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是兩個月前吧?我在脆上看到有一篇串文,大概是說如果提供談話收費服務的話,有沒有人會想要。
我看底下的留言,幾乎都是批評此人想錢想瘋了,或是其他服務業者說也能順便提供談話服務,有點酸對方的意味,還有就是心理諮商類的人,覺得有人搶飯碗也來發聲。
我想到以前日本有些提供我們當時還沒想到的服務,如出租時間、出租陪伴之類的,而且好像滿多人需要的,所以當我看到那篇串文下面的留言時,沒想到我們這邊會是這種情況。
人家也不過是想提供自己的時間,陪伴有聊天需要的人,也不是要提供什麼專業心理諮詢,就像寂寞的人,有時只是想有人可以和自己說說話而已,不表示就得去心理諮商。說實話,我也動過一樣的念頭,但考慮到自己其實並不想承接太多負面情緒,而且碰到沒有預期的狀況怕應付不來,所以也只是想想而已。
要承接負面情緒並不是輕鬆的事,想必有些人都看過住家附近那種要找聽眾的長輩,還有逢人就訴苦的婦人,通常碰見就避而遠之,即使是提供美容按摩類的從業人員,有時可能還寧願客人安靜一點。負面情緒其實是有重量的,即使是專業人士有時也未必能消化,何況一般人?
所以為何不相信市場機制?那些提供談話服務的人,如果在服務中發現自己承接不了,自然會放棄提供這樣的服務,或者去進修相關技能,而不是在人家才提出想法時,就開始批評。再說了,如果不是因為「知識變現」這類的風潮盛行,才會讓人想著能用自己的什麼來變現,人家會提出這樣的詢問嗎?不過只是想怎樣糊口飯吃,不去檢討引發的風潮讓人只想著如何變現,光檢討想變現的人,這樣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