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我路經新北林口後湖福德宮,好奇入內一觀,發現一方「民國卅七年桂月修建新土地庙後湖眾弟子寄附芳名紀念立石」碑。
觀其捐獻金額,最高有七萬元左右,其餘為數千數百,這個金額倒是沒特別驚人之處,但當你仔細看上面有行字,會驚訝的發現,這是少見的「舊臺幣」數額。這塊碑十分珍貴!
一講到舊臺幣,是日本投降後到國民政府接收之時的過渡幣制,當初與日本時代流通的「臺灣銀行券」兌換比率是1:1,但因戰後通膨,其實已經逐漸貶值,其和中國法幣的匯率從1945年10月的1:30,到了此碑記錄的1948年8月底,已經變成1:1635,整整差了54.5倍。
國民政府為挽救經濟,實施金融改革,但隨著小蔣在上海「打老虎」失敗,通膨更像失速列車一樣止不住,這塊碑正好就是小蔣打老虎失敗前後出現的,通膨列車才剛失速,所以你看到的金額還不太驚人。
之後的事情,大家就很清楚了,因為眼見舊臺幣貶值不斷,政府再度推行幣制改革,傳說中的「四萬元換一元」的新臺幣登場!
此事在該廟另一碑記看得更清楚,1994年「後湖福德宮重建碑記」明確記載,當初建廟時所用之幣,同時有新臺幣與舊臺幣,此廟在募款之時,正好遇上幣制改革時期。
四萬換一元不是網路傳說,是真真切切的事實,有公文為證,請看下圖
在彰化縣埔心鄉鳳霞國小旁的圳仔腳福德宮,是通膨大大的苦主之一,該廟建於1949年,當年寄附金額留有碑記,最高一筆為四百萬,總造價高達7381萬!
這七千多萬的建造費應該是舊臺幣,新臺幣發行是該廟建造的同年六月,廟之落成根據廟匾是十二月,時間上來說應該是已經採用新臺幣,但募款造冊之時,應該還是用舊臺幣,否則無法解釋建個小土地廟,為何金額如此龐大。
募款時間相差僅約一年的兩間廟,以舊臺幣互相參照,造價竟暴漲如此多,足見當年經濟之慘況。從寺廟看歷史,處處是學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