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產科急症是急救現場中需要專業知識與快速判斷的特殊情境。從妊娠期的子癲前症,到分娩過程中的併發症,再到產後出血,EMT的應對能力是確保母嬰安全的關鍵。
1. 子癲前症與癲癇(Preeclampsia and Eclampsia)
病理與定義
- 子癲前症(Preeclampsia)
- 定義:妊娠20週後出現高血壓(收縮壓≥140 mmHg,舒張壓≥90 mmHg)並伴有蛋白尿或器官功能受損。
- 病理:由胎盤灌流不足引起血管內皮功能障礙,導致全身血管收縮和內臟損傷。
- 癲癇(Eclampsia)
臨床表現
- 頭痛、視力模糊或視力喪失。
- 上腹痛(肝包膜張力增加)。
- 下肢水腫或全身水腫。
- 高血壓與蛋白尿。
EMT處置要點
- 控制高血壓與預防癲癇
- 若可能,使用硫酸鎂靜脈注射(預防與控制癲癇)。
- 避免使用可能加重癲癇風險的藥物。
- 氧氣供應
- 後送與通報
- 優先送至具婦產科能力的醫院,通報患者高血壓和癲癇風險。
病理與定義
- 定義: 胎兒娩出後24小時內,出血量超過500 mL(陰道分娩)或1000 mL(剖宮產)。
- 病因:
- 子宮無力(最常見)。
- 胎盤滯留或撕裂傷。
- 子宮破裂。
臨床表現
- 持續性陰道出血。
- 休克表現:血壓下降、脈搏加速、皮膚蒼白。
- 子宮軟且無法收縮(子宮無力)。
EMT處置要點
- 子宮按摩
- 藥物處理
- 若有可用藥物,使用催產素(Oxytocin)促進子宮收縮。
- 體液復甦
- 建立靜脈通路,輸注生理鹽水或乳酸林格液,穩定血壓。
- 後送計劃
- 優先送至具婦產科急救能力的醫院,通報患者出血情況及緊急需求。
3. 自然分娩與緊急分娩的處置
分娩的三大階段
- 第一階段:產兆與宮縮
- 第二階段:胎兒娩出
- 第三階段:胎盤娩出
EMT處置要點
- 評估與支持
- 確保產婦姿勢舒適並準備乾淨的接生環境。
- 為產婦提供心理支持並鼓勵規律呼吸。
- 胎兒娩出處置
- 溫柔扶持胎頭,避免過快娩出導致會陰撕裂。
- 一旦胎兒完全娩出,立即擦乾並保暖,刺激哭聲,確保氣道暢通。
- 臍帶處理
- 待臍帶搏動停止後,用無菌工具在距胎兒約5公分和10公分處各結紮一次,然後剪斷臍帶。
- 胎盤處理與後續觀察
- 確保胎盤完整娩出,檢查有無殘留組織。
- 觀察陰道出血量,警惕產後出血的發生。
後送計劃
- 若無併發症,將母嬰穩定後送至最近的婦產科醫院。
- 若有出血或其他急症,立即通報醫院準備急救。
4. 案例分析:婦產科急症的現場處置
案例1:子癲前症患者的應急處置
一名30歲孕婦妊娠34週,主訴劇烈頭痛和視力模糊,血壓180/110 mmHg,出現癲癇發作。
- 處置步驟:
- 提供高濃度氧氣(10 L/min)。
- 建立靜脈通路,穩定生命徵象。
- 通報婦產科醫院並快速後送。
案例2:產後出血的現場應對
一名32歲女性陰道分娩後30分鐘,持續性陰道出血,子宮按壓無效,血壓90/60 mmHg。
- 處置步驟:
- 建立靜脈輸液通路,輸注乳酸林格液。
- 持續子宮按摩,促進子宮收縮。
- 儘快後送並通報急診室準備輸血。
5. 結語
婦產科急症需要EMT在現場迅速辨識與干預,特別是在子癲前症、產後出血和緊急分娩情況下。熟練的處置與穩妥的後送計劃,是確保母嬰安全的核心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