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式關係探索:當他與她上床?知情同意仍觸發嫉妒?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打開新世界大門後,將自己定義成開放關係探索者,而非實踐者。主要原因在於,自認尚未完全瞭解開放關係之真諦,也不確定自己是否適合、想要。僅止走在探索道路上,不斷實驗著。


自上次與伴侶海、酒吧男展開三人性愛,獲取性愛分離情報後,更加確認海對於我與其他異性進行無愛性行為並不會產生嫉妒情緒。


而我反倒產生新的好奇心,若是情境對調,海與其他異性發生性行為呢?


好奇心果真會害死貓,隱隱明知不妙,仍壓不住濃厚地探索心。


我主觀認為,人在想像中的理論再怎麼確立,若未經過親身體驗,想像僅只是想像。


因足夠瞭解自己,所以理論上我與海都知道自己能做到性愛分離,但未經實驗,又怎能確定那是現實而非理想情況?


於是實驗又開始了。



一如往常與前往外地工作的海通電話,海分享起友人B享受於約砲歡愉的故事,差點轉生為大魔法師的B,自從體驗到約砲的快感後,上癮般定期找女人做愛。


趁這時機,慫恿起沒體驗過約砲的海,雖說理論上我們都認為約砲這行為本身,對海產生不了太大的快感,但沒試過誰說得準呢?


更何況我確實也好奇自己究竟會產生什麼樣的情緒。


於是我再度勾起海對未知領域的好奇心,卻沒想這次探索,成為了後面悲劇的伏筆。


行動派的海,當天便約了個女孩進行性愛探索,一離開旅館海便興奮地與我通話分享體驗心得,細節到整體流程、在什麼樣的房間、進行多少對話都詳細告知。


事後海回憶,感覺射了個空虛,雖感覺到她真的很努力,但沒有身心獲得滿足的快感,甚至快忘記剛剛有做愛。


他判斷,自己追求靈肉合一的性愛,單僅有肉身洩慾無法到達精神上的高潮。


回到電話當下,聽著海詳細描述床上經過,少女如何以口服務,又如何奔馳於海平面駕馭風浪。明知他沒有走心,卻還是無可避免產生了極為複雜,普遍稱為嫉妒的情緒。



保持著語調平靜,聽完了海的分享。默默經歷著情緒雲霄飛車,內心矛盾,同時冒出喜悅與悲傷。


喜悅在於見到海對與異性肢體接觸有所突破,而悲傷在於心中隱隱作痛,近似兒童玩具、私有物被搶走的失落感。


但回想以往情感經驗,似乎我就是個容易吃醋的女人,但這次情境比往常都要奇妙。


花了段時間消化,對比上次海與異性進行性探索失敗經驗,思索著為何上次並沒有產生強烈嫉妒感,這次卻如此猛烈。


發覺,上次雖過程不盡完美,但以結果而言彼此都獲得了相當特殊的經驗值,後續與海一同整理出的心得也是難得珍貴、令我們關係大幅提升。


有個說法是伴侶間能因對方體驗而共感快樂。在我身上實驗發現,當海進行約會後,帶回的情緒是正向愉悅的,原先嫉妒值會被那股愉悅感染,相互抵銷而保留正面情緒。


但當今天伴侶約會回來的情緒是負向或無感,原先不悅感無法被抵銷,反倒加劇負向情緒的作用。


而這次體驗正是如此,無感到有些浪費,對兩人關係也沒太大進展。


卻也沒曾想,此時埋下的伏筆竟在下段探索時,演變為此段關係最劇烈的衝突。


avatar-img
38會員
72內容數
由惡裡感受愛,極黑中開出花,願成為月亮,照亮夜的光。 - 前酒店小姐轉職成為一顆旅行馬鈴薯🥔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簡單生活書寫 的其他內容
11月輸出停擺,將能量盡數投入於新旅程之中。伏筆埋藏於蘭嶼之旅,與伴侶海深夜通話,聊到對開放式關係的好奇與想像,也談到海與前任差點開啟嘗試大門,做足功課最終卻未成功解鎖的經驗。 當時我開放式關係一知半解。但本能不願關係中殘留未解遺憾,也對開放式關係抱有好奇,約定好回到台灣若有機會可以共同探索,
延續上篇前任W的文章,最後提到「愛的時候,所有缺點都是優點;不愛的時候,這一切都將成為致命傷。 最初的我們,因躁鬱症認出彼此有相同靈魂而相愛,聽起來很浪漫,但現實是,因疾病的發作不斷上演對彼此攻擊,最終兩人都被傷到體無完膚,不得不承認我倆本就是活在不同世界的人。
0/5戀愛腦行不行?我的愛情觀我作主!
至上周發布關於前任H的文章後,心情異常忐忑,不斷打開手機查看對方是否已讀,有無回覆,沿著情緒細探發現,焦慮竟來自無意識對異性的討好模式。 察覺瞬間是在H已讀後,遲遲未收到他的回覆訊息,對話框僅停留於已看過,就這樣過了半小時,一小時,緊張感不斷升高。反倒令我開始好奇,為何對H已無任何戀愛情感的如今仍
作者分享了關於躁鬱症前任的愛情故事。從一見鐘情到相愛相傷,再到最終崩塌,其間發生了諸多戲劇性情節。 深入探討了追逐愛情時所忽略的現實問題,展現了對愛情和生活的深刻思考。文章以一種散文的風格寫作,混合了個人回憶和對當時情況的分析,使讀者更容易與作者產生共鳴。
翻閱起愛作家張西的小說《是花季的關係》,一段名為「對不起,我忘了跟你說再見 」的篇章,勾出塵封往事,想起一位曾在混亂戀愛時期登場的男性,遲鈍發覺,他的形象已模糊到,在演講和文字中,皆未提及過相關的任何片段。 暫且將他稱為前任H,截至目前為止戀愛對象中,最令我感到抱歉的男性。 與他初相遇是在酒店內
11月輸出停擺,將能量盡數投入於新旅程之中。伏筆埋藏於蘭嶼之旅,與伴侶海深夜通話,聊到對開放式關係的好奇與想像,也談到海與前任差點開啟嘗試大門,做足功課最終卻未成功解鎖的經驗。 當時我開放式關係一知半解。但本能不願關係中殘留未解遺憾,也對開放式關係抱有好奇,約定好回到台灣若有機會可以共同探索,
延續上篇前任W的文章,最後提到「愛的時候,所有缺點都是優點;不愛的時候,這一切都將成為致命傷。 最初的我們,因躁鬱症認出彼此有相同靈魂而相愛,聽起來很浪漫,但現實是,因疾病的發作不斷上演對彼此攻擊,最終兩人都被傷到體無完膚,不得不承認我倆本就是活在不同世界的人。
0/5戀愛腦行不行?我的愛情觀我作主!
至上周發布關於前任H的文章後,心情異常忐忑,不斷打開手機查看對方是否已讀,有無回覆,沿著情緒細探發現,焦慮竟來自無意識對異性的討好模式。 察覺瞬間是在H已讀後,遲遲未收到他的回覆訊息,對話框僅停留於已看過,就這樣過了半小時,一小時,緊張感不斷升高。反倒令我開始好奇,為何對H已無任何戀愛情感的如今仍
作者分享了關於躁鬱症前任的愛情故事。從一見鐘情到相愛相傷,再到最終崩塌,其間發生了諸多戲劇性情節。 深入探討了追逐愛情時所忽略的現實問題,展現了對愛情和生活的深刻思考。文章以一種散文的風格寫作,混合了個人回憶和對當時情況的分析,使讀者更容易與作者產生共鳴。
翻閱起愛作家張西的小說《是花季的關係》,一段名為「對不起,我忘了跟你說再見 」的篇章,勾出塵封往事,想起一位曾在混亂戀愛時期登場的男性,遲鈍發覺,他的形象已模糊到,在演講和文字中,皆未提及過相關的任何片段。 暫且將他稱為前任H,截至目前為止戀愛對象中,最令我感到抱歉的男性。 與他初相遇是在酒店內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一隻野雁對於朋友的定義,可能會是「擁有共同勝利儀式的野雁」。這就好比人類用飲食及抽菸來社交: 下班回家路上跟我喝一杯的人,不見得就是我的死黨,但跟沒一起喝過酒的人相比,我較不容易對他產生敵意。
探討人們為何選擇身心靈課程,並反思這類課程背後的動機與產業化現象。作者分享自身經歷,從最初對水晶的興趣,逐步踏入靈修世界。觀察並依年齡與人生處境區分學習目的。此外,揭露部分課程如何成為商業化運作。透過學習動機的分析,拋出問題:「真正想從身心靈課程中獲得什麼?」最終,引導讀者回歸自身內在。
看了錫蘭的影片《你的心靈不需要課程》,提出個人對心理學的一些見解。
探討現代社會盛行的心靈成長課程,從自我認同的觀點分析其成效與潛在風險。文章指出此類課程透過特定語言、體驗框架和社群支持,創造短期的自我轉變假象,但若缺乏內在轉化,容易導致自我認同崩解。文章強調真正成長來自內在而非速成,需建立在自我理解與接納的基礎上,並透過長期實踐逐步建立穩定的自我。
  這幾天心靈成長課程再次引起討論,課程被詬病的點主要是課程資訊不夠透明、收費昂貴、感覺被心理學技巧PUA、類直銷要學員拉人上課,以及疑似邪教的洗腦模式等等。參加過的網紅對此意見不一,愛莉莎莎和福爾思庭一起公開不同階段的課程內容,基本上同意上述爭議,並跟大家分享自己如何察覺異狀、逃離關係圈。
一隻野雁對於朋友的定義,可能會是「擁有共同勝利儀式的野雁」。這就好比人類用飲食及抽菸來社交: 下班回家路上跟我喝一杯的人,不見得就是我的死黨,但跟沒一起喝過酒的人相比,我較不容易對他產生敵意。
探討人們為何選擇身心靈課程,並反思這類課程背後的動機與產業化現象。作者分享自身經歷,從最初對水晶的興趣,逐步踏入靈修世界。觀察並依年齡與人生處境區分學習目的。此外,揭露部分課程如何成為商業化運作。透過學習動機的分析,拋出問題:「真正想從身心靈課程中獲得什麼?」最終,引導讀者回歸自身內在。
看了錫蘭的影片《你的心靈不需要課程》,提出個人對心理學的一些見解。
探討現代社會盛行的心靈成長課程,從自我認同的觀點分析其成效與潛在風險。文章指出此類課程透過特定語言、體驗框架和社群支持,創造短期的自我轉變假象,但若缺乏內在轉化,容易導致自我認同崩解。文章強調真正成長來自內在而非速成,需建立在自我理解與接納的基礎上,並透過長期實踐逐步建立穩定的自我。
  這幾天心靈成長課程再次引起討論,課程被詬病的點主要是課程資訊不夠透明、收費昂貴、感覺被心理學技巧PUA、類直銷要學員拉人上課,以及疑似邪教的洗腦模式等等。參加過的網紅對此意見不一,愛莉莎莎和福爾思庭一起公開不同階段的課程內容,基本上同意上述爭議,並跟大家分享自己如何察覺異狀、逃離關係圈。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最近去上課,身邊發現了一些有趣的事情,有幾個未婚的男女,為了,去找男女朋友,尤其明顯的是,他們專挑看起來,條件不錯的男女生,我原本不曉得,後來我才知道,原來心機這麼重! 首先,先來說說女生的好了,她一開始去,就開始拼命問,旁邊男生的條件,男生也全盤脫出,她厲害的不只這個,當我們有問題請問男生時,她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喜歡的你未必是性愛合拍的你,生活合拍的你性愛卻永遠對不上節奏。門當戶對的你可能不是最喜歡的你。人性在各種現實不斷的艱難挑戰中,依然不想放棄自我最深層的追求,所以才有了掙扎和探索。
Thumbnail
這是個有趣的英國研究。雖然研究方法必然會受到很大限制,畢竟你不可能真的追蹤幾百個人十幾年,然後深入瞭解他們的性關係,你想問別人也未必要跟你說。匿名的網路問卷,或許還可以偵測一些真相。 男人比女人更想要「開放性關係」,這從演化角度也可以理解。幾萬年前的時代,男人有可能在「開放性關係」裡產生更多後
Thumbnail
面對這個以後大概再也不會相見、在彼此生命軌跡中不留下一丁點痕跡的男人,與他共度一晚會怎麼樣呢?
Thumbnail
我常成為慾望投射的對象,而不是一個自主健全的靈魂。但我期待的是兩個靈魂之間的相知相惜。 人類常妄以為扮演了有魅力的男人與女人,就得以獲得關係,進而獲得愛。或妄以為男女之間的情慾就只是單純的情慾,而不包括人的自我與生命。
Thumbnail
男生會對自己過去的戀情跟家庭狀況想進一步的了解,某程度來說應該有想多認識對方的慾望,但...不用急著馬上陷入戀愛,而是....
探索新的視角
首先謝謝大家關心我的情事。 雙偏同、近無性戀、迴避性依戀人格、付出型人格以上四點,我覺得剛好集結了對自己甚至對他人最不適合的戀愛條件,先前也提到自己沒有想要和需要婚生,總之戀愛這方面我是直接斷開放棄了。 我很容易對人產生好感,僅止於好感,很怕對方因此喜歡我,尤其是男性朋友,我也為了跟
Thumbnail
拆開了情感關係的道德框架,走向開放式關係的自由寬闊,如此獨特卻充滿迷霧的領域是否如人言般險惡、複雜?實踐開放式關係是破繭成蝶,找到屬於自己的新天地?又或是踏入痛苦的輪迴呢?讓我們透過三位開放式關係實踐者獨一無二的故事,一起探索親密關係中的不同面向,看到更多愛的可能性吧!
Thumbnail
最近去上課,身邊發現了一些有趣的事情,有幾個未婚的男女,為了,去找男女朋友,尤其明顯的是,他們專挑看起來,條件不錯的男女生,我原本不曉得,後來我才知道,原來心機這麼重! 首先,先來說說女生的好了,她一開始去,就開始拼命問,旁邊男生的條件,男生也全盤脫出,她厲害的不只這個,當我們有問題請問男生時,她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喜歡的你未必是性愛合拍的你,生活合拍的你性愛卻永遠對不上節奏。門當戶對的你可能不是最喜歡的你。人性在各種現實不斷的艱難挑戰中,依然不想放棄自我最深層的追求,所以才有了掙扎和探索。
Thumbnail
這是個有趣的英國研究。雖然研究方法必然會受到很大限制,畢竟你不可能真的追蹤幾百個人十幾年,然後深入瞭解他們的性關係,你想問別人也未必要跟你說。匿名的網路問卷,或許還可以偵測一些真相。 男人比女人更想要「開放性關係」,這從演化角度也可以理解。幾萬年前的時代,男人有可能在「開放性關係」裡產生更多後
Thumbnail
面對這個以後大概再也不會相見、在彼此生命軌跡中不留下一丁點痕跡的男人,與他共度一晚會怎麼樣呢?
Thumbnail
我常成為慾望投射的對象,而不是一個自主健全的靈魂。但我期待的是兩個靈魂之間的相知相惜。 人類常妄以為扮演了有魅力的男人與女人,就得以獲得關係,進而獲得愛。或妄以為男女之間的情慾就只是單純的情慾,而不包括人的自我與生命。
Thumbnail
男生會對自己過去的戀情跟家庭狀況想進一步的了解,某程度來說應該有想多認識對方的慾望,但...不用急著馬上陷入戀愛,而是....
探索新的視角
首先謝謝大家關心我的情事。 雙偏同、近無性戀、迴避性依戀人格、付出型人格以上四點,我覺得剛好集結了對自己甚至對他人最不適合的戀愛條件,先前也提到自己沒有想要和需要婚生,總之戀愛這方面我是直接斷開放棄了。 我很容易對人產生好感,僅止於好感,很怕對方因此喜歡我,尤其是男性朋友,我也為了跟
Thumbnail
拆開了情感關係的道德框架,走向開放式關係的自由寬闊,如此獨特卻充滿迷霧的領域是否如人言般險惡、複雜?實踐開放式關係是破繭成蝶,找到屬於自己的新天地?又或是踏入痛苦的輪迴呢?讓我們透過三位開放式關係實踐者獨一無二的故事,一起探索親密關係中的不同面向,看到更多愛的可能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