家林立的山隴,後來搖身成了介壽。
Thumbnail
台灣幾乎每個鄉鎮縣市都有中正路、中正國小,而歷經長長軍管時代的南竿,幾個聚落亦在原有名字上覆蓋軍事的痕跡,牛角改作復興、西尾改叫四維、鐵板變成仁愛,至今最多商家林立的山隴,後來搖身成了介壽。
Thumbnail
下飯劇「田耕紀」中有一段,大反派為走私鐵礦便利,要男主協助強行徵收民地,有些老人認為田地為祖輩所傳,家中世代為農,拿了拆遷款搬去鎮上雖住上了大房子,但卻不知往後將以何為生,所以不願意搬;但有些人只看到了眼前利益,認為拿了拆遷款搬去了鎮上,將從此擺脫所謂的「泥腿子」生活。 其實兩派人都沒有錯,試問清
Thumbnail
下飯劇「田耕紀」中有一段,大反派為走私鐵礦便利,要男主協助強行徵收民地,有些老人認為田地為祖輩所傳,家中世代為農,拿了拆遷款搬去鎮上雖住上了大房子,但卻不知往後將以何為生,所以不願意搬;但有些人只看到了眼前利益,認為拿了拆遷款搬去了鎮上,將從此擺脫所謂的「泥腿子」生活。 其實兩派人都沒有錯,試問清
Thumbnail
時值大暑,八月。雲腳開始長毛,跑到東邊聚積在大武山前,越積越厚。力社庄的頭人阿和,看著天氣,擔憂地對大夥兒說: 「可能風颱抹來呀!阿正,去叫擱卡濟腳梟,搬欛石去河岸擋水」。 力社庄是一群來自漳州的農民,發現這裡土肥水豐,在此開基立業。但庄東邊是林后溪(今民治溪),北邊是東溪(今東港溪),一旦做大水,
Thumbnail
時值大暑,八月。雲腳開始長毛,跑到東邊聚積在大武山前,越積越厚。力社庄的頭人阿和,看著天氣,擔憂地對大夥兒說: 「可能風颱抹來呀!阿正,去叫擱卡濟腳梟,搬欛石去河岸擋水」。 力社庄是一群來自漳州的農民,發現這裡土肥水豐,在此開基立業。但庄東邊是林后溪(今民治溪),北邊是東溪(今東港溪),一旦做大水,
Thumbnail
身為台南人糖的對決,感覺故事發生在台南 就好像不是不可能出現😂
Thumbnail
身為台南人糖的對決,感覺故事發生在台南 就好像不是不可能出現😂
Thumbnail
郭董小時候肯定沒看過「半屏山賣湯圓」的台灣民間故事 核食是不安全的! 難怪塔綠班會攻擊你(咦) 大家有聽過半屏山賣湯圓的故事嗎XD 傳說過去半屏山還是完整的時候,有一位白鬚老人來到山腳下賣湯圓。招牌是這樣寫的:「一碗一文錢,兩碗不用錢」,當然路過的客人都說要兩碗,吃他個免錢湯圓。每個人都覺得奇怪,這
Thumbnail
郭董小時候肯定沒看過「半屏山賣湯圓」的台灣民間故事 核食是不安全的! 難怪塔綠班會攻擊你(咦) 大家有聽過半屏山賣湯圓的故事嗎XD 傳說過去半屏山還是完整的時候,有一位白鬚老人來到山腳下賣湯圓。招牌是這樣寫的:「一碗一文錢,兩碗不用錢」,當然路過的客人都說要兩碗,吃他個免錢湯圓。每個人都覺得奇怪,這
Thumbnail
前言 一堆移民來台灣要幹嗎?當然是找工作,賺錢啊!於是各種「合作」的開墾就紛紛出現了。人多事就多問題也多,即便清廷消極治台也因一件件事件、社會的變遷也調整了行政管理。此外,當移民人口多了起來,貿易發展也逐步形成、蓬勃發展。
Thumbnail
前言 一堆移民來台灣要幹嗎?當然是找工作,賺錢啊!於是各種「合作」的開墾就紛紛出現了。人多事就多問題也多,即便清廷消極治台也因一件件事件、社會的變遷也調整了行政管理。此外,當移民人口多了起來,貿易發展也逐步形成、蓬勃發展。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