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強森,四十五歲,曾是特種部隊的士官長,退伍後想徹底告別軍旅生活。他的夢想很簡單——經營一家咖啡店,過上平靜而有秩序的日子。然而,命運似乎不肯放過他,每隔一段時間,教召令就如同幽靈般悄然而至,將他從安穩的生活中拉回到灰色的軍營。 “無法拒絕的召喚” 彼得記得很清楚,那是他第三次收到教召令的日子。那天早晨,天涼如水,他正在咖啡店的倉庫整理新進的豆子,手上的咖啡粉還未洗乾淨,郵差就送來了那份令他作嘔的信件。 信封上熟悉的國防部標誌讓他的心直直往下沉。他簡直想把信撕得粉碎,卻知道這麼做毫無意義。 “我早就退伍了!為什麼還要來找我?”彼得對著牆咆哮,然而牆不會回應。法律規定得清楚,作為預備役士兵,他不能拒絕召喚。 生活的崩塌 教召令來得總是毫無預警,而後果卻是毀滅性的。他的咖啡店才剛剛營運穩定,員工剛開始適應流程,如今卻因他的缺席陷入混亂。供應商的貨款沒人跟進,員工遇到問題無法決策,顧客抱怨服務品質下降。一切像被抽掉了支撐的積木,轟然倒塌。 每次回到店裡,他都要花幾個月的時間才能收拾殘局,但很快下一張教召令又會如期而至,把他的努力一次次推向谷底。 “我只是想過自己的生活,這也有錯嗎?”彼得對著國防部的官員抗議,卻換來一句冷冷的回答:“國家需要你。” 軍營的折磨 教召訓練並不像彼得當年在軍中那樣緊湊有序,反而充滿了混亂與無效的程序。他被分配到一個偏遠的基地,和一群毫無幹勁的中年人一起接受訓練。他們大多像彼得一樣,不情不願地穿上軍服,心思全都留在家裡的工作和家庭上。 “我們來這裡是為了什麼?演戲給誰看?”有人小聲抱怨。 彼得沒有說話,但心裡同樣充滿憤怒。他每天拖著疲憊的身體應付訓練,腦子裡卻一直在盤算咖啡店的事情:新出的秋季特調還沒上架,設備維修的預算該怎麼分配……這一切都被無情的教召打斷。 法律的鐐銬 彼得多次試圖擺脫這種困境。他聯繫了律師,試圖以健康問題為由申請免除教召,但體檢報告顯示他的身體狀況良好。他也嘗試申訴,但國防部的回覆總是官僚而冰冷:“感謝您的付出,國家將永遠記得您。” “記得?”彼得冷笑,“國家記得的是一張表格上的名字,而不是我的人生。” 無奈的妥協 數次徒勞的抗爭後,彼得終於明白,他根本無法對抗這套系統。教召成為他生活的一部分,像是永遠甩不掉的枷鎖。他逐漸學會了妥協,將咖啡店的管理權部分交給信任的員工,試圖在無法抗拒的命運中找到些許喘息的空間。 然而,每次回到軍營,看到那些新兵或老兵,他的心中總有一絲說不清的情感。他不是為了榮耀回來,而是被迫回來;可在這個他無法逃脫的地方,他卻看見了那些真正相信“責任”的人。 尾聲 又是一個秋天,天高雲淡,彼得站在咖啡店的門口,望著遠處飄落的葉子。他的手機震動了一下,他低頭一看,竟是國防部的短信:“感謝您的多年付出,您的教召義務已正式結束。” 彼得怔住了。他應該高興,但卻只感到空洞。他摸了摸口袋裡的退伍徽章,喃喃自語:“這場戰爭,終於結束了。” 落葉隨風而去,彷彿帶走了他多年來無法說出的無奈與憤怒。天涼,好個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