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全民健康保險(簡稱健保)於 1995 年正式實施,為亞洲地區第一個實現全民健康保障的國家之一。健保的推出旨在解決過去醫療資源分配不均的問題,並確保每位居民都能獲得基本的醫療服務,健保制度在初期主要受到兩大來源影響:
而台灣的醫療品質舉世聞名,也很大一部分歸功於健保制度。
近期提出的《老人福利法》修正草案中,包含數項可能對健保制度造成重大影響的條文:
第22條:健保補助擴大
修法提議,65 歲以上、所得稅率未達 20 % 的長者,將免繳健保費,改由中央政府全額補助。此外,若老人無法負擔健保或保險未涵蓋的醫療項目,各縣市主管機關需負責補助。
第25條:公共設施優待
要求大眾運輸、康樂場所、文教設施等應提供 65 歲以上長者半價優待。同時,藍白兩黨提案建議擴大優惠範圍,讓陪伴老人出遊的家屬或照護者享有相同優待,以鼓勵長者外出並減輕陪伴者的經濟負擔。
其中成為爭議焦點的是第 22 條的修法,現行免繳健保的族群限縮在特定弱勢族群,例如重度身心障礙、中低收入老人、家庭經濟突陷困境等,所以其實已經排除了大多數有經濟能力的老年人,落實了起初想利用健保來保障全民基本健康的目的。
然而現在的修法把門檻放寬到 65 歲以上、所得稅率未達 20 % 的長者,首先目前因為戰後嬰兒潮世代逐漸邁入老年,台灣老年人口在近十年快速攀升,2025 年即將突破 20 %,台灣正式成為超高齡社會,老年人口總數逼近五百萬人。
而所得稅率 20 % 是什麼概念呢?大家如果有在乖乖繳稅,應該都知道台灣的所得稅制是根據你的所得淨額,來決定你要被徵收多少比例的稅,台灣的稅率由低至高分別是 0、5、12、20、30、40 %,至於所得稅率未達 20 % 到底有多少人,可以參考下面這張 2022 年的應納稅額統計:
可以看到其實台灣大部分的人的適用稅率是 0 或 5 %,所得稅率達 20 % 的人少之又少,也就是說這個門檻幾乎形同虛設,照這個草案,大多數的老年人都可以免繳保費。
截至目前為止,五大醫事團體(台灣醫院協會、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中華民國護理師護士公會全國聯合會、台灣私立醫療院所協會、台灣醫務管理學會)及衛福部已經發表聲明堅決反對審議《老人福利法》,修法後的後果將有以下幾點:
該提案將加重青壯年世代的負擔,違反世代間的公平正義,加重青壯年的相對剝奪感。
健保應建立在「量能負擔」與「使用者付費」原則之上,不能因長者醫療需求高而免除其繳費義務。
少子化與老齡化導致繳稅人口下降,高齡人口增加,未來健保財務壓力將更沉重。
免繳長者保費恐導致健保資源分配失衡,進一步危及整體健保制度的永續發展。
若動用大筆資金補助長者健保費,將壓縮其他公共服務與弱勢族群的福利資源,如兒少安置、婦女關懷、身心障礙者服務等,損害整體社會福祉。
可以看到台灣醫療費用的支出,最多就是集中在老年人,未來占比將超過一半,老年人的每人平均藥費是青壯年的六倍左右。如果使用醫療資源最多的族群,卻可以全面性免除健保費用,將會導致健保制度崩潰,衛福部預估若本修法三讀通過,健保將提前於 2026 年破產,將被迫提早調升健保費率,使用者不用付費,卻轉嫁到相對少使用醫療資源的青壯年,絕對會再加深世代對立,而且還會使現在就有的醫療浪費問題更加嚴重。
五大醫事團體及衛福部分別提出了幾項建議:
衛福部建議
繳費應依個人經濟能力,而非單純依年齡分配補助。
維持社會安全網完整性,避免高風險族群如兒少、婦女、身障者的資源受到侵害。
五大醫事團體建議
修訂《財政收支劃分法》,讓地方政府有更多資源分配權限,提升效率。
設計更細緻合理的補助機制,讓享有醫療資源者履行相應義務。
檢視目前 65 歲以上長者健保補助方案,避免超高齡社會的長期財政負擔。
台灣的醫療品質之所以舉世聞名,就是歸功於健保制度的成功,但是健保制度醫直以來都有潛藏的問題,像是造成醫療浪費、點值爭議等問題,進而犧牲了醫護人員的權益,醫護人才流失與過勞等問題層出不窮,此修法是讓原本就有的問題更惡化。
看到這篇文章最後的你,請關心這個議題,並利用各種管道替台灣醫療的未來發聲,也為未來的你發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