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必讀的財富法測》:為了活著而活著,是絕大多數人貧窮和不幸的根源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與其說一個人獲得獨立是因他賺得多,不如說是因為他需要的東西比較少。」一科比特(Cobbett)

談到「財富」,大多數人的第一反應不外乎是:「想買什麼就買什麼、想去哪就去哪」,時間自由、物質自由、靈魂自由,彷彿只要獲得這些,我們就能擁有一切,變得快樂。然而,卻不難發現,隨著薪資提高,慾望也同步膨脹,我們卻變得越來越不快樂。本書作者富蘭克林·霍布斯認為,財富法則並非什麼秘密,而是我們早已耳熟能詳的道理,試圖喚起讀者對於「勤儉是美德」、「避免浪費」的意識,提醒我們反思自己與財富的關係。

01.人的「需要」是十分有限的,但人的「慾望」是無窮無盡的

這讓我聯想到近期觀看的一部電影《全面引爆》。片中,充滿購物慾望的人們不停消費,物流業者則為了應對需求,被迫不斷運轉。即便顧客明知拆開包裹可能會引爆炸彈,仍舊選擇下單購買,導致市場呈現供不應求的狀態。人們瘋狂消費,企業瘋狂生產,整個經濟體系彷彿只有在「不停製造、不停購買」的狀態下,才能維持「平衡」。就好似我們必須透過不斷購買,來填補內心的空缺,抵消工作的壓力,換取短暫的快樂。

raw-image

然而,如果某樣物品真的能讓我們獲得滿足與快樂,那麼,我們早就該知足了。但我們真的變得比從前更富足嗎? 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麼,問題究竟出在哪裡?

02. 「補償規律」—當你失去一些東西,必然會得到另一些東西

曾經看到一句話:「我並不是節儉,而是清楚自己真正想要的東西,而這些東西都很貴。」言下之意,是願意犧牲短期的享樂,來換取長期的目標。

這就像健身—我們的長期目標可能是擁有健康的身體,但短期的慾望卻是喝手搖飲、吃麻辣鍋、熬夜追劇。當我們選擇短期的快樂,雖然當下能迅速獲得滿足,卻同時意味著與長期目標漸行漸遠。

raw-image

人們習慣即時行樂,是因為對未來的想像太過模糊,不知道這些金錢能夠帶來什麼樣的長遠價值。因此,我們存不了錢,因為我們不清楚存下來的錢能如何發揮作用,只能專注於當下的短期慾望,索性將其花掉。

但假設今天我們清楚,這筆存款將在未來幫助自己實現某個目標,那麼,我們還會毫無節制地揮霍嗎?是否會願意犧牲當下的小確幸,來換取未來的滿意人生?

03.「賺錢的秘訣在於省錢。一個人富裕與否,並不是由他收入多寡決定的,而是取決於他收入支出是否平衡。」—卡頓(Gotton)

「省錢」與「勤儉是美德」是本書反覆強調的觀點。然而,在現今社會,無孔不入的行銷手法不斷操控著我們的消費行為—每個月推陳出新的手機充電器、季節限定的流行單品、讓人心動的「買到賺到」特價商品,以及各種雙十一、雙十二、雙十三購物節……這些無形中讓我們誤以為「需要」這些商品,而不知不覺增加支出。我們以為自己在購買產品,實際上,是在出售自己的未來資本。若沒有辨別自身「真正需求」與「消費能力」的技能,即便收入再高,最終仍可能因無止盡的慾望淪為月光族。

個人觀點:

在我看來,開源與節流同樣重要。本書強調「節流」,但許多人容易將其與「守財奴」混淆。我認為兩者的區別在於:前者清楚何時該花錢、何時不該花錢,能夠理性評估財務狀況來分配收入與支出;而後者則是一味地吝嗇、不願花費。 但話說回來,每個人都有選擇安全感來源的自由,也有待在自己舒適圈的權利。

節儉與支出,並非對立,而是平衡

本書讓我聯想到之前讀過的《有錢人想的和你不一樣》,兩本書均在探討財富,但角度截然不同:

• 《人生必讀的財富法則》強調節儉,提醒我們控管慾望,避免不必要的消費。

• 《有錢人想的和你不一樣》則強調「讓金錢流動」,希望讀者打破對財富的偏見,改變貧窮思維,鼓勵投資與消費。

兩者看似矛盾,卻並不衝突—因為財富的本質在於平衡。這也呼應了本書標題:「為了活著而活著,是絕大多數人貧窮與不幸的根源。」,我們不該為了節儉而節儉,也不該為了消費而消費,而是有意識地評估自身能力與需求,找到財富的平衡點,避免盲目隨波逐流。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May學習寫文章
1會員
17內容數
普通大學生,在這個人與人之間離得很遙遠的時代,依然希望能與大家近一些
May學習寫文章的其他內容
2025/02/19
《破地獄》以香港殯儀業為題材,探討生與死、性別平等及宗教信仰等議題,並引發觀眾對傳統與現代價值觀的衝突、死亡的意義及道別方式的省思。此片促使我們重新思考傳統喪葬習俗背後的意義,以及如何超渡活人的心靈。
Thumbnail
2025/02/19
《破地獄》以香港殯儀業為題材,探討生與死、性別平等及宗教信仰等議題,並引發觀眾對傳統與現代價值觀的衝突、死亡的意義及道別方式的省思。此片促使我們重新思考傳統喪葬習俗背後的意義,以及如何超渡活人的心靈。
Thumbnail
2025/01/02
這部電影探討逃避型依戀者在追求理想生活與現實世界間的掙扎,透過拜金女的角色,揭示其內心深處的恐懼與不安,以及她如何透過金錢和外在虛榮來逃避親密關係。
Thumbnail
2025/01/02
這部電影探討逃避型依戀者在追求理想生活與現實世界間的掙扎,透過拜金女的角色,揭示其內心深處的恐懼與不安,以及她如何透過金錢和外在虛榮來逃避親密關係。
Thumbnail
2024/12/23
在生活中,我們常常會遇到情緒失控的情境。《練心》這本書探索了情緒管理的重要性,提出六個步驟幫助人們有效地認識和處理自己的情緒:覺知、承認、接受、允許、轉化及欣賞自己。透過這些步驟,我們可以更真誠地表達情緒,改善人際關係,並幫助自己重獲內心的平靜。本文將分享這些步驟的具體內容及應用方式。
Thumbnail
2024/12/23
在生活中,我們常常會遇到情緒失控的情境。《練心》這本書探索了情緒管理的重要性,提出六個步驟幫助人們有效地認識和處理自己的情緒:覺知、承認、接受、允許、轉化及欣賞自己。透過這些步驟,我們可以更真誠地表達情緒,改善人際關係,並幫助自己重獲內心的平靜。本文將分享這些步驟的具體內容及應用方式。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與其說一個人獲得獨立是因他賺得多,不如說是因為他需要的東西比較少。」一科比特(Cobbett)
Thumbnail
「與其說一個人獲得獨立是因他賺得多,不如說是因為他需要的東西比較少。」一科比特(Cobbett)
Thumbnail
擁抱正確的財務觀念,並為自己打造一條致富之路,破題於本次的閱讀逆貧致富:普通人從0到1的財富自由法則,這本書強調如何建立正確的,致富邏輯和財富策略,書中深入探討我們在「財富認知」上常見的思維誤區,我們知道的是財富影響了我們的生活品質,也賦予了人生更深層次的意義。但大多數人卻從未真正瞭
Thumbnail
擁抱正確的財務觀念,並為自己打造一條致富之路,破題於本次的閱讀逆貧致富:普通人從0到1的財富自由法則,這本書強調如何建立正確的,致富邏輯和財富策略,書中深入探討我們在「財富認知」上常見的思維誤區,我們知道的是財富影響了我們的生活品質,也賦予了人生更深層次的意義。但大多數人卻從未真正瞭
Thumbnail
在你們的價值觀世界裡,貧窮代表著什麼一輩子要賺到多少錢才是財富自由?當我們釐清對於財務自由的思維之後,你就會知道真正對自己重要的事是什麼。
Thumbnail
在你們的價值觀世界裡,貧窮代表著什麼一輩子要賺到多少錢才是財富自由?當我們釐清對於財務自由的思維之後,你就會知道真正對自己重要的事是什麼。
Thumbnail
因此,我認為談財富之前應該要先了解和釐清的2件事,就是「有多少資本」以及「有哪些資源」。
Thumbnail
因此,我認為談財富之前應該要先了解和釐清的2件事,就是「有多少資本」以及「有哪些資源」。
Thumbnail
之前曾經提過:肥胖率可能跟貧富不均有關。普通階層以下的人會花更多錢在美食上,因為昂貴的美食取得成本比很多奢侈品更低。 其原因就出在於『稀缺心態』,這其實就是為何金錢補助對於窮人的長期生活,幾乎沒有改變的原因相同。因為窮人會把資源放在對他們未來沒有助益,但現在卻稀缺的事物上 跟自律、延遲滿足關係不大
Thumbnail
之前曾經提過:肥胖率可能跟貧富不均有關。普通階層以下的人會花更多錢在美食上,因為昂貴的美食取得成本比很多奢侈品更低。 其原因就出在於『稀缺心態』,這其實就是為何金錢補助對於窮人的長期生活,幾乎沒有改變的原因相同。因為窮人會把資源放在對他們未來沒有助益,但現在卻稀缺的事物上 跟自律、延遲滿足關係不大
Thumbnail
什麼是富有,什麼是貧窮呢? 賺取財富的過程,是人生中必定發生的事情,每個人終其一生都為了財富,庸庸碌碌的付出自己的一切,不論是勞力或是精力,賺取財富是個漫長的過程。 生命上的富裕不僅僅是指我們有錢與否。真正意義上的富裕是我們心靈上得到的滿足,而不僅僅是物質上的慰藉。
Thumbnail
什麼是富有,什麼是貧窮呢? 賺取財富的過程,是人生中必定發生的事情,每個人終其一生都為了財富,庸庸碌碌的付出自己的一切,不論是勞力或是精力,賺取財富是個漫長的過程。 生命上的富裕不僅僅是指我們有錢與否。真正意義上的富裕是我們心靈上得到的滿足,而不僅僅是物質上的慰藉。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