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時公開

壯志未酬身先死?評價 Pat Gelsinger 無法走到最後的英特爾復興計畫成果 | 科技巨頭解碼#253

更新於 2024/12/25閱讀時間約 28 分鐘

在過去三年,科技產業一直有一個很重大的話題,就是在 2021 接任 Intel CEO 的 Pat Gelsinger 季辛格,是否能夠重振這個藍色巨人,讓當時已經搖搖欲墜的英特爾,能夠回到往日榮光。而這個話題,在台灣又特別有關注度,因為一來 Intel 作為 PC 時代的霸主,其實與台灣眾多電腦廠商有著多年密切的合作關係,另一方面,台灣這幾年最強大的護國神山台積電,正是 Intel 想要重回巔峰的路上,一個最大的挑戰與路障。

做為 Intel 老將與技術大神的 Pat Gelsinger,在回鍋後,也非常有野心的提出了一個困難度相當高但如果能夠達成,也真的能夠讓 Intel 復活的 IDM 2.0 計畫。在當年季辛格提出此計畫時,Miula 我個人認為大方向是正確也可行的,基本上是認同 Gelsinger 改革的方向的。當然,即使計畫方向正確,在實際執行上能不能順利,其實也是未知數。但對我來說,我並不認為我有什麼理由需要特別唱衰英特爾,對於一間力圖振作的企業本來就該給予尊重與祝福。

然而,很不幸的,就在今年 2024 年底,季辛格的改革大計正式宣布告一段落,在外界無預警的狀況下,Pat Gelsinger 宣布退休。由於他的改革計畫其實才進行到一半,而且他看起來真的不像想要退休的樣子,外界大多認為,這個退休其實是「被退休」,並非季辛格主動,而是他被董事會強迫退休,之後也有媒體的報導證實。

有趣的是,在季辛格宣布要退休新聞一傳出時,英特爾的股價是出現上漲的,似乎市場對於季辛格這三年的管理並不滿意,認為換人是件好事。但當天開盤後,股價很快就由紅翻黑,從上漲變成下跌,而且接下來的兩周,在整體科技股其實表現步錯的狀況下,英特爾股價卻整整跌了 15%,很顯然的,市場在一開始的情緒過後,突然發現,沒有了 Pat Gelsinger 的英特爾,未必會更好,沒有任何人能比季辛格更有機會帶領英特爾走出目前的困境 - 董事會強迫季辛格退休這件事,突然變成了英特爾再次犯下的大錯。

但無論如何,Pat Gelsinger 已經離開,回鍋的機率應該很低,英特爾的季辛格時代應該也算是畫下句點了。所以本期的科技巨頭解碼,就來帶大家,完整的看 Pat Gelsinger 這趟壯志未酬,但其實並不是完全失敗的英特爾中興之旅。

英特爾 CEO Gelsinger 在外界無預期下被退休

英特爾 CEO Gelsinger 在外界無預期下被退休


 季辛格接任時,英特爾真正面對的困境

 

在 Pat Gelsinger 宣布退休後,很多媒體就出來開始盤點,過往英特爾到底犯了那些錯才會從一代霸主掉到現在這樣的困境。然而,大多數的論點,其實都是在不了解過往英特爾歷史下過度牽強的硬湊,而非合理的評論。

舉例來說,知名分析師 Ben Thompson 就認為當年沒抓到手機行動市場的商機,是英特爾今日困境的始作俑者。而另一些評論,則是拿目前最熱門的 AI  晶片霸主 NVIDIA 輝達強勁的營運與股價,來指責英特爾錯過了 AI 這個巨大機會。

但上述的看法,當然都有其各自的問題。首先,錯過手機市場的確對英特爾很可惜,但那已經是將近 20 年前的事。雖然英特爾當年的確錯過了手機市場 CPU 這塊大餅,但英特爾當時卻也獲得了在其他市場巨大的成功,包括了在 PC 市場透過 Core i 架構稱霸了超過十年,並且也成功的以 Xeon CPU 伺服器打進雲端運算市場,搶奪了超過九成的雲服務商的 CPU 市佔率。另一方面,AI 運算的大爆發,其實是在 2022 年年底,ChatGPT 驚艷全世界之後才開始的,而且能夠吃到這塊超級大餅的,基本上只有已經深耕 CUDA 超過 15 年的輝達,基本上當時整個科技產業的所有其他廠商,包括了理論上跟輝達最接近的 AMD,都吃不到這塊大餅,要說這是 Intel 所遇到的問題,實在是過度牽強。

舉個例子,或許大家更能清楚為何我會說沒抓到行動與 AI 商機,並非是英特爾所面對的真正困境。假設今天有個金融業大亨,他的身家原本有一百億元,主要都是他金融業的財富,但今天他在金融業的經營上遇到了一個大問題,身家從一百億,變成只剩下一億,縮水了 99%。而這個時候有個評論家出來評論說,這個大亨會家道中落的原因,其實是十年前,有個可以投資科技業的機會他沒有掌握,這其實是外行醫生看錯病。這個大亨會從 100 億身家縮水到 1 億,是因為他金融業的經營沒做好,與當年有沒有投資科技業無關。就算該金融大亨當年有投資科技業,身家額外又多了一百億,變成兩百億好了,但這不會讓他在金融業經營上犯的錯所損失的 99 億就不會發生。而另外一方面,就算這個大亨從頭到尾都沒有投資科技業,但只要他的金融業經營上沒有犯錯,他原本的 100 億身家可能還是會維持在 100 億,這樣又有誰會評論說他家道中落呢?

上述的狀況,其實正是 Intel 的處境。在英特爾霸權還未沒落的 2019 年,當時英特爾同樣沒有拿到手機市場,也沒有大力投資 AI 晶片,但當時沒有任何人會出來批評英特爾不行了,為什麼?因為當年英特爾無論在 PC 市場或者是資料中心的伺服器市場,其 CPU 市占率都遙遙領先,穩坐霸主之位。以 Statista 的統計數據來看,英特爾 CPU 在 2019 年第二季,總體市占率仍高達 76.9%,遙遙領先競爭對手 AMD 的 23.1%,但到了 2024 的第三季,Intel CPU 市占率其實已經掉到 61.5%,而 AMD 則是成長到 35.7%。而如果我們單看最賺錢的伺服器 CPU 市場,依照 PASSMARK 的統計數據,在 2020 第四季時,Intel 在伺服器的 CPU 市占率高達 95.9%,但到了 2024 第三季,英特爾在伺服器 CPU 的市占率只剩下 88.2%。

英特爾CPU市占率從 2019 年開始顯著下滑

英特爾CPU市占率從 2019 年開始顯著下滑

伺服器CPU市占率則是從 2021 明確下滑

伺服器CPU市占率則是從 2021 明確下滑

簡單來說,假設今天英特爾仍能維持 2019 左右的 CPU 市占率,就算沒有吃到行動市場(當年也沒吃到),就算沒有掌握到AI商機(當年也沒掌握到),也不會有人會跳出來說英特爾已經岌岌可危隨時要垮。一家賣雞排的店家,只要自己的雞排仍然大排長龍,就算沒有成功做到手搖飲或者是蔥油餅的市場,也不會有人說這家雞排店遇到困境了,不是嗎?

所以,其實在 Pat Gelsinger 接任 Intel 之前,英特爾的核心問題就只有一個 – 因為製程技術的落後,讓其 CPU 產品的競爭力變弱,導致於市占率與獲利能力的下滑。當競爭對手 AMD 能夠使用台積電先進的七奈米與五奈米製程打造產品時,英特爾的 CPU 卻只能使用已經相對過時的 14 奈米改良版,自然市占率就只能節節後退了。

而為何英特爾的製程技術,會從原本領先台積電,反而變成落後台積電呢?這其實得回溯到季辛格上任前的前兩任 CEO 當時所做的決策 – 包括了 Brian Krzanich 與 Robert Swan,這兩位 CEO 都更專注於財務上的表現,而拒絕投資在極紫外光(EUV)光刻機的製程技術上。當台積電在 2017 年就開始導入 EUV 機台,並且在 2019 年就成功量產 EUV 的七奈米製程時,英特爾卻要等到季辛格上台的 2021 年,才正式採購了EUV 機器。這也讓英特爾自從 2019 年開始後的 CPU 產品,在製程上顯著落後於競爭對手 AMD。在製程落後下,英特爾的 CPU 喪失以往的效能優勢,自然就開始逐步讓出市占率,從而影響到獲利與股價表現。

所以簡單來說,季辛格接任時的英特爾,最大的問題只有一個,就是主力金雞母 CPU 的競爭力落後,業務搖搖欲墜。而造成競爭力不足的主因,是來自於過往對於製程技術的錯誤決策。當然在此同時,英特爾也有一些其他的長線問題 – 如 X86 架構是否會被 Arm 取代等,但這些問題都沒有製程技術落後這件事那樣火燒屁股的既急迫又嚴重。

 

Pat Gelsinger 的路線是否正確?

在接任時,季辛格有兩條路可以選擇 – 一條是外界最喜歡嘴砲的直接把英特爾的設計與製造分拆,如同當年 AMD 拆分掉 Global Foundries 一樣,讓英特爾直接轉型成 fabless 的晶片設計商,如同 AMD 與 NVIDIA 一樣。而另一條路,就是想辦法讓英特爾的生產製造重新取得競爭力,恢復到至少與台積電同等級的程度,讓英特爾產品的競爭力不再居於劣勢地位。

而在這兩條路線的選擇上,季辛格選擇了後者,試圖帶領英特爾重振雄風 – 這就是他的 IDM 2.0 計畫。IDM 2.0 的計畫重點,其實就是加大投資先進製程,讓英特爾的產品能夠有先進製程的協助,而既然已經投資先進製程了,就要擴大經濟規模與拉長設備生命,用額外或已經用不到的產能來接外部的晶圓代工訂單,來達成更好的經濟效益。

當然,馬後炮來說,現在的批評家很容易可以大肆批評 Pat Gelsinger 當初的選擇錯誤,一開始直接把製造單位分拆出去把產品全部外包給台積電不就好了?但其實,我認為季辛格一開始選擇的路線,並沒有錯。選擇外包台積電的確是一條看似較簡單的路,但未必對於英特爾長期是最好的選擇。相反的,選擇自己重新投資先進製程,是一條非常辛苦的路,但一旦如果能夠成功,卻可以重新打造出英特爾的新霸業。

為什麼直接決定分家,所有產品外包台積電生產,對當時的英特爾來說,未必是最好的決策呢?這裡面有幾個原因 – 包括了短線的原因與長線的原因。短線的原因,主要是英特爾內部的政治勢力,製造單位的影響力遠高於設計單位,這導致於所有英特爾當時所預計推出的未來產品的設計都跟英特爾的製造技術深度綁定,全部都不具備外包台積電的能力。一旦決定拆掉製造單位,立刻會在內部造成政治鬥爭,這樣的紛擾,很可能會立即影響英特爾在 2021 與 2022 甚至 2023 預計推出的新 CPU 產品。貿然在 2021 年時就決定分拆英特爾的話,就像對於一個連體嬰,沒有做過完整的評估與相對應的先前準備,就直接一刀砍下去切成兩塊,最有可能的結果是兩個嬰兒都死亡,而非都存活下來。

而長線的原因,則在於英特爾的競爭力來源。如果英特爾把所有製造都外包,代表他們只能靠產品設計方面,來跟 AMD 等競爭對手一決勝負。而很不幸的,目前英特爾的產品設計能力,跟 AMD 大概只能打成平手,並沒有明確的領先。過往的英特爾霸權,其實是建立在設計與製造深度整合所達成的 – 深度的綁定,在正確運作時,可以為了彼此的需求優化,達成外部晶圓代工廠難以做到的程度。而當剝離了製造優勢,只剩下設計方面的話,英特爾雖然不會落後 AMD,卻也很難取得明顯的領先 – 這就會讓兩家公司陷入低毛利的價格競爭,這對原本毛利率較低的 AMD 或許不是問題,但對於原本毛利較高的英特爾,就會是一個很痛苦的結果 – 市占率與獲利都會出現長期的螺旋下降。相同的製程、接近的設計能力,上面這兩個參數放進市場競爭方程式裡面,得到的解只有一個 – 就是供給面的強力競爭。

所以,季辛格選擇了一開始較困難,但若成功後英特爾可以享受更長遠的競爭優勢的路線 – 重新打造英特爾的製造能力。就如同他接受訪問時所說的:「如果董事會要的是分拆英特爾,他們應該找一個私募基金背景的人。找我,就是要走打造技術的路線。」當然,季辛格並沒有打算完全放棄分拆的可能性,所以在他的計畫裡面,同樣包含了做出未來假設要分拆的預備。只是如果成功的話,英特爾自然也沒有需要分拆設計與製造的必要。

當然,三年過去,季辛格的成績單也算是初步出來了,考量到他最終黯然下台,顯然他的成績很難說是成功的,但他的路線真的是全然失敗嗎?其實也不盡然。我個人的評價是:季辛格帶領英特爾的轉型,其實算是大致上有一定成果的,只是分數並不能算是拿到高分,大概是中間以上。至於為何中間以上的成績單最後卻換來黯然退休,這可能要去請英特爾的董事會,看看季辛格下台後的股價來作答了。


評價季辛格成績單 - 成功部分

 

基本上,我認為在季辛格過去這三年多的任期內,屬於正面的成績單包括 -


  1. 決定擁抱 EUV,加速英特爾對先進製程的研發
  2. 成功讓英特爾的設計與製造在內部分家,創造營運彈性
  3. 成功獲取到美國政府對於英特爾的支持


先來講第一點 – 決定擁抱 EUV 技術,成功加速英特爾的先進製程研發。基本上,季辛格一上任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很果決地立刻決定要砸錢大買 EUV 極紫外光曝光機,讓英特爾內部全力投入 EUV 製程的研發。老實說,這個時間點對於英特爾來說已經晚了太多,真正該大量買 EUV 的時間點是 2018 而非 2021,但若非季辛格的快刀斬亂麻,真的不知道這個決策還要拖多久。

英特爾在採購EUV的速度上明顯落後

英特爾在採購EUV的速度上明顯落後

而 2021 才開始全力擁抱的 EUV 路線,自然沒辦法立刻出來救火。所以英特爾在 2021 – 2023 的產品線,主要還是以 DUV 技術打造的 Intel 7 製程為主 – 該技術原本被稱為 Intel 十奈米加強版,但由於電晶體密度接近台積電的七奈米,所以後來被改稱為 Intel 7。問題是,Intel 7 是透過多重曝光技術來達成其電晶體密度,而多重曝光技術會造成良率下降,事實上台積電第一代的七奈米技術也是用 DUV 多重曝光,但因為良率太低所以很快就放棄該路線,改走 EUV 技術。當然,台積電會遇到的問題,英特爾也無法避免 – 英特爾管理層承認 Intel 7 製程的良率與成本控制皆不理想。只是很不幸的,在 2021 – 2023 這三年,英特爾沒有更好的替代選擇。

但季辛格的努力並沒有白費,英特爾的確成功地在 2023 第四季推出以 Intel 4 製程打造的 Meteor Lake 筆電 CPU,並且也在 2024 年第三季,成功推出了以 Intel 3 製程打造的 Xeon 6 伺服器 CPU。雖然 Intel 3 製程,目前被外界認為略遜於台積電 N3製程 (優於台積電 N4 四奈米製程),但差距並不大。我們可以說,Intel 即使尚未完全追上,但已經相當接近台積電的進度了。而即將在明年推出的 18A,理論上甚至可能可以比對標的台積電 N2 兩奈米製程更快量產。這比起 2021 Pat Gelsinger 接任時的遙遙落後(當時台積電已經量產 N5 五奈米,但英特爾的 Intel 7 甚至都還沒推出),已經好上許多。

而季辛格的第二個正面成績單,在於成功的在內部切開了英特爾設計與製造的深度綁定,這是達成了一個巨大的企業內部文化轉型。在過去,英特爾內部是由製造部門主導,設計部門在很多時候,必須配合製造部門的規格來設計。這樣的內部合作方式,在製造部門的技術領先業界時,自然可以獲得深度整合的好處。然而,一旦製造部門的製程技術開始落後時,設計部門就會遇到兩個大問題 – 第一個他們的晶片設計必須配合較落後的技術,而無法採用最理想的設計。第二個問題,則是無法將設計好的晶片外包,因為晶片打從一開始設計時,就是為了 Intel 內部製造技術而量身設計的,而這樣的設計,是無法直接拿到外部晶圓代工廠如台積電等來生產的。這也是為何 Pat Gelsinger 上任後,2021 年底推出的 Raptor Lake CPU與 2022 年底推出的 Raptor Lake Refresh CPU,都無法外包台積電的主要理由。因為如果要外包台積電,設計得大改,產品時程可能會延後個一年以上,會造成英特爾的 CPU 產品出現空窗期。

而在 Pat Gelsinger 上任後,雖然沒有採取要拆分掉晶圓製造部門的分家策略,但卻在內部做出了完整的切割,讓設計部門與製造部門,在內部真的成為兩個獨立營運的個體,能夠彼此合作但卻不需要彼此綁定。季辛格這樣的作法,當然沒辦法一步到位,因為英特爾內部政治勢力,是以製造部門為主導,而他們不可能白白讓出這樣的主導地位,讓設計部門爬到跟他們平等甚至可能高過他們的位置。所以季辛格需要使用他很擅長的政治手段,一步步達成這個目標。一開始,季辛格先讓公司內部的對外代工部門,成立了 IFS Intel Foundry Service 這個事業單位。接下來第二步,則是讓整個製造部門,與設計部門在財務報表上切割,兩邊的盈虧都能夠獨立的統計。而在完成前面兩步之後,Pat Gelsinger 的第三步,則是要把製造部門,成立為一個獨立的英特爾子公司。老實說,以英特爾內部的文化,上面的步驟,能夠在三年多完成絕大部分,我認為已經算是很好的成績單了。

在設計與製造部門,在英特爾內部真的被切割清楚後,英特爾的設計部門,終於得到了可以設計一個「可以內部製造也可以外包生產」的 CPU 版本的權利。而他們設計出來的結果,就是 Intel 2024 年的 CPU 產品 – Lunar Lake 與 Arrow Lake,前者一開始就鎖定台積電代工生產,而後者一開始原本預計要使用英特爾的 20A 製程,但在 20A 製程發展進度不順利時,能夠很快速的轉移到台積電生產,這代表英特爾設計部門,在一開始設計時就跳脫了內部綁定,而是設計一個他們確定外部代工生產者也能夠生產的設計版本。季辛格能夠打破英特爾內部的這個盤根錯節難以動搖的製造部門主導文化,其實是非常值得稱許的成就,也替未來的英特爾,創造了更大的彈性。

而 Pat Gelsinger 把英特爾設計與製造部門做出完整內部切割的成果,最終也能夠創造出如果真的要把製造部門拆分成英特爾之外的獨立公司的基本條件。這樣說好了,要能夠把英特爾製造部門分拆出去,首先需要一份完整獨立的造部門財報,但英特爾以往沒有這樣的東西 - 要生產出這樣的報表,就是需要過去這兩年的苦功。也就是說,即使季辛格一開始上任時就說他要把製造部門拆出去變獨立公司,他也沒辦法在一兩年內拆完,製造與設計部門分割的速度可能跟現在差不多。所以外界對於 Pat Gelsinger 不拆分製造部門的批評,其實並不公允,因為就算他一開始就想拆,他要做的事情,其實跟他過去三年做的事情沒有不一樣 – 除了內部氣氛可能會更糟以外。實際上,在過去這三年多,季辛格其實已經達成分拆英特爾設計與製造部門的工作了,差別只是在他的計畫中,英特爾仍會擁有製造部門子公司超過一半以上的股權,而非完全賣掉。

好笑的是,近日有英特爾股東要告季辛格,說他隱藏製造部門的虧損,欺騙股東,要沒收他的薪水。這樣的起訴真的很好笑又荒謬,要知道英特爾製造部門的虧損原本就在那邊,只是是報表混在一起,所以無法被獨立檢視。而在季辛格終於做完內部的繁複作業,讓製造部門可以有獨立報表後,才能夠看到這個「製造部門的龐大虧損」,拿這個來告季辛格,就像是去告一個揭露真相的人指控他說謊一樣,荒謬至極。

Pat Gelsinger 的第三個成功,是他很成功的遊說美國政府,給予英特爾的製造業務支持。雖然一部分台灣人對於季辛格屢屢強調台海的地緣政治風險而不滿,但這卻是無可否認的事實 – 對於美國來說,先進晶片供應鏈過度依賴台灣本來就是風險過高的事。季辛格在這方面的發力,成功推動了美國政府的晶片法案,讓英特爾在美國的製造業務得到更多的政府補助支持。

 

Pat Gelsinger 犯下的錯誤

但是,成績單有好的部分也有壞的部分。季辛格這三年多的成績單,並不完美,也有幾個明確沒有做好的地方。我認為 Pat Gelsinger 在英特爾 CEO 的這幾年任內,發生了下面的失誤 –

  1. 設立了一個過於最佳化的計畫,一旦進度不如預期,會出現連鎖問題
  2. 初期在 COVID 業績大進補下,沒有對財務做出嚴格的管控
  3. 先進製程的研發進度,較原本計畫落後了一定程度
  4. 最終導致了財務上的沉重壓力


以上這四點,基本上是環環相扣的。一開始 Pat Gelsinger 提出的製程技術四年五節點的進度計畫,是一個非常非常樂觀的版本,等於考試不只是要考 100 分,而是要考 120 分的程度。當然,這並非完全不可能,企業經營有些時候的確會出現奇蹟的成功,但機率實在不高,如果季辛格一開始設定一個 90 分的目標,如五年完成五個節點,或許他會有個不同的結局。

為什麼呢?首先,如果季辛格的英特爾復興計畫規劃的保守一點,那他一開始就會知道手頭的現金很重要,可能在一上任時就會停止派發股利增加手上的現金部位 - 即使拜疫情業績之賜,當時英特爾仍是賺錢的。其次,對於資本支出與營運費用,也會做出更合理的規劃 – 如提早在 2021 就開始裁員,而不是等到 2024 才開始裁員。

另外,如果一開始就以較合理的時程規劃,那 2023 年底推出的 Arrow Lake,就可以一開始就以外包台積電做規劃,而不是先以 20A 製程規劃,直到無法趕上後才轉換到台積電,導致於成本因為無效重複做功而上升。

原定要用 20A 生產的 Arrow Lake 最終轉用台積電 N3

原定要用 20A 生產的 Arrow Lake 最終轉用台積電 N3

上述的狀況,我認為是可以歸咎到季辛格身上的,沒有達成四年五節點,而是做到五年五節點,其實已經算是很不錯的成績了,但若因為這樣一年的延誤,就造成營運方面的問題,導致財務上巨大的壓力,則就是規劃方面出了問題了。

當然,如果只有上述的問題,或許季辛格還不至於會黯然下台。但在 Pat Gelsinger 的三年多任內,英特爾還發生了兩個或許不能歸咎於季辛格,但仍然相當嚴重的營運失誤,包括了伺服器產品 Sapphire Rapids 因為除錯問題,延後了將近一年才上市,錯失黃金上市時機,讓英特爾伺服器 CPU 市佔率受到重創,以及消費者版 CPU Core i 13 與 14 代產品,因為必須用較舊的製程 Intel 7導致架構較為落後,必須增加電壓來加強效能,導致於 CPU 很快就會出現損壞,問題爆發後讓 Intel 今年第二季與第三季的消費者 CPU 銷售崩盤。上述兩個問題,客觀來說,都算是季辛格上任前的問題延伸,很難說是他的錯,就如同假設明年英特爾 18A 若又延誤,也不會是接任 Gelsinger 位置的臨時 CEO 的錯一樣,但身為 CEO,負起概括的責任是無可推諉的。

而當很不幸運的,上述狀況一口氣全部爆發出來的時候,英特爾就在今年第二三季,產生嚴重的虧損,而不具備足夠耐心與膽識的董事會,只好找季辛格當代罪羔羊,讓他黯然退休,無法完成已經進行了超過大半的英特爾轉型大業。

 

英特爾未來可能會怎麼走?

Pat Gelsinger 退休後,英特爾的未來何去何從?已經進行了七成進度的季辛格路線還會持續嗎?老實說,目前談這個話題,言之過早,目前兩位暫時共同執行長 – David Zinsner 與 Michelle Johnston Holthaus 在接受訪問時,並未展露出與季辛格計畫非常不同的路線歧異。

同時兼任 CFO 的 Zinsner 提到了會對一些產能擴建規畫採取較為保守的態度,而產品出身的 Holthaus 則是談到了要對顧客的需求更加敏感,但除此之外,並沒有出現非常巨大的路線分歧,包括了外界最喜歡臆測的是否將晶圓製造部門獨立出去成為一家非英特爾的子公司。根據英特爾目前發布的官方消息,他們會接受美國政府晶片法案的補助,但該補助限制英特爾必須持有製造子公司超過 51% 的股份,而這個做法,跟季辛格時代的規劃,並沒有不同。合理的推測是,這兩位暫時共同執行長,基本上不會大幅調整已經走了六成的季辛格計畫,而是會做出包括了資金投入規模以及產品規劃方面的調整。另外,Michelle Johnston Holthaus 目前的公開言論,顯然更樂意接受在產品上找台積電代工,對比 Pat Gelsinger 更傾向在不得已時才找台積電代工的立場。

而考慮到兩位暫時共同 CEO 的各自發言,他們很可能會做出最大的改變是 – 大幅調降英特爾在先進製程上的產能擴建規模,以降低所需的現金與所承擔的風險。我的猜測如下 - 如果說,英特爾對於先進製程,本身的需求是兩億顆的 CPU 生產,那 Pat Gelsinger 的規劃,很可能會規劃到有三億顆先進晶片的產能,除了生產自己公司的產品以外,也有非常充足的產能接對外代工的訂單。這樣做法的好處是,透過規模化來更有效地壓低成本,也替英特爾創造一個 X86 霸權就算沒落後仍能不受影響的新業務。而共同暫時 CEO 的規劃,可能是指規劃一到兩億顆 CPU 的產能,在狀況好之下,供給 Intel 內部產品使用,而即使產能不足,也可以透過事先外包,讓台積電代工前來支援。這樣做的好處,是降低資本支出,以及若製程無法如預期進展下的營運風險。簡單來說,這兩個計畫,都高度依賴 18A 先進製程能夠替英特爾重振雄風,差別在於季辛格的計畫較大膽,風險較高但若成功也回報較高,而接棒者的版本較為保守,降低風險,但成功的回報也較低。然而,即使是較保守的版本,若 18A 製程的發展不順利的話,英特爾帝國未來仍會持續崩塌。

至於 18A 到目前為止發展順利嗎?我只能說市場上各式各樣的說法都有,目前很難判斷,只能夠看明年 2025 真正的成績單了。我個人是不會特別不看好 18A 的進展 – 首先,Intel 在發展 Intel 4 & Intel 3 製程上,雖然略有延誤,但結果還算不錯,Intel 3 製程展現了介於台積電三奈米與四奈米中間的競爭力,也不至於如 Intel 7 製程那樣成本高昂。其次,18A 雖然之前有傳出博通退訂單良率不足 10% 的傳聞,但除了該則傳聞有諸多問題,博通方面也正式否認之外,那也是比較早期的傳聞了。在那之後,亞馬遜 AWS 檢視了 Intel 18A 的進度與狀態,並且預先下了訂單,這可以當作是一個正面訊號,因為 AWS 的檢驗據說是非常嚴格的,若沒有一定信心是不會下單的。我們只能說,目前並不適合用這些傳聞,來判斷 18A 的開發狀況,在沒有足夠的內部資訊下,靜等明年最終結果可能是最適當的做法。

 

壯志未酬的 Pat Gelsinger 中興之業

我認為,Pat Gelsinger 在這個階段離開,真的是很可惜的。理論上,他的復興藍圖即將在明年迎來最終的結果,屆時一翻兩瞪眼,如果 18A 不如預期,那代表他的計畫失敗,為此負責下台相當合理。而如果 18A 表現足以媲美台積電兩奈米,也有相當好的良率,英特爾可望能夠在產品面展現強勢競爭力,也有能力拿下外部代工訂單,讓其製造業務過往幾年的投資,可以開始得到回報。在目前只剩下最後一哩路的時候,換掉季辛格,基本上只顯示出英特爾董事會的無能 – 若不相信季辛格的路線,一開始就不該選他,而既然選了這條路線,又怎麼會在只剩最後一步的時候,不讓他執行完成呢?

當然,Pat Gelsinger 過度樂觀的規劃,以及並不完美的執行所造成的財務壓力,的確構成了可以讓他下台的理由。只是對於英特爾來說,真的非常難找到比季辛格更好的 CEO 人選,也很難找到比他原本 IDM 2.0 計畫對於英特爾長線更好的計畫。真正讓 Intel 從霸權殞落變成現在搖搖欲墜狀態的,其實是英特爾的董事會,包括了見證了整個由盛轉衰歷史的現任董事會主席 Frank Yeary – 是這個董事會,支持季辛格之前幾任 CEO 以財務表現為重而非投資研發的路線,導致於英特爾技術落後,也是這個董事會,一開始贊同 Gelsinger 的拯救計畫,但沒幾年就因為財務表現決定換掉他。真正要救英特爾,讓 Pat Gelsinger 下台,恐怕完全是下錯藥方了。

 

avatar-img
13.8K會員
268內容數
科技巨頭解碼,是一個討論科技產業趨勢與解析科技巨頭動向的付費電子報。我們將以專業的角度,來讓讀者理解,科技與商業的力量將如何改變我們所生活的世界,我們又該做些什麼,來跟上這個快速變遷的時代。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科技巨頭解碼 的其他內容
電動車王者特斯拉,正式發布了今年 2024 第三季的財報,很明顯的替市場打了一劑強心針。雖然營收略低於市場預期,而獲利略高於市場於預期的成績單,看起來像是一個好壞參半的結果,但包括了汽車業務毛利率的回升、Cybertruck 獲利轉正,以及低價車款的時程,都讓市場很滿意......
電動車巨頭,並在近期重新把自己定位成 AI 公司的特斯拉,正式對外報告了眾所矚目的 2024 第二季的財報。基本上,這份財報在營收方面打敗華爾街分析師的共識,但在獲利方面則略遜於預期。不過,由於過去一個月,特斯拉的股價已經強勢上漲,實際上的市場預期可能更高,導致於盤後股價出現了不小幅度的下跌....
全世界最矚目的 AI 概念第一股 NVIDIA 輝達,正式在上周發布了 2024 第一季的財報 (公司財務年度為 2025 Q1,實際日期為 2024 二月到四月期間),再次繳出了擊敗市場預期的成績單。而在財報之後,華爾街也給出了熱烈的回應,NVIDIA 的股價正式突破 1000 美元大關.....
特斯拉去年第四季的財報不盡美好,營收和獲利都低於市場預期。成長動能衰退的特斯拉是否有機會逃脫困境,以及未來幾年的可能路徑?就讓本期的科技巨頭解碼,帶大家深入理解特斯拉最新的營運狀況。
知名的調查機構皮尤研究中心 (Pew Research Center),於上周對外發表了「2023 年美國青少年社群媒體與科技調查報告」,針對一千多位美國 13-17 歲的青少年,研究他們對於社群平台的使用行為。接下來,就讓科技巨頭解碼,帶大家一起閱讀這份報告的內容。
社群科技巨頭 Meta 臉書,在上周正式發布了今年第三季的財報。在最新一季的成績單中,Meta 無論是在營收或者是獲利上,都創下了歷史新高,也超越了市場預期。在上一季 Q2 的財報分析結論中,我們說到,Meta 在前進的路線上,已經沒有烏雲。本季的成績單,是否能夠持續支撐這樣的說法呢?
電動車王者特斯拉,正式發布了今年 2024 第三季的財報,很明顯的替市場打了一劑強心針。雖然營收略低於市場預期,而獲利略高於市場於預期的成績單,看起來像是一個好壞參半的結果,但包括了汽車業務毛利率的回升、Cybertruck 獲利轉正,以及低價車款的時程,都讓市場很滿意......
電動車巨頭,並在近期重新把自己定位成 AI 公司的特斯拉,正式對外報告了眾所矚目的 2024 第二季的財報。基本上,這份財報在營收方面打敗華爾街分析師的共識,但在獲利方面則略遜於預期。不過,由於過去一個月,特斯拉的股價已經強勢上漲,實際上的市場預期可能更高,導致於盤後股價出現了不小幅度的下跌....
全世界最矚目的 AI 概念第一股 NVIDIA 輝達,正式在上周發布了 2024 第一季的財報 (公司財務年度為 2025 Q1,實際日期為 2024 二月到四月期間),再次繳出了擊敗市場預期的成績單。而在財報之後,華爾街也給出了熱烈的回應,NVIDIA 的股價正式突破 1000 美元大關.....
特斯拉去年第四季的財報不盡美好,營收和獲利都低於市場預期。成長動能衰退的特斯拉是否有機會逃脫困境,以及未來幾年的可能路徑?就讓本期的科技巨頭解碼,帶大家深入理解特斯拉最新的營運狀況。
知名的調查機構皮尤研究中心 (Pew Research Center),於上周對外發表了「2023 年美國青少年社群媒體與科技調查報告」,針對一千多位美國 13-17 歲的青少年,研究他們對於社群平台的使用行為。接下來,就讓科技巨頭解碼,帶大家一起閱讀這份報告的內容。
社群科技巨頭 Meta 臉書,在上周正式發布了今年第三季的財報。在最新一季的成績單中,Meta 無論是在營收或者是獲利上,都創下了歷史新高,也超越了市場預期。在上一季 Q2 的財報分析結論中,我們說到,Meta 在前進的路線上,已經沒有烏雲。本季的成績單,是否能夠持續支撐這樣的說法呢?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阿揪西放送的老朋友們應該知道,今年我剛結束了一段大齡留學生活。這段時間偶爾有網友私訊詢問學校申請、開銷和準備流程等問題,我也樂於分享各種細節。其中常提到的建議之一就是:開通一個便捷的網銀帳戶。
Thumbnail
今年的台北電腦展(COMPUTEX 2024),可能是史上最多科技大咖會聚的一屆,NVIDIA輝達黃仁勳,AMD蘇姿丰、英特爾執行長季辛格,高通執行長艾蒙等等,無一不是國際舉足輕重的人物。 在很多演講中都提到AI PC,並且將之稱為第四次工業革命,究竟未來AI會在哪些領域率先成為市場主流呢?
Thumbnail
介紹這次Computex的兩大主題,AI Server與AI PC,展現了台灣廠商強大的供應能力,隨處可見黃仁勳的簽名,展示了美國頂尖企業與台灣製造那層密不可分的夥伴關係,就讓我們一起來探索,這些尖端科技產品。
Thumbnail
1.序言:Computex盛況空前 6月第一週,台灣最受矚目的就是一年一度的Computex大展,今年在諸多科技大咖到場加持下,包括那個男人Nvidia黃仁勳、AMD蘇姿丰、Intel基辛格等,盛況可謂空前,小哥也搭著這波熱潮,前往展場一睹當今科技業最重要的潮流,親眼見識黃仁勳教主的風采
Thumbnail
当地时间4月9日,英特尔在Intel Vision 2024产业创新大会正式发布第三代AI加速器Gaudi 3,预计将在今年第二季度供给超微电脑(Supermicro)和慧与科技(Hewlett Packard Enterprise)等服务器制造商,第三季度全面上市。 介绍称,Gaudi 3旨在推
Thumbnail
曾經引領世界半導體產業的美國,至今已經慢慢落後於台灣和南韓。重新回鍋Intel的執行長Pat Gelsinger或許已經胸有成竹,計畫讓美國重新站上半導體產業的舞台、成為這個「戰略物資」領域的主宰。
Thumbnail
大家耳熟能詳的「Windows + Intel」組合,三十年來在電腦產業中可謂打遍天下無敵手。但ARM處理器的崛起,將會讓市場重新洗牌,讓Intel的新執行長必須做出重大的決定:他不僅必須挽回前三任的錯誤,更要讓Intel重新發光發熱。
Thumbnail
回鍋Intel的新執行長Pat Gelsinger擁有非常紮實的資歷,以及十分卓越的管理能力。然而在面對外界的嚴酷挑戰,讓Intel必須重新定義產品設計、製程、甚至商業模式的現在,他能帶領Intel渡過眼前的難關嗎?
Thumbnail
當 Pat Gelsinger 回鍋 Intel 擔任 CEO 的時候,外界都很關注這位英特爾老將+技術大神,能如何扭轉 Intel 目前的局勢。而在上任將近一個月之後,Pat Gelsinger 提出了計畫 - 要讓 Intel 重回晶圓代工,打造 IDM 2.0 模式,這會是正確的策略嗎?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阿揪西放送的老朋友們應該知道,今年我剛結束了一段大齡留學生活。這段時間偶爾有網友私訊詢問學校申請、開銷和準備流程等問題,我也樂於分享各種細節。其中常提到的建議之一就是:開通一個便捷的網銀帳戶。
Thumbnail
今年的台北電腦展(COMPUTEX 2024),可能是史上最多科技大咖會聚的一屆,NVIDIA輝達黃仁勳,AMD蘇姿丰、英特爾執行長季辛格,高通執行長艾蒙等等,無一不是國際舉足輕重的人物。 在很多演講中都提到AI PC,並且將之稱為第四次工業革命,究竟未來AI會在哪些領域率先成為市場主流呢?
Thumbnail
介紹這次Computex的兩大主題,AI Server與AI PC,展現了台灣廠商強大的供應能力,隨處可見黃仁勳的簽名,展示了美國頂尖企業與台灣製造那層密不可分的夥伴關係,就讓我們一起來探索,這些尖端科技產品。
Thumbnail
1.序言:Computex盛況空前 6月第一週,台灣最受矚目的就是一年一度的Computex大展,今年在諸多科技大咖到場加持下,包括那個男人Nvidia黃仁勳、AMD蘇姿丰、Intel基辛格等,盛況可謂空前,小哥也搭著這波熱潮,前往展場一睹當今科技業最重要的潮流,親眼見識黃仁勳教主的風采
Thumbnail
当地时间4月9日,英特尔在Intel Vision 2024产业创新大会正式发布第三代AI加速器Gaudi 3,预计将在今年第二季度供给超微电脑(Supermicro)和慧与科技(Hewlett Packard Enterprise)等服务器制造商,第三季度全面上市。 介绍称,Gaudi 3旨在推
Thumbnail
曾經引領世界半導體產業的美國,至今已經慢慢落後於台灣和南韓。重新回鍋Intel的執行長Pat Gelsinger或許已經胸有成竹,計畫讓美國重新站上半導體產業的舞台、成為這個「戰略物資」領域的主宰。
Thumbnail
大家耳熟能詳的「Windows + Intel」組合,三十年來在電腦產業中可謂打遍天下無敵手。但ARM處理器的崛起,將會讓市場重新洗牌,讓Intel的新執行長必須做出重大的決定:他不僅必須挽回前三任的錯誤,更要讓Intel重新發光發熱。
Thumbnail
回鍋Intel的新執行長Pat Gelsinger擁有非常紮實的資歷,以及十分卓越的管理能力。然而在面對外界的嚴酷挑戰,讓Intel必須重新定義產品設計、製程、甚至商業模式的現在,他能帶領Intel渡過眼前的難關嗎?
Thumbnail
當 Pat Gelsinger 回鍋 Intel 擔任 CEO 的時候,外界都很關注這位英特爾老將+技術大神,能如何扭轉 Intel 目前的局勢。而在上任將近一個月之後,Pat Gelsinger 提出了計畫 - 要讓 Intel 重回晶圓代工,打造 IDM 2.0 模式,這會是正確的策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