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茶沒有糖——造訪浮光書店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想試著寫一些故事以外的東西,於是有了這篇,也許會變成一個系列

  週四,剪完頭髮之後在中山站附近閒逛,漫無目的之際翻出了儲存已久的「想去的地方」清單,決定去一趟浮光書店。

  在容易被略過的狹小店門口,一位有些年紀的先生走在我前頭成為了我短暫的旅伴。步上有點陡峭的樓梯,映入眼簾的是擺滿書籍的牆與桌,座位區擺滿了低聲細語的人以及投身書鄉的人。空氣中瀰漫著淡淡的紙頁味道。

  我與我的旅伴都有些茫然,環顧四週後他上了樓,沒多久又下來,我則在書堆中穿梭,看見了二二八、同婚、榮格與羅傑斯的書。我的旅伴在最後一次環顧四週後選擇下樓離開,我在心裡默默向他道別。反方向的爬上他剛剛上樓的梯子,樓上是不大的平台,散落著幾張桌椅,和樓下相同的是全都坐滿了人,角落堆放著更多的書籍。我於是轉身下樓。

  又逛了一圈書牆後,我湊到櫃檯邊,詢問這裡是書店還是咖啡店。

  「都是。」店員的嗓音低沈磁性,回答精簡,像是察覺了我的窘迫,又接著說,「這裡的書要消費後才能拿到位子上讀。」

  我點點頭表示明白。

  我瞄準了長桌空著的一角,詢問沒有人之後放下東西佔地為王。再次湊到櫃檯邊,內側的三個人與外側的兩人仍然對話中,我盡可能快速地掃過菜單,用細微的聲音說了句,「我要一杯冰茶。」

  另一名店員飄到我面前,俐落的為我點單,確認好我的位子後說,「等一下會送到你的位子上。」那嗓音不知為何安撫到我手足無措的靈魂。

  我回到座位,整理剛才放下的東西們。冬季的台北大學生,太多的外套,太大的書包,我撇見角落的插座,附近的人卻沒有偷電的痕跡,秉持著一回生二回熟的心態,我再次湊回櫃檯邊,這次我的聲音穩定。

  「請問你們的插座可以用嗎?」

  店員很快點頭,「可以。」

  回到座位,一杯暗紫色的冰涼液體不知何時放在了我的筆電旁邊。我終於落座,喝下第一口。

  我的冰茶沒有糖,是純粹的梅果味道。

  網路的速度有點慢,這讓我分神觀察附近的客人。對面的客人戴著帽子與耳機埋首畫畫,旁邊有兩個大概是唸生物或是醫學的學生,更遠一點的位子有位似乎正在跟客戶調整設計的設計師。每個人都投入在自己手上的工作,在這個似乎應該放鬆讀書的空間略顯奇妙,卻又和諧的彼此達成一致。

  椅子沒有特別好坐,大概入座四十分鐘後我的腰開始疼痛。

  大概兩小時後,我準備離開,位子的數量變多了,感覺很適合繼續待下去做事,是個大家都會自己注意音量的空間。

  今天就先這樣,鞠躬。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巷子盡頭那盞燈
13會員
12內容數
聊天!留言!告訴我你的觀後感,最近過得怎麼樣?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小鎮在雪山隧道通車之後,多了人潮車潮食潮屋潮,卻少了書店。 以前舊街還有一家「新芳行」賣文具用品及小說散文等書,要不就是夜市的舊書攤, 鬼怪、譯本、宗教人文…像兒時的防空洞般,多少尋寶探險的樂趣。 本鎮有書,附庸在大賣場亮晃晃的書架上, 擺著賺錢秘笈、各種算命的、減肥的、食譜等…. 土地重
Thumbnail
小鎮在雪山隧道通車之後,多了人潮車潮食潮屋潮,卻少了書店。 以前舊街還有一家「新芳行」賣文具用品及小說散文等書,要不就是夜市的舊書攤, 鬼怪、譯本、宗教人文…像兒時的防空洞般,多少尋寶探險的樂趣。 本鎮有書,附庸在大賣場亮晃晃的書架上, 擺著賺錢秘笈、各種算命的、減肥的、食譜等…. 土地重
Thumbnail
想試著寫一些故事以外的東西,於是有了這篇,也許會變成一個系列   週四,剪完頭髮之後在中山站附近閒逛,漫無目的之際翻出了儲存已久的「想去的地方」清單,決定去一趟浮光書店。   在容易被略過的狹小店門口,一位有些年紀的先生走在我前頭成為了我短暫的旅伴。步上有點陡峭的樓梯,映入眼簾的是擺滿書籍的牆與
Thumbnail
想試著寫一些故事以外的東西,於是有了這篇,也許會變成一個系列   週四,剪完頭髮之後在中山站附近閒逛,漫無目的之際翻出了儲存已久的「想去的地方」清單,決定去一趟浮光書店。   在容易被略過的狹小店門口,一位有些年紀的先生走在我前頭成為了我短暫的旅伴。步上有點陡峭的樓梯,映入眼簾的是擺滿書籍的牆與
Thumbnail
這間獨立書店其實離新崛江商圈頗近,不過因為面寬不大,坐落的小巷子又沒什麼店家,即使住附近都不見得會經過,是個非常神秘又寧靜的場所。
Thumbnail
這間獨立書店其實離新崛江商圈頗近,不過因為面寬不大,坐落的小巷子又沒什麼店家,即使住附近都不見得會經過,是個非常神秘又寧靜的場所。
Thumbnail
我剛剛用一個小時完成了《咖啡廳的創作者》系列中的一篇,現在要來寫此次創作的想法(雖然是有點多餘)我原先覺得創作系列應該能在半小時完成(如我聲稱),但這樣說又會「再次」被貼上傲嬌的標籤,實際上現在創作的地方不是很像咖啡廳,我面對的是門口,平常我則是會躲在角落……
Thumbnail
我剛剛用一個小時完成了《咖啡廳的創作者》系列中的一篇,現在要來寫此次創作的想法(雖然是有點多餘)我原先覺得創作系列應該能在半小時完成(如我聲稱),但這樣說又會「再次」被貼上傲嬌的標籤,實際上現在創作的地方不是很像咖啡廳,我面對的是門口,平常我則是會躲在角落……
Thumbnail
做為一名喜歡讀書的旅者,旅遊期間如果不抽出時間去當地的書店走訪一下,自覺這是說不過去的事情。 現在我們買書大多利用網路購買,簡單方便,但是在實體書店慢慢地翻一翻書本,撫摸一下紙張的體驗,還是無法被手指兩三下點選電腦螢幕買書的感覺所取代。 那天下午,我走訪南加州的一家 Barnes & Noble 書
Thumbnail
做為一名喜歡讀書的旅者,旅遊期間如果不抽出時間去當地的書店走訪一下,自覺這是說不過去的事情。 現在我們買書大多利用網路購買,簡單方便,但是在實體書店慢慢地翻一翻書本,撫摸一下紙張的體驗,還是無法被手指兩三下點選電腦螢幕買書的感覺所取代。 那天下午,我走訪南加州的一家 Barnes & Noble 書
Thumbnail
不管是下課後、下班後、走過路過剛好經過……只要一有空檔,即使沒有購書的需求,我還是會走進書店晃幾圈。 我確實是蠻喜歡閱讀沒錯,但比起「讀」,我似乎更偏好「逛」。 雖然每次去書店都比較像是閒逛,但還是會有個基本的目標和路徑,通常鎖定目標會是文學類、小說類和心靈成長類。
Thumbnail
不管是下課後、下班後、走過路過剛好經過……只要一有空檔,即使沒有購書的需求,我還是會走進書店晃幾圈。 我確實是蠻喜歡閱讀沒錯,但比起「讀」,我似乎更偏好「逛」。 雖然每次去書店都比較像是閒逛,但還是會有個基本的目標和路徑,通常鎖定目標會是文學類、小說類和心靈成長類。
Thumbnail
小時候,家裡沒有資源,出國旅行是遙遠的夢想。買書也是。那時的我喜歡一個人,到家附近的圖書館搬書回家。透過書籍文字,帶我走遍世界,甚至穿越時空。 長大後,有了機會穿梭台灣與世界的角落。陌生城市裡的書店,則是我喜歡閱讀當地的一種方式。
Thumbnail
小時候,家裡沒有資源,出國旅行是遙遠的夢想。買書也是。那時的我喜歡一個人,到家附近的圖書館搬書回家。透過書籍文字,帶我走遍世界,甚至穿越時空。 長大後,有了機會穿梭台灣與世界的角落。陌生城市裡的書店,則是我喜歡閱讀當地的一種方式。
Thumbnail
以前我會在空閒的一天走進一間書店,不是順便地,只為了逛書店。路線從一進門的主打書區開始,到左側的各分類新書區、門邊那面牆上的當月雜誌區,再到常逛的人文書區,然後看看漫畫區,一時興起的時候可能也會翻翻財經或社會科學書,最後再到右側的文具禮品區晃晃。
Thumbnail
以前我會在空閒的一天走進一間書店,不是順便地,只為了逛書店。路線從一進門的主打書區開始,到左側的各分類新書區、門邊那面牆上的當月雜誌區,再到常逛的人文書區,然後看看漫畫區,一時興起的時候可能也會翻翻財經或社會科學書,最後再到右側的文具禮品區晃晃。
Thumbnail
我最喜歡去的地方是書店和圖書館。年輕時曾夢想擁有一家書店,還兼賣功夫茶和咖啡,有音樂家獻唱,有作家談書,有寫作課等。後來也曾夢想成為一位坐擁書城、知識豐富、又可助人的圖書館員。 年末,去了舊金山南灣幾家很難得還倖存的書店,分別是史丹佛大學書店、Barnes and Noble(巴諾書店)、Book
Thumbnail
我最喜歡去的地方是書店和圖書館。年輕時曾夢想擁有一家書店,還兼賣功夫茶和咖啡,有音樂家獻唱,有作家談書,有寫作課等。後來也曾夢想成為一位坐擁書城、知識豐富、又可助人的圖書館員。 年末,去了舊金山南灣幾家很難得還倖存的書店,分別是史丹佛大學書店、Barnes and Noble(巴諾書店)、Book
Thumbnail
秋風颯爽,去拜訪只存在一百八十天的書店。書與空間像易逝的韶光,沒有來日方長,期限過後都將消失得無影無蹤,彷彿不曾存在過,因此為它記實,也將自己的記憶存檔。 它的門面座落在建案基地,幸有建設公司突發奇想,無畏於閱讀人口的流失、實體店面的節節敗退,特在動土開工前,與文化事業結盟合作,勇敢催生一座書的溫暖
Thumbnail
秋風颯爽,去拜訪只存在一百八十天的書店。書與空間像易逝的韶光,沒有來日方長,期限過後都將消失得無影無蹤,彷彿不曾存在過,因此為它記實,也將自己的記憶存檔。 它的門面座落在建案基地,幸有建設公司突發奇想,無畏於閱讀人口的流失、實體店面的節節敗退,特在動土開工前,與文化事業結盟合作,勇敢催生一座書的溫暖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