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鼻子開始的嗆熱瞬間盈滿眼,模糊是因為燙熱的淚水。
文字是我第一個把想法表達出來的管道,不是話語,我從很會說話,到學習沉默,再到和自己對話,直到現在,可以以各種方式表達。語言、文字、眼神、肢體,都是。
但還是文字最熟悉。
難得體驗到冬季憂鬱,或者是所謂的換季憂鬱。
大概是近年末,所以情緒到達閾值。印象中沒有過這個情形,但這其實是我第一個意識到的,所以也不確定以前有沒有過。
這些都是我覺察到的,我。而宣洩情緒成了我求生的訊號,所謂的求生,不是因為不想活,而是因為想要活下去。
對我來說,各種訊號都有它的意義。求救訊號也是,那不代表想要結束,是代表需要換一個活著的方式。
以往,宣洩情緒對我來說很自然,我非常能夠接受自己有所謂的興致高昂和情緒低落的時候。這也不代表我總是能正向思考,這代表我接受我自己本有的樣子。生而為人,本有的樣子。
這陣子積累的壓力和情緒太多,閾值到達頂標,也就是該洩壓的時候。眼淚滑過涼涼的臉,形成熱熱的痕跡,冷了之後更涼。感受著情緒,告訴我自己:『宣洩出來是好的,代表我還想要繼續活下去。我感受到累是因為我累了,感受到難過是因為我現在很難過。』認知和情緒的落差的確有些不習慣,但會這樣,是因為習慣獨處的我在這陣子少了很多獨處的時間,也多了很多和朋友在一起的時間。再加上個人時光品質不夠,所以,該處理情緒了。
釋放內心小孩,我用我不太熟悉的方式表現開心。這和故作歡喜不同,我把我那一秒感受到的快樂像孩子一樣表達出來。想哼歌就哼歌,想笑就笑,不用那麼像標準一樣的存在,不用那麼認真嚴肅,即使只有10秒鐘也很好。笑完又覺得好吧事情好多、好煩,也是很好的,因為我多了一點點,真的是只有一點點但很值得感恩的時刻。
我開放讓自己去接近我想要的事物,想感受到被在乎和陪伴,我主動邀約朋友、主動和朋友聯繫聊近況,也買了自己一直很想要的、會過敏但很舒服的毯毯,因為柔軟、蓬鬆、毛絨絨的很療癒,而這甚至還和最近的事情有關。所以,很煩的事情是真的會帶來好的結果的,更相信這點了。
我習慣性地轉念,倒也不是說習慣,而是應該說,它內化成了我的獨處之道。
一直聽見尖銳細小的聲音,本以為是耳鳴,在阻止自己繼續嚇自己以後,思考暫停了。轉移自己的注意力,去晾衣服。然後就發現了,那只是鄰居的熱水器聲響。於是,思緒獲得解放。
轉念巧妙的地方在於,看事情的角度不一樣,看事情的深度也不一樣,還有,看事情的時機不一樣。我這次用到了最後一個,在思緒糾結成團之時,我停止繼續去「看事情」,而是選擇暫停思考,也就是轉移注意力,去做不需要動腦的重複性工作。果然,宇宙和光明的存在提醒了我,也鼓勵了我:我是對的。
冥想音樂、Hz音樂、水晶音樂播放著,思緒到這裡差不多藉由文字的抒發與統整敘述告一段落。
迷茫是可以的、愁緒是可以的、抱怨是可以的、不滿是可以的、快樂是可以的,我允許自己顯露內在小孩,也允許自己成熟穩定,我允許自己獨處自省,也允許自己放開大腦,用感官去體會。
冷靜自持不是因為理性沉穩,是因為我知道我的感性面很大,輕易地去收與放,對我或其他人來說都會是很大的負擔。
我釋放過多感性面,對我想依靠的人來說,也會是個比較重的負擔。但如果是透過文字抒發,它對到的就不是某個特定人,而是點進文章的人,我一樣能解封感性狀態。相對地,我釋放過多理性面,對我想依靠的人來說,我的距離感會太重,不好親近,也不利於我其實只是想依賴的目的。所以我需要獨處的時間消化完部分,再去和在乎的人相處以消化掉剩餘的部分。總之,過猶不及。過多或過少,我還要考慮我在乎的人、我想依靠的人的感受。我還是習慣自己有自己的空間和時間,去處理自己需要沉澱的部分。
我的這些面向都不衝突,但有很大的差異性。我不認為有所謂的好與不好,只有自己怎麼調配那些面對情緒和思考的步驟和比例。所謂的步驟和比例也只是事後的統整,我還是很享受當下,我的多變性與不變性的。我有很多面向,是我的多變;有慣有的習慣與嗜好、獨處的重要性和沉澱的必要性是我的不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