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在想房子之於我是什麼?家之於我又是什麼?這兩者的差異在哪裡?為什麼東方社會價值觀下總認為「要有房子」,真的只是因為「有土斯有財嗎」?又或因為「大家都這樣」,但如果僅此而已,我們又為什麼要把自己套進這個留存百千年的囹圄?
如果房子象徵家與安全成,為什麼會有「在家裡感覺不到溫暖」一說。以此運輯思考,便知房子只是死物,有房子的安全感是建立於物質,誤用馬克思的一句話:「一切堅固的束西都煙消雲散。」談話節目《圓桌派》也有一段提及安会感的對話:「不安全才是常態,重點不是尋找安全感,而是認知在道麼不安全的世界下面,你只好接受。」
既然房子不等於家,亦不等於安全感,那房子便只是載體,真正重要還是房裡的人事物,也才是組成「家」的關鍵。而安全感是自給自足的,並非一味向外界索求,向外求安全感是不切實際的,那是虛幻的安全,心情隨著外界起伏,真正的安全感是穩定的,知道它一直都在,比「吃了秤砣鐵了心」更加堅定的感受。
無論任何感受、任何需求,向内求永遠是最佳選擇也是最佳解答,向外求者皆是匯乏,人不會在事實前加上「我相信」,不會說「我相信地球是圓的、相信太陽東升西落」,真正有安全感的人,安全感如呼吸白然、流淌在血液裡,與自我共存。
-撰寫於202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