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厭女:日本的女性嫌惡》閱讀心得 : 生為女人的闖關遊戲

koko-avatar-img
發佈於閱讀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身為一名女性,我常常在生活中感受到性別帶來的無形壓力。

而閱讀上野千鶴子《厭女:日本的女性嫌惡》這本書後,讓我突然意識到原來身為女性,在這個社會上彷彿在玩著一款難度超高的遊戲。


第一關:厭女症的起點 —「自我懷疑」

遊戲剛開始,角色們便會遇到「厭女症」這個強力的詛咒。

厭女症(Misogyny)並非單純來自男性的女性蔑視,也可能存在於女性自身對自我厭惡的根源。

咒語可能是

男人應該都有過「幸好我不是女人」的想法,女人則多少都有過「當個女人很吃虧」的念頭(上野千鶴子,2023,p.15)

這種詛咒讓女性必須在社會的規範中掙扎,試圖尋找自我認同,讓女性從小就開始懷疑自己是否足夠好。這就像遊戲剛開始時,角色能力值被偷偷調低,讓玩家一出生就得努力證明自己有資格參賽。


第二關:聖女 vs. 妓女 —「分裂統治」機制

這關的難度在於,女人必須在「純潔的聖女」與「放蕩的妓女」的角色之間找到生存空間。男人的雙重標準讓這個關卡變得異常艱難:

  • 當女人被視為「適婚對象」,她就必須端莊、矜持,甚至對性保持距離,否則就「不夠純潔」。
  • 當女人被標籤為「只適合玩玩」,她的價值成為具性吸引力僅提供「性愉悅」的對象。


也就是說女性角色要麼是神聖不可侵犯的母親、妻子;要麼是玩樂對象、性工作者,成為「性愉悅」的象徵。無論選哪條路,女性都無法真正掌控自己的身體,因為這些角色的設計本身就是對女性的壓抑與他者化。


第三關:性市場排名戰 —「被選擇的資格」

進入這一關,遊戲變成了一場資源爭奪戰,女性與男性都被迫站上性自由市場的擂台。在這個市場裡,人被分為四種:男性強者、女性強者、男性弱者、女性弱者。

這時候,遊戲的規則變得更加殘酷。

剩男與剩女的概念浮現,男性要想進入男性社交集團,首先得獲得其他男性的認可,而獲得認可的方式,其中一個途徑便是「擁有女人」。

而女性則被動地等待男人選擇,只有被選擇的女性才能成為「真正的女人」。換句話說,男性透過「支配女性」來證明自己的價值,而女性則透過「被男性選擇」來確立自身地位。

由此可見無法吸引男性的女性,彷彿失去了身為「女人」的資格。「醜女不是女人。」「沒有男人愛的女人,不值得被愛。」這些刺耳的聲音,像是遊戲中的背景雜音,無時無刻不在提醒著女性:妳的價值,來自男性的評價。


第四關:上昇婚 —「階級與性別的雙重難題」

這一關的遊戲設定是:「嫁得好」=「人生勝利組」。

所謂的「上昇婚」,即女性與比自己社會地位更高的男性結婚,以此改善生活。然而,這條路線充滿了陷阱:

  • 女性不僅要在階級上仰視丈夫,還要在性別權力關係上處於被動。
  • 這像極了灰姑娘的故事 — 她的成功並非來自於自身努力,而是因為「被選中」。
  • 但男人選妻時,也會仔細考慮女方的家世、財富,甚至社會階級,因為他們不想「資源錯配」。(注意這時男玩家也可以開副本,遊戲允許在擁有正妻同時,與低階層女性達成情人或小妾的成就 )

第五關:生兒育女 —「母職」

在這一關是所有女性都無法迴避的試煉—「母職」: 無論是身為母親,或是身為女兒,都將在這場試煉中面對複雜的情感與挑戰。

過去,養兒育女被視為「投資」,父母期待孩子能回報這份養育之恩。

於是,養兒子變成了一場高風險投資,而養女兒則「比較輕鬆」,因為沒有人期待她能承擔家族未來。

但隨著社會變遷,孩子反而變成了「消費財」,養育成本極高,回報卻難以預測。所以我們從「不被期待的女嬰」進化到「有著女性面孔的兒子」。

這看似是一種進步,但事實上,女性仍然必須符合社會期待,無論是外貌、職場表現,還是家庭角色,她們始終背負著無形的壓力。

女兒往往承載著母親未竟的夢想與遺憾,母親希望女兒能夠超越自己,卻也可能在女兒真正展露光芒時感到不安與忌妒。這種矛盾的情感,讓母女關係充滿張力。母親或許會以「為妳好」之名,對女兒施加各種規範,期待她成為社會認可的「好女人」。這種複雜的愛與競爭,使母女關係成為女性一生中最難以掙脫的關卡之一。

結局:闖關遊戲何時能有新劇本?

女人的一生就像是一場永無止境的闖關遊戲,每一關都充滿性別規範與社會期待。而《厭女:日本的女性嫌惡》這部作品,無疑是對這場遊戲的無情拆解,讓我們看清這些關卡如何被建構,並思考是否有機會打破這些限制。

唯有當女性能夠選擇自己的人生,而不被迫遵循社會給予的劇本時,這場遊戲才能真正迎來新的結局,讓女人不再被強迫選擇某種「合適的角色」。

想像一個新的遊戲模式,在這裡,我們都是能夠自由決定人生的玩家。

這才是我們應該努力爭取的未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koko的沙龍
1會員
34內容數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身為一名女性,我常常在生活中感受到性別帶來的無形壓力。 而閱讀上野千鶴子《厭女:日本的女性嫌惡》這本書後,讓我突然意識到原來身為女性,在這個社會上彷彿在玩著一款難度超高的遊戲。
Thumbnail
身為一名女性,我常常在生活中感受到性別帶來的無形壓力。 而閱讀上野千鶴子《厭女:日本的女性嫌惡》這本書後,讓我突然意識到原來身為女性,在這個社會上彷彿在玩著一款難度超高的遊戲。
Thumbnail
鈴木涼美與上野千鶴子的跨代通信《始於極限》,梳理了過去性別框架的脈絡,也指引出如何不對人類絕望,繼續溝通、努力理解彼此的道路。
Thumbnail
鈴木涼美與上野千鶴子的跨代通信《始於極限》,梳理了過去性別框架的脈絡,也指引出如何不對人類絕望,繼續溝通、努力理解彼此的道路。
Thumbnail
相信大家對於上野千鶴子都不太陌生,也都知道這個名字似乎與「女性主義」脫離不了關係。這本書裡面討論的是許多關於日本社會當中的「厭女」現象,透過各種層面細細的剖析造成這些現象的主要原因。雖然是以日本的社會為主要討論的對象,但其實我們自己的社會當中也不乏有類似的事件出現,差別可能是程度深淺的問題。
Thumbnail
相信大家對於上野千鶴子都不太陌生,也都知道這個名字似乎與「女性主義」脫離不了關係。這本書裡面討論的是許多關於日本社會當中的「厭女」現象,透過各種層面細細的剖析造成這些現象的主要原因。雖然是以日本的社會為主要討論的對象,但其實我們自己的社會當中也不乏有類似的事件出現,差別可能是程度深淺的問題。
Thumbnail
女人嫉妒奪走自己男人的女人,男人的嫉妒卻會導向背叛自己的女人。
Thumbnail
女人嫉妒奪走自己男人的女人,男人的嫉妒卻會導向背叛自己的女人。
Thumbnail
在《厭女》這部書中,作者曾提及「厭女」是一個看似矛盾的概念——男人喜歡女人,但同時又有「厭女」心態——這確實難以理解。 實際上,「厭女」指的是男性沒有把女性當成一個與自己相同的「人」來理解與對待,刻意忽視她們的感受與自由意志。
Thumbnail
在《厭女》這部書中,作者曾提及「厭女」是一個看似矛盾的概念——男人喜歡女人,但同時又有「厭女」心態——這確實難以理解。 實際上,「厭女」指的是男性沒有把女性當成一個與自己相同的「人」來理解與對待,刻意忽視她們的感受與自由意志。
Thumbnail
跟騷法快速三讀通過,說實在的我是真沒甚麼感覺。 因為我根本不想玩爛遊戲。 生命是一場遊戲,遊戲由三個要素組成, 分別是:目的-障礙-自由。
Thumbnail
跟騷法快速三讀通過,說實在的我是真沒甚麼感覺。 因為我根本不想玩爛遊戲。 生命是一場遊戲,遊戲由三個要素組成, 分別是:目的-障礙-自由。
Thumbnail
本文的下篇將要講述的是本作中所表露出的厭女情結。主要是以女性主義文本爬梳出由劇情中的無數細節建構的厭女文化,而這不必然等於作品本身或作者本人是厭女的,筆者亦無指控之意。劇情中對這些厭女表徵的呈現很明顯是負面的,由此即表露出作者對此的不贊同。而筆者的文章僅是對他所呈現的負面文化進行更深而廣的解析而已。
Thumbnail
本文的下篇將要講述的是本作中所表露出的厭女情結。主要是以女性主義文本爬梳出由劇情中的無數細節建構的厭女文化,而這不必然等於作品本身或作者本人是厭女的,筆者亦無指控之意。劇情中對這些厭女表徵的呈現很明顯是負面的,由此即表露出作者對此的不贊同。而筆者的文章僅是對他所呈現的負面文化進行更深而廣的解析而已。
Thumbnail
2020年7月,新北市衛生局一名女職員輕生,牽扯出職場性霸凌及婚外情等風波。包含嫌疑人出面喊冤(說是兩情相悅)、原配控訴死者逼宮,甚至是衛生局長以「保護」之名約談被害人,所有的細節都成為媒體關注焦點。然而,所有逼著死者走上絕路的因素背後,或許只有兩個字,「厭女」。
Thumbnail
2020年7月,新北市衛生局一名女職員輕生,牽扯出職場性霸凌及婚外情等風波。包含嫌疑人出面喊冤(說是兩情相悅)、原配控訴死者逼宮,甚至是衛生局長以「保護」之名約談被害人,所有的細節都成為媒體關注焦點。然而,所有逼著死者走上絕路的因素背後,或許只有兩個字,「厭女」。
Thumbnail
女性的社會角色與劇本設定她們「要等待被愛」,因為等待,所有的努力不足與譴責都往自己身上砸,而不考慮這個模式的不公平與偏狹。不倫行為是長期不滿足下的情不自禁,是過度壓抑後產生的反作用力。不倫暫時穩住婚姻裡的不滿足,短暫滿足後其實女性更內疚。
Thumbnail
女性的社會角色與劇本設定她們「要等待被愛」,因為等待,所有的努力不足與譴責都往自己身上砸,而不考慮這個模式的不公平與偏狹。不倫行為是長期不滿足下的情不自禁,是過度壓抑後產生的反作用力。不倫暫時穩住婚姻裡的不滿足,短暫滿足後其實女性更內疚。
Thumbnail
厭女症? 厭女不是個人情感上的厭惡女性,而是種整體社會對女性及其階級的嫌惡,它虛無縹緲,卻也無所不在。
Thumbnail
厭女症? 厭女不是個人情感上的厭惡女性,而是種整體社會對女性及其階級的嫌惡,它虛無縹緲,卻也無所不在。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