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素問: 血氣形志第二十四,心得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夫人之常數,太陽常多血少氣,少陽常少血多氣,陽明常多氣多血,少陰常少血多氣,厥陰常多血少氣,太陰常多氣少血,此天之常數。
  • 據內經描述人體經脈循行的位置來看,該經脈的部位比較能夠進行放血治療稱之為多血,反之則少血。該經脈針刺病人比較常會比較有針感、氣感稱之為多氣,少氣則否。
足太陽與少陰為表裏,少陽與厥陰為表裏,陽明與太陰為表裏,是為足陰陽也。手太陽與少陰為表裏,少陽與心主為表裏,陽明與太陰為表裏,是為手之陰陽也
  • 以上不議
今知手足陰陽所苦,凡治病必先去其血,乃去其所苦,伺之所欲,然後寫有餘,補不足。
  • 瘀血病情比較嚴重,因此優先處理血瘀。
  • 後來才看是要瀉除過多的毒素,還是補充不足的資源。
欲知背俞,先度其兩乳間,中折之,更以他草度去半已,即以兩隅相拄也,乃舉以度其背,令其一隅居上,齊脊大椎,兩隅在下,當其下隅者,肺之俞也。得下一度,心之俞也。復下一度,左角肝之俞也,右角脾之俞也。復下一度,腎之俞也。是謂五藏之俞,灸刺之度也。
  • GOOGLE足太陽膀胱經,可知各穴的位置
  • 但據傳聞,有一脈學者聲稱,臨床各臟腑在真正在背部的穴位,應是華陀夾脊穴的穴位更為精準,療效更好。
形樂志苦,病生於脈,治之以灸刺。形樂志樂,病生於肉,治之以鍼石。形苦志樂,病生於筋,治之以熨引。形苦志苦,病生於咽嗌,治之以百藥。形數驚恐,經絡不通,病生於不仁,治之以按摩醪藥。是謂五形志也。
  • 外表健壯,但是情緒苦悶的人,通常會是情緒影響神經使筋膜緊繃、經脈病。治以艾灸、針刺
  • 外表健壯、情緒快樂之人,在古代豐衣足食,疾病大多是跟過食少動、體內痰濕有關,因此病生於肉(肥胖),治以針與砭石。
  • 外表瘦弱,情緒樂觀之人,過度勞動、缺乏補充營養,容易抽筋。故治以熱敷
  • 外表瘦弱,情緒苦悶之人,容易有咽喉疾病(或與甲狀腺相關)
形數驚恐,經絡不通,病生於不仁,治之以按摩醪藥。是謂五形志也。
  • 生活處在各種壓力恐懼之下的人,經絡不通,容易肌膚麻痺不仁,治以按摩、藥酒。
  • 據心理學說法,恐懼造成的肌膚麻痺,是一種退而求其次的人體自我保護機制。


刺陽明,出血氣,刺太陽,出血惡氣,刺少陽,出氣惡血,刺太陰,出氣惡血,刺少陰,出氣惡血,刺厥陰,出血惡氣也。
  • ​以上不議
avatar-img
0會員
39內容數
從麻瓜到稍微有點靈通,探討身心靈的健康議題。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醫毉心路 的其他內容
味所入;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鹹入腎,甘入脾,是謂五入。 酸味對筋膜、肌腱影響比較重。辛味辣味容易刺激皮膚毛細孔的流汗或是皮膚病變。苦味入心則是苦味的藥材,多半可以處理精神狀況。鹹味食材的鹽分主要由腎臟處理。甘味的食材黏性高,比較能見到影響消化吸收系統。 氣所病:心為噫,肺為欬,肝為語,脾為吞
 黃帝問曰:合人形以法四時五行而治,何如而從,何如而逆,得失之意,願聞其事。歧伯對曰:五行者,金木水火土也,更貴更賤,以知死生,以決成敗,而定五藏之氣,間甚之時,死生之期也。帝曰:願卒聞之。 歧伯曰:肝主春,足厥陰少陽主治,其日甲乙,肝苦急,急食甘以緩之。 肝苦急: 生活上有些人會有像是腿抽筋、
黃帝問曰:余聞九鍼於夫子,眾多博大,不可勝數。余願聞要道,以屬子孫,傳之後世,著之骨髓,藏之肝肺,歃血而受,不敢妄泄,令合天道,必有終始,上應天光星辰歷紀,下副四時五行,貴賤更互,冬陰夏陽,以人應之奈何,願聞其方。 歧伯對曰:妙乎哉問也!此天地之至數。 帝曰:願聞天地之至數,合於人形,血氣通,決
黃帝問曰:春脈如弦,何如而弦。歧伯對曰:春脈者肝也,東方木也,萬物之所以始生也,故其氣來,耎弱輕虛而滑,端直以長,故曰弦,反此者病。 帝曰:何如而反。歧伯曰:其氣來實而強,此謂太過,病在外;其氣來不實而微,此謂不及,病在中。帝曰:春脈太過與不及,其病皆何如。歧伯曰:太過則令人善忘,忽忽眩冒而巔疾;
味所入;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鹹入腎,甘入脾,是謂五入。 酸味對筋膜、肌腱影響比較重。辛味辣味容易刺激皮膚毛細孔的流汗或是皮膚病變。苦味入心則是苦味的藥材,多半可以處理精神狀況。鹹味食材的鹽分主要由腎臟處理。甘味的食材黏性高,比較能見到影響消化吸收系統。 氣所病:心為噫,肺為欬,肝為語,脾為吞
 黃帝問曰:合人形以法四時五行而治,何如而從,何如而逆,得失之意,願聞其事。歧伯對曰:五行者,金木水火土也,更貴更賤,以知死生,以決成敗,而定五藏之氣,間甚之時,死生之期也。帝曰:願卒聞之。 歧伯曰:肝主春,足厥陰少陽主治,其日甲乙,肝苦急,急食甘以緩之。 肝苦急: 生活上有些人會有像是腿抽筋、
黃帝問曰:余聞九鍼於夫子,眾多博大,不可勝數。余願聞要道,以屬子孫,傳之後世,著之骨髓,藏之肝肺,歃血而受,不敢妄泄,令合天道,必有終始,上應天光星辰歷紀,下副四時五行,貴賤更互,冬陰夏陽,以人應之奈何,願聞其方。 歧伯對曰:妙乎哉問也!此天地之至數。 帝曰:願聞天地之至數,合於人形,血氣通,決
黃帝問曰:春脈如弦,何如而弦。歧伯對曰:春脈者肝也,東方木也,萬物之所以始生也,故其氣來,耎弱輕虛而滑,端直以長,故曰弦,反此者病。 帝曰:何如而反。歧伯曰:其氣來實而強,此謂太過,病在外;其氣來不實而微,此謂不及,病在中。帝曰:春脈太過與不及,其病皆何如。歧伯曰:太過則令人善忘,忽忽眩冒而巔疾;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傷寒,下利日十餘行」,傷寒邪入厥陰,造成下利不止,一天要跑十幾次廁所,「脈反實者」,照理講下利的話脈應該是微弱的,結果脈卻是很扎實,這就是「真臟脈」,是「死脈」,是陽不入陰的情況,一般來說癌症的病人有這種脈,摸到的脈跳的很強很硬,就是東西堵到了,過不去了,都是死,所以體內有長腫瘤,脈都跳的很速。
「下利」,厥陰證的熱利,脈本應沉數,現在「寸脈反浮數」,寸脈代表胸陽、上焦,寸脈浮數代表虛熱在胸陽無法往下行,「尺中自濇者」,尺脈按下去空空扁扁的,代表陰仍不足。因為病邪被肝臟元陽往外推進入腸道,邪熱在腸子內會過熱,「必圊膿血」,大便會出血,因為下利造成腸胃津液不足,人的體能很虛弱了,邪熱破壞腸壁,
少陰屬腎水,指的是太溪脈;蚨陽屬胃土,指的是衝陽脈。土若不能制水,水就會泛濫成災,導致嘔吐、下利。所以太溪脈要比衝陽脈小才是正常的。這是小書僮跌倒後把書簡弄亂了,本應該在少陰篇中才是。
「傷寒,脈促,手足厥逆者」,續上條辨,如果手足厥逆,但出現促脈,促脈是脈來急數有力而呈不規則間歇,屬陽脈。手腳逆冷不用四逆湯而用灸法,因為心跳已經很快了,再用四逆湯下去病人會受不了,脈促是陽氣內阻,而非陽虛,所以用灸以通其陽,不用生附溫經以助陽也。可以灸「關元」、「中脘」。
少陰證沒有好,病就會進入厥陰,足厥陰肝經與手厥陰心包經,所以病邪已經進一步進入到肝臟,除了心陽衰弱之外,肝臟本身的功能也衰弱了,肝藏血,肝臟與腎臟是人體的代謝器官,肝臟血流量約占心血輸出量的四分之一,肝的血容量約占 全身血容量的七分之一,而肝臟十分之三的血流來自富含氧氣的肝動脈,肝動脈約供應肝臟所需
少陰病,脈微細,但欲寐,手腳冰冷、下利清穀,裡寒極盛,要趕快用「四逆湯」把血脈神經給溫熱起來。曹穎府曰:「今人動稱發斑傷寒為危證,不知早用溫藥,原不必有此現象」,發斑傷寒就是身體的血脈凝滯不動了,身體發紫,表裡皆寒,垂死之狀。
Thumbnail
徐靈胎向張興德道:「尊夫人的貴恙是心陰不足、心陽有餘。左寸細數,左關、左尺均細弱,右寸浮大,右關、右尺均浮弱。左寸細數者,心陽發越之徵。右寸浮大者,心火刑金之象。左三部脈屬血,右三部脈屬氣,血弱則火自浮,陰虧則氣難降⋯⋯」——《七劍八俠》
「少陰中風」,少陰證脈本來是沉且微細,得到外感時,病邪會直接入裡,脈會沉細而數,可參照條辨二九九,不能夠用發汗來治療,只能微發其汗,主要讓病邪隨著膀胱經以尿解的方式排出體外,「脈陽微陰浮者,為欲愈」,尺脈代表下焦陰的狀況,一般都是略沉的,脈的「浮」或「沉」,可以知道氣血聚集在哪個部位,脈浮病在表,脈
「病人脈陰陽俱緊,反汗出者,亡陽也」,病人陰陽脈俱緊,發熱無汗是太陽傷寒,是麻黃湯證;發熱汗出不止是太陽亡陽,是桂枝加附子湯證;而少陰亡陽之證與太陽亡陽之證不同的地方是少陰亡陽之證的患者,會喉嚨痛,然後會吐且容易下利,這是因為少陰證患者陰已經不足,下焦寒濕很盛,當陰寒很盛的時候,陽就無法待在裡面,就
二九二:「傷寒」,脈浮而緩,手足自溫者,繫在「太陰」;「太陰」當身發黃;若小便自利者,不能發黃;至七八日,雖暴煩,下利日十數行,必自止,以脾家實,腐穢當去故也。 「傷寒,脈浮而緩,手足自溫者,繫在太陰;太陰當身發黃;若小便自利者,不能發黃」,與陽明篇第二〇三條辨的內容一樣,在此節錄內容如下,「傷寒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傷寒,下利日十餘行」,傷寒邪入厥陰,造成下利不止,一天要跑十幾次廁所,「脈反實者」,照理講下利的話脈應該是微弱的,結果脈卻是很扎實,這就是「真臟脈」,是「死脈」,是陽不入陰的情況,一般來說癌症的病人有這種脈,摸到的脈跳的很強很硬,就是東西堵到了,過不去了,都是死,所以體內有長腫瘤,脈都跳的很速。
「下利」,厥陰證的熱利,脈本應沉數,現在「寸脈反浮數」,寸脈代表胸陽、上焦,寸脈浮數代表虛熱在胸陽無法往下行,「尺中自濇者」,尺脈按下去空空扁扁的,代表陰仍不足。因為病邪被肝臟元陽往外推進入腸道,邪熱在腸子內會過熱,「必圊膿血」,大便會出血,因為下利造成腸胃津液不足,人的體能很虛弱了,邪熱破壞腸壁,
少陰屬腎水,指的是太溪脈;蚨陽屬胃土,指的是衝陽脈。土若不能制水,水就會泛濫成災,導致嘔吐、下利。所以太溪脈要比衝陽脈小才是正常的。這是小書僮跌倒後把書簡弄亂了,本應該在少陰篇中才是。
「傷寒,脈促,手足厥逆者」,續上條辨,如果手足厥逆,但出現促脈,促脈是脈來急數有力而呈不規則間歇,屬陽脈。手腳逆冷不用四逆湯而用灸法,因為心跳已經很快了,再用四逆湯下去病人會受不了,脈促是陽氣內阻,而非陽虛,所以用灸以通其陽,不用生附溫經以助陽也。可以灸「關元」、「中脘」。
少陰證沒有好,病就會進入厥陰,足厥陰肝經與手厥陰心包經,所以病邪已經進一步進入到肝臟,除了心陽衰弱之外,肝臟本身的功能也衰弱了,肝藏血,肝臟與腎臟是人體的代謝器官,肝臟血流量約占心血輸出量的四分之一,肝的血容量約占 全身血容量的七分之一,而肝臟十分之三的血流來自富含氧氣的肝動脈,肝動脈約供應肝臟所需
少陰病,脈微細,但欲寐,手腳冰冷、下利清穀,裡寒極盛,要趕快用「四逆湯」把血脈神經給溫熱起來。曹穎府曰:「今人動稱發斑傷寒為危證,不知早用溫藥,原不必有此現象」,發斑傷寒就是身體的血脈凝滯不動了,身體發紫,表裡皆寒,垂死之狀。
Thumbnail
徐靈胎向張興德道:「尊夫人的貴恙是心陰不足、心陽有餘。左寸細數,左關、左尺均細弱,右寸浮大,右關、右尺均浮弱。左寸細數者,心陽發越之徵。右寸浮大者,心火刑金之象。左三部脈屬血,右三部脈屬氣,血弱則火自浮,陰虧則氣難降⋯⋯」——《七劍八俠》
「少陰中風」,少陰證脈本來是沉且微細,得到外感時,病邪會直接入裡,脈會沉細而數,可參照條辨二九九,不能夠用發汗來治療,只能微發其汗,主要讓病邪隨著膀胱經以尿解的方式排出體外,「脈陽微陰浮者,為欲愈」,尺脈代表下焦陰的狀況,一般都是略沉的,脈的「浮」或「沉」,可以知道氣血聚集在哪個部位,脈浮病在表,脈
「病人脈陰陽俱緊,反汗出者,亡陽也」,病人陰陽脈俱緊,發熱無汗是太陽傷寒,是麻黃湯證;發熱汗出不止是太陽亡陽,是桂枝加附子湯證;而少陰亡陽之證與太陽亡陽之證不同的地方是少陰亡陽之證的患者,會喉嚨痛,然後會吐且容易下利,這是因為少陰證患者陰已經不足,下焦寒濕很盛,當陰寒很盛的時候,陽就無法待在裡面,就
二九二:「傷寒」,脈浮而緩,手足自溫者,繫在「太陰」;「太陰」當身發黃;若小便自利者,不能發黃;至七八日,雖暴煩,下利日十數行,必自止,以脾家實,腐穢當去故也。 「傷寒,脈浮而緩,手足自溫者,繫在太陰;太陰當身發黃;若小便自利者,不能發黃」,與陽明篇第二〇三條辨的內容一樣,在此節錄內容如下,「傷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