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於運氣、幸運,在很多時候似乎只能訴諸超自然或是機率,但其實已經有些許研究認為或許這裡面還是有科學存在,而經過一年多的研究,也算是有些心得來進行分享。
有關幸運,可以視為幾個領域的交織:機率與策略、心理學、系統科學、資訊科學等,而以我個人的角度,要非常精要的說關於運氣的問題,大概可以分為以下幾點。
人生是一連串的選擇,而人的本性就是盡可能選擇最好的選項。這沒有錯,但現實中每次的「選擇最好」,在三個面向會產生問題。
在心理面向,這樣的生活樣態會過度消耗心理資源,反而可能在未來導致出錯。
在策略面向,因為我們不可能真的知道「何謂最好」,所以這樣過程反而可能是偏見的累積。
在系統面向,這樣的行為方法可能會每個選擇間都高度互相依賴,形成一著錯手,步步皆輸的脆弱策略。
在佛家的說法,這其實就是「我執」的一種呈現;而如何脫離這種執著,就是重要課題。
對於「幸運」,其實已經有不少心理學研究指出,比起客觀的幸運,「是否認為自己幸運」更加關鍵;而《秘密》系列可以說是這些心理學研究的啟發。雖然不意外的,吸引力法則不會產生超自然作用,卻也在實證中發現正念衍生的積極性的意義。
認為自己幸運的人,同時也會相信自己有可能達成目標,而在這種正向的思維中,會為自己開發出不同的途徑。
而其實我認為這才是「幸運」所隱含的其中一個意義:並不是被動的迎接客觀上的小概率事件,而是能夠以開闊的視野掌握與運用到每個契機。
其實很多所謂「幸運新聞」,除了如中彩卷之類被高度控制的機率事件,很多是有開闊視野,並對人生中的細小機會的把握而發生,而這其實才是應該去思考的。
在行為經濟學的研究指出,人類天性非常害怕損失與風險,所以會做出非理性決策。但所謂的幸運,就是要能脫離這種桎梏。
其一。沒有人能永遠每件事都成功,但也沒有人永遠都是一旦失敗就一無所有,看見自己每次得到的是什麼,持續思辨自己能進行的方向,才是要點。
其二。這不僅在自己,也在他人,這裡的看到「有」,也包含在每個助人過程,看到自己的行動能給別人什麼幫助。
其三。行動本身就具有意義,而意義是需要由自己賦予給自己的,要活在每個當下。
面對多變的人生,應該要建立自己的「人生安全系統」,很多討論微習慣修改的書其實就是在講這部分。
建立有序、整理、紀律、效率的生活樣態,或許是最常見的說法;但我也要提出不同意見:鬆弛、冗餘、彈性、延遲,也是確保安全性的方式。
冗餘是最簡單的安全概念,最簡單的例子就是備份。當然並不是指所有的事情都要重複做,而是將「後備」當成習慣。
另一個則是比較抽象的鬆弛,這可以想像為便條紙與筆記本的關係,筆記本會是比較固定統整的紀錄,而便條紙是比較浮動但操作上自由,兩者可以互相獨立為記事工具,而又可以互相輔助,建立這種雙軸化甚至多軸化模式,就能建立自我修復的系統。
將人類行為進行量化研究,於是我們得到了不少的「人性公式」,其中最原始與最古早的可能是供需法則,到近代則有賽局論、線性規劃、各種演算法等等。
在這些人性公式,以下幾個是我比較偏愛的領域或理論。
行為經濟學的展望理論,提醒了人類面對損失或獲益的本能與非理性問題;對最優停止的研究回應了選擇障礙問題;賽局理論其正面提供策略參考,其反面說明突破框架的重要性;有效市場假說建立了誠實的意義。
幸運並不是單純的隨機,而也要是在正確有效的理解這個世界,才可能放大每個小幸運。
人不可能永遠客觀上幸運,但我們可以準備好迎接每個機運與應對每個危機,例如我自己會記錄每個覺得幸運的事情以及運氣不好的事情,並且分析為何會遇到好事/壞事、是不是自己做對了/做錯了什麼,而有些時候確實也因為這樣培養起的一些小習慣起了避免問題跟讓小機運放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