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出擊的Intel與全新佈局的2.0戰略/Jean-Louis Gassée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曾經引領世界半導體產業的美國,至今已經慢慢落後於台灣和南韓。重新回鍋Intel的執行長Pat Gelsinger或許已經胸有成竹,計畫讓美國重新站上半導體產業的舞台、成為這個「戰略物資」領域的主宰。

raw-image

3月23日,Intel舉辦了一場標題為「工程開發能力是我們的未來」(Engineering the Future)的線上活動,發表了新任/回鍋執行長Pat Gelsinger對公司的願景(詳情請參閱〈🔏期待「Intel 2.0」的重生〉一文)。

除了常見的「復興」宣示之外,重點還包過他希望重建Intel過去在處理器產業的競爭力,讓世界上大部分的電腦(以及伺服器)的心臟都還是「Intel Indide」:

我們將會重建Intel在政策執行上的紀律,也就是全公司上下都「說到做到」的文化;這讓我們在落實政策時更有信心,也讓我們的團隊蓄勢待發。當我們實踐承諾、做到「x」這件事時,我們就會進步到「Intel 1.1x」,而這也正是我們要重新建立的Intel文化。

在他的說法中,不僅暗示著Intel現在變得太過軟弱,也希望幫公司找回前執行長Andy Grove(《十倍速時代》一書的作者)掌權時代盛行的「硬漢」風格。

事實上,《十倍速時代》的副標題「從每家公司都會遇上的危機中學習」(Exploit the Crisis Points That Challenge Every Company,譯按:這個副標在中文版書上都不見了),正是Gelsinger從他的師父Grove身上學到的心法。

「Intel 2.0」的第一步

在3月23日的活動中,Gelsinger公開宣示Intel將會投注200億(美元,以下同)在美國亞利桑那州建立兩座新的晶圓廠;而這兩座廠也將成為新單位「Intel晶圓代工服務」(Intel Foundry Services,簡稱IFS;PDF說明檔下載)的源頭。

同時,IFS的晶圓廠將接受來自任何公司(包括Intel競爭對手)的代工委託,製造任何架構的處理器。回想當年該公司拒絕幫第一代iPhone的ARM處理器代工,這等於是180度的政策大轉彎。

Gelsinger也表示,Intel將會捨棄已經過時的「浸潤式蝕刻」(Immersion Lithography,IL)製程,而改採目前全球最大晶圓廠、也就是台積電所使用的「極紫外光微影」(Extreme Ultraviolet,EUV)製程。

這個轉變的原因,除了IL製程經常導致主力產品x86系列處理器生產延誤之外,也可能是Apple不再向Intel採購處理器(怕當年iPhone的舊事重演)的理由之一。

Intel這次終於勇敢的丟掉包袱,長遠來說當然是件好事。但這當然不只是蓋兩座新廠而已,後面要做的事情當然還有很多、也必定會很辛苦;例如改變晶片的整個設計流程,以因應新的EUV製程。

雖然這轉型一旦完成,Intel就比較有辦法跟台積電競爭,但預計要到2022年底、或是2023年初左右,才有辦法看到初步結果。

也就是說,所謂「Intel 2.0」的計畫雖然已經啟動,但仍然需要時間醞釀;而這也是新執行長願意將Intel處理器先暫時讓「其他廠商」(例如台積電)代工的原因。在前任執行長的時代,這樣的宣示是令人無法想像的。

Intel與格羅方德之謎

幾個月之後的現在,Intel新計畫的細節也逐漸浮現。根據7月16日華爾街日報的一篇報導(限付費訂戶),Pat Gelsinger正打算以300億美元的價格併購晶圓商格羅方德(GlobalFoundries)公司;如果這個新聞屬實,再加上原本建廠的200億預算,Intel等於是為自己的次世代轉型賭上了500億美元。

到目前為止,無論是Intel本身、或是其他可靠消息來源,都還沒有證實這個併購傳聞;這條在Google被搜尋了210萬次的消息,來源也只有華爾街日報這篇報導。

雖然這件事情(如果是真的)可能被美國的反托拉斯法擋下,但如果中國持續威脅台灣(也威脅到台積電)的地緣政治因素繼續存在,也不排除美國政府會放水,以便培植Intel作為維持晶片產業的「備胎」。

(編按:華爾街日報的文章刊出之後,在7月20日左右就有格羅方德否認這個併購案的新聞見報,但究竟哪一邊才是煙幕彈,只有到最後才能分曉。)

風水輪流轉

不過令人好奇、甚至覺得諷刺的是,成立於2009年的格羅方德,是Intel的競爭對手AMD當時認定「自己生產晶片缺乏競爭力」而分割出來的。中東阿布達比國營的穆巴達拉投資集團Mubadala Investment Group)買下了這家新公司、也幫它換了個響亮的名字。

在切掉這家當初認為「技術不行」的單位之後,AMD找上了台積電代工晶片;但今天Intel卻可能為了技術原因,而有興趣買下這家公司。

所以問題來了:格羅方德現在的技術到底行不行?

以Pat Gelsinger的能力和眼光,應該不會草率做出決定;如果他真的會買格羅方德,背後一定有一連串的計畫等著執行。

或許Intel會將格羅方德併入新的IFS事業部,讓它成為一家全方位的巨型代工廠:IFS負責高階處理器系列產品,格羅方德則生產層級較低的車用、航太、工業、電信、家庭自動化、娛樂、消費、辦公室自動化等用途所需的晶片;至於手機與穿戴式裝置所使用的處理器,也會在時機成熟時加入後者的陣容。

如果計畫確實是如此,那麼「Intel 2.0」將可以和設計能力強大晶片公司彼此互補;例如與Nvidia合作繪圖和機器學習晶片,也(還是)可以幫Apple生產用在手機、平板、電腦、以及手錶上的自家設計Apple Silicon系列處理器。

結語

這樣的發展路徑,當然是需要一點想像力的。但這是筆者的想像,還是曾任Intel首任技術長的正牌老闆Pat Gelsinger的想像?

在前面提到過的〈🔏期待「Intel 2.0」的重生〉一文後半部,筆者已經大致介紹過Gelsinger的奮鬥史,以及他出眾的智慧、意志、以及領導能力:

在美國鄉間成長的Gelsinger,18歲從專科學校畢業之後就進入Intel擔任品管技師,然後待了30年(之後又離開了10年);在Intel任職期間進修取得了電機工程學士學位、以及史丹佛大學的碩士學位。

他在Intel曾經是80386處理器的設計工程師、以及80486的架構設計師;並在年僅28歲時,就成為該公司桌機產品部門的總經理。

在Gelsinger的領導下,筆者相信「Intel 2.0」將會走出過去幾年的產品低潮、甩掉「Wintel」這個曾是榮耀的包袱,培植出能跟台積電一較高下的晶圓代工實力。

如果美國的半導體產業能夠「再度偉大」,那麼要依靠的就非Gelsinger和他領導的Intel 2.0莫屬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吐納商業評論的沙龍
1.4K會員
2.0K內容數
為您送上頂尖作者的最新管理與科技產業思維。
2022/07/07
「管理者」設計流程的真正重點,在於:流程越簡單越不會出錯、沒有作用的動作不要做、尤其是做不到的事情不要讓別人產生期待。
Thumbnail
2022/07/07
「管理者」設計流程的真正重點,在於:流程越簡單越不會出錯、沒有作用的動作不要做、尤其是做不到的事情不要讓別人產生期待。
Thumbnail
2022/07/06
從企業經營管理的角度,來回顧自己這次確診的經歷,我可以斷定許多問題出在政府的組織架構、和其分工合作上。政府組織架構和企業的不同,造成了在防疫過程中不同單位間的整合問題。
Thumbnail
2022/07/06
從企業經營管理的角度,來回顧自己這次確診的經歷,我可以斷定許多問題出在政府的組織架構、和其分工合作上。政府組織架構和企業的不同,造成了在防疫過程中不同單位間的整合問題。
Thumbnail
2022/07/06
在疫情之中,「恐懼製造鏈」充斥每個角落;不管有意或無意、善意或惡意,每天都有人製造恐懼。但恐懼在傳播之後往往會失控,造成可怕的後果。所以每個人都必須瞭解散佈恐懼之後可能造成的惡果、謹慎發言,避免自己遭到反噬。
Thumbnail
2022/07/06
在疫情之中,「恐懼製造鏈」充斥每個角落;不管有意或無意、善意或惡意,每天都有人製造恐懼。但恐懼在傳播之後往往會失控,造成可怕的後果。所以每個人都必須瞭解散佈恐懼之後可能造成的惡果、謹慎發言,避免自己遭到反噬。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手機浪潮後,微軟透過「雲端至上」和 AI Copilot 生產力應用,重新站回高峰。那 Intel 呢? 為了讓 Intel 重回高峰,執行長 Pat Gelsinger 公布「IDM 2.0」策略,進軍晶圓代工領域,讓晶圓製造部門成為獨立的事業單位。這樣的舉措,會對整個市場帶來什麼影響?
Thumbnail
手機浪潮後,微軟透過「雲端至上」和 AI Copilot 生產力應用,重新站回高峰。那 Intel 呢? 為了讓 Intel 重回高峰,執行長 Pat Gelsinger 公布「IDM 2.0」策略,進軍晶圓代工領域,讓晶圓製造部門成為獨立的事業單位。這樣的舉措,會對整個市場帶來什麼影響?
Thumbnail
你好,我是股市鴿~ Intel全新處理器 掀AI大戰 最近,英特爾(Intel)宣布了一項重大的品牌更新,將其客戶端運算處理器分為Intel Core和Intel Core Ultra兩個系列¹²。這是英特爾15年來最大的品牌變革,意味著它將在消費性市場的CPU和GPU上展開一場AI大戰。 Inte
Thumbnail
你好,我是股市鴿~ Intel全新處理器 掀AI大戰 最近,英特爾(Intel)宣布了一項重大的品牌更新,將其客戶端運算處理器分為Intel Core和Intel Core Ultra兩個系列¹²。這是英特爾15年來最大的品牌變革,意味著它將在消費性市場的CPU和GPU上展開一場AI大戰。 Inte
Thumbnail
到了 1970 年代,由於與日本 Busicom 合作,Intel 開始發展處理器,製造出第一顆 CPU Intel 4004,不過當時 Intel 主要的營收仍然來自記憶體,因此並沒有全力發展 CPU。直到 1980 年代個人電腦發展後,日本的記憶體晶片製造廠開始壓縮到 Intel 的利潤
Thumbnail
到了 1970 年代,由於與日本 Busicom 合作,Intel 開始發展處理器,製造出第一顆 CPU Intel 4004,不過當時 Intel 主要的營收仍然來自記憶體,因此並沒有全力發展 CPU。直到 1980 年代個人電腦發展後,日本的記憶體晶片製造廠開始壓縮到 Intel 的利潤
Thumbnail
談到 Intel,我們必須得先追溯晶片的發展史:一開始的電子計算機,其實是透過真空管作為電路控制的電子元件,以進行電流開關以及放大訊號。簡單來說,就是將一個罐子抽真空,而裡面有電路的設計,然而,這種零件非常容易壞。
Thumbnail
談到 Intel,我們必須得先追溯晶片的發展史:一開始的電子計算機,其實是透過真空管作為電路控制的電子元件,以進行電流開關以及放大訊號。簡單來說,就是將一個罐子抽真空,而裡面有電路的設計,然而,這種零件非常容易壞。
Thumbnail
目前Intel的製程是不如台積電的,所以新執行長Pat Gelsinger也信誓旦旦要透過改造公司為「Intel 2.0」、並且在幾年之內迎頭趕上。這一點是值得尊敬與期待的,但是落實在這次的「改名」動作上,目前看來並不是非常高明。
Thumbnail
目前Intel的製程是不如台積電的,所以新執行長Pat Gelsinger也信誓旦旦要透過改造公司為「Intel 2.0」、並且在幾年之內迎頭趕上。這一點是值得尊敬與期待的,但是落實在這次的「改名」動作上,目前看來並不是非常高明。
Thumbnail
曾經引領世界半導體產業的美國,至今已經慢慢落後於台灣和南韓。重新回鍋Intel的執行長Pat Gelsinger或許已經胸有成竹,計畫讓美國重新站上半導體產業的舞台、成為這個「戰略物資」領域的主宰。
Thumbnail
曾經引領世界半導體產業的美國,至今已經慢慢落後於台灣和南韓。重新回鍋Intel的執行長Pat Gelsinger或許已經胸有成竹,計畫讓美國重新站上半導體產業的舞台、成為這個「戰略物資」領域的主宰。
Thumbnail
大家耳熟能詳的「Windows + Intel」組合,三十年來在電腦產業中可謂打遍天下無敵手。但ARM處理器的崛起,將會讓市場重新洗牌,讓Intel的新執行長必須做出重大的決定:他不僅必須挽回前三任的錯誤,更要讓Intel重新發光發熱。
Thumbnail
大家耳熟能詳的「Windows + Intel」組合,三十年來在電腦產業中可謂打遍天下無敵手。但ARM處理器的崛起,將會讓市場重新洗牌,讓Intel的新執行長必須做出重大的決定:他不僅必須挽回前三任的錯誤,更要讓Intel重新發光發熱。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