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隅電子報 #19】 壽司的前世今生

【一隅電子報 #19】 壽司的前世今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幾個月前去看了《令人喜愛的壽司展》,是一個以壽司為主題,透過流動式壽司博物館的形式深入介紹日本的飲食文化,並呈現壽司獨特魅力的展覽!這是我少數看見以食物為主軸的設計,覺得實在是太可愛又有趣了,因此想分享給大家!




《令人喜愛的壽司展》第一展區:壽司入門

raw-image

《令人喜愛的壽司展》的第一展區為「壽司入門」,這展區放置了壽司演變的歷程模型,從古代日本的熟壽司到現今廣為人知的握壽司,我這才發覺原來連壽司也有那麼多的變化,真的是大開眼界!

raw-image

早期的「真熟壽司」、「生熟壽司」相對粗飽,大多都是魚為主、飯為輔,而米飯較用來發酵,不一定會食用。

raw-image

而近期的「散壽司」、「押壽司」、「握壽司」則相對精緻,魚飯比也漸漸平衡,追求一個美味與美觀的中心點。


《令人喜愛的壽司展》第二展區:江戶時代的壽司

raw-image

《令人喜愛的壽司展》的第二展區為「江戶時代的壽司」,壽司在江戶時代有了巨大的改變,在江戶之前壽司需要經過漫長的熟成程序,壽司只是發酵食品;而江戶時期開始則用醋來取代發酵的酸味,讓壽司有了更多樣化的面貌!

raw-image

在這展區也展出了許多浮世繪複製畫,讓我們可以一窺在那個沒有照片的年代裡,重要的壽司模樣與飲食日常。

raw-image

同時,這展區也呈現了不少魚貝類模型,像是竹筴魚、烏賊、赤貝等等,都是江戶前握壽司上常出現的海鮮。

raw-image

最後,現場也有複製的壽司攤,客人只要站著就可以拿起攤位上做好的壽司食用,或許這種日常也表明了壽司漸漸成為當時人們生活的一部份。


《令人喜愛的壽司展》第三展區:現代的壽司

raw-image

《令人喜愛的壽司展》的第三展區為「現代的壽司」,壽司之所以成為現代日本的日常食物,主要歸功於外帶壽司迴轉壽司的流行,在維持親民價格的同時也不斷追求品質。這展區還有「壽司體驗」,彷彿真的來到壽司店!

raw-image

而這展區最吸睛的莫過於壽司裝置藝術,在現場總共呈現了31種壽司,每種共30貫,總計有930貫壽司在眼前,真的是一場視覺盛宴。

raw-image

最後,當然也要展示現今流行的迴轉壽司,在這個追求快速、平價、美味的時代,將壽司放在盤子上透過輸送帶一圈一圈的旋轉與用觸控螢幕點餐的模式,除了能讓大家擁有自由取用的魅力,也能享受食物現做的立即性!




正在閱讀的你,你最喜歡哪款壽司呢?歡迎跟我分享:)

avatar-img
正在寫字中
30會員
49內容數
「正在寫字中」沙龍主要分享我的生活日常、影評心得、文字作品。歡迎你的閱讀、留言、駐足。如果能帶給你一些共感的感受或一點文字的美好,那就太好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正在寫字中 的其他內容
延續之前寫過的《尋書香》、《讀冊聲》,上個月去看了台南四百好書展的第三檔展覽—《拾光味》,最後一檔是以味覺的方式,喚起觀展者對台南的味蕾記憶,進而與精選的好書相遇,感受富有人文人情的各種滋味!
前些日子去看了台南四百好書展的第二檔展覽《讀冊聲》,是一個以聽覺的方式,讓觀展者細細感受台南的視聽模樣,進而與精選好書相遇的展覽,我覺得這種以隨機為主軸的看展方式很特別,因此想跟大家分享!
前些日子去看了2024台灣設計展,這是我人生第一次參加台灣設計展,剛好今年辦在台南,所以就去走走看看!原本以為設計展是展出許多藝術家的設計作品,沒想到比較像是這座城市各產業的設計發表會,對於一個在地居民來說挺特別的,因此想來跟大家分享!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八點檔的經驗?近期發現自己蠻喜歡這種不是100%精緻的東西。
前陣子去了高雄內惟藝術中心,這是我第二次去那裡晃晃,還記得第一次2022年去的時候還在試營運,這次去的模樣已經更加完整,同時也多了許多藝術裝置、小型展覽等等,因此剛好看了近期的常設藝術展《好好吃飯:Enjoy — your meal》。
南美館一館除了有各式檔期展覽,二樓也有「體驗共學區」。前陣子去觀展時,體驗共學區的首檔主題為「在樹梢孵夢」,也就是由孵夢作為追求夢想的概念,讓大家暫時從欣賞藝術家作品、聆聽別人故事的狀態中抽離,回到自我本身,拾回自己對夢想的嚮往,並且透過體驗,慢慢找尋到屬於自己的解答!
延續之前寫過的《尋書香》、《讀冊聲》,上個月去看了台南四百好書展的第三檔展覽—《拾光味》,最後一檔是以味覺的方式,喚起觀展者對台南的味蕾記憶,進而與精選的好書相遇,感受富有人文人情的各種滋味!
前些日子去看了台南四百好書展的第二檔展覽《讀冊聲》,是一個以聽覺的方式,讓觀展者細細感受台南的視聽模樣,進而與精選好書相遇的展覽,我覺得這種以隨機為主軸的看展方式很特別,因此想跟大家分享!
前些日子去看了2024台灣設計展,這是我人生第一次參加台灣設計展,剛好今年辦在台南,所以就去走走看看!原本以為設計展是展出許多藝術家的設計作品,沒想到比較像是這座城市各產業的設計發表會,對於一個在地居民來說挺特別的,因此想來跟大家分享!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八點檔的經驗?近期發現自己蠻喜歡這種不是100%精緻的東西。
前陣子去了高雄內惟藝術中心,這是我第二次去那裡晃晃,還記得第一次2022年去的時候還在試營運,這次去的模樣已經更加完整,同時也多了許多藝術裝置、小型展覽等等,因此剛好看了近期的常設藝術展《好好吃飯:Enjoy — your meal》。
南美館一館除了有各式檔期展覽,二樓也有「體驗共學區」。前陣子去觀展時,體驗共學區的首檔主題為「在樹梢孵夢」,也就是由孵夢作為追求夢想的概念,讓大家暫時從欣賞藝術家作品、聆聽別人故事的狀態中抽離,回到自我本身,拾回自己對夢想的嚮往,並且透過體驗,慢慢找尋到屬於自己的解答!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再見了,無名小站 無名小站可以說是臉書的前身,當時還是文字年代時,我們會放上我們的照片,在Blog裡寫下我們的心情,或者來篇圖文並茂的文章。2013年無名小站正式關閉,他留下什麼給我?
前些日子在新聞上得知Yahoo將關閉知識+的服務,還記得以前在搜尋時總會特地點開知識+的網頁,因為總會有認真的網友來幫大家解惑,隨著使用習慣的改變,漸漸地遺忘了它的存在,當我看見方格子徵文裡提到的Flash-阿貴時,喚起了我的兒時記憶。
2013年4月25日,臺灣的MSN Messenger正式停止服務,現在Line取代手機號碼、FB使用者也被嘲笑年輕人都用IG,那些一不留神就跟不上的新社群平臺與看不完的訊息,使得對未來的焦慮與對過去的失落,層層堆疊上來。 也許我們懷念MSN的背後是那個時代交友的單純吧。
再見了,無名小站 無名小站可以說是臉書的前身,當時還是文字年代時,我們會放上我們的照片,在Blog裡寫下我們的心情,或者來篇圖文並茂的文章。2013年無名小站正式關閉,他留下什麼給我?
前些日子在新聞上得知Yahoo將關閉知識+的服務,還記得以前在搜尋時總會特地點開知識+的網頁,因為總會有認真的網友來幫大家解惑,隨著使用習慣的改變,漸漸地遺忘了它的存在,當我看見方格子徵文裡提到的Flash-阿貴時,喚起了我的兒時記憶。
2013年4月25日,臺灣的MSN Messenger正式停止服務,現在Line取代手機號碼、FB使用者也被嘲笑年輕人都用IG,那些一不留神就跟不上的新社群平臺與看不完的訊息,使得對未來的焦慮與對過去的失落,層層堆疊上來。 也許我們懷念MSN的背後是那個時代交友的單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