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投資的世界裡,市場泡沫幾乎是不可避免的現象。從 2000 年的網路泡沫,到 2008 年的房市泡沫,這些事件不僅摧毀了數兆美元的財富,更對整個社會造成了深遠的影響。然而,為什麼這些泡沫會一再發生?我們是否真的無法從中學到教訓?在《致富心態:關於財富、貪婪與幸福的20堂理財課》(The Psychology of Money)一書中,作者 Morgan Housel 提出了一個發人深省的觀點:市場泡沫的核心問題,並不僅僅在於貪婪或非理性,而是因為投資人經常無意間從「玩不同遊戲」的玩家那裡獲得線索,並據此做出錯誤的決策。
書中先從一個經典案例說起。1999 年,網路設備商思科(Cisco)的股價在一年內飆漲了 300%,達到每股 60 美元,市值高達 6000 億美元。這是一個什麼概念?經濟學家 Burton Malkiel 曾指出,思科的市值隱含了未來 20 年內公司規模將超越整個美國經濟的成長速度,這顯然是不可能的。然而,這樣的瘋狂股價卻吸引了大量投資人進場。對短線交易者來說,這是一場盛宴,他們只需要在價格進一步上漲前迅速賣出即可獲利。但對於那些抱持長期投資目標的人來說,這卻是一場災難。
Housel 指出,問題的關鍵在於,這些長期投資人被市場的狂熱情緒所影響,開始懷疑自己的判斷。他們會想:「這些人是不是知道一些我不知道的事情?」於是,他們跟著進場,甚至認為這是聰明的選擇。然而,他們忽略了一個重要事實:短線交易者和長期投資人其實是在玩完全不同的遊戲。對短線交易者而言,60 美元的股價是合理的,因為他們計畫在當天收盤前賣出;但對於長期投資人來說,這個價格則完全不合理,因為它根本無法反映公司的內在價值。當這兩類投資人在同一個市場中相遇,結果往往是泡沫的形成,並最終導致一方(通常是長期投資人)付出慘痛的代價。
這種現象並不僅限於股票市場。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也常常被「不同遊戲」的玩家所影響。例如,我們可能看到朋友或同事購買了昂貴的房子、車子或名牌商品,於是開始懷疑自己是否也應該這麼做。然而,我們忽略了他們的目標、擔憂和背景可能與我們完全不同。一位年輕律師可能需要昂貴的西裝來維持專業形象,這對他的職業生涯至關重要;但對於一位自由工作者來說,這樣的花費可能毫無意義。當我們試圖模仿他人的行為,卻沒有考慮到彼此的目標和遊戲規則時,最終只會感到失望,甚至做出錯誤的決策。
Housel 在書中強調,理解自己正在玩的遊戲是避免這些陷阱的關鍵。他建議投資人應該清楚自己的目標、時間規劃和風險承受能力,並堅守自己的策略,而不是被其他玩家的行為所影響。這個建議看似簡單,但在實踐中卻非常困難。因為我們的心理往往會受到「錨定效應」的影響,將他人的行為視為合理,並據此調整自己的決策。然而,這種盲目跟隨的行為,最終只會讓我們偏離自己的目標。
作為一名管理工作者,我認為這個概念在企業管理中同樣適用。在制定策略時,我們常常會參考競爭對手的做法,甚至試圖模仿他們的成功模式。然而,如果我們沒有充分理解他們的目標和背景,就可能導致錯誤的決策。例如,一家以創新為核心的公司,可能會投入大量資源進行研發,而另一家以成本控制為核心的公司,則可能專注於提高生產效率。如果我們盲目模仿前者的策略,卻忽略了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最終只會適得其反。因此,無論是在投資還是管理中,確認自己正在玩的遊戲,並堅守自己的規則,才是成功的關鍵。
Morgan Housel 在《致富心態》中提出的「不同遊戲」理論,不僅解釋了市場泡沫的形成的可能原因,也提醒我們在投資和生活中,應該清楚自己的目標,並避免被他人的行為所影響。這個概念看似簡單,卻需要我們不斷練習和反思,才能真正內化為自己的行動準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