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診室的高效處置依賴快速而準確的診斷,影像學與實驗室檢查是其中的核心工具。透過這些檢查,急診團隊能迅速了解患者病情,制定適合的治療方案。
1. 影像學檢查:急診診斷的第一步
常用影像學工具與適應症
- X光檢查(Radiography)
- 適應症:胸痛或呼吸困難(如疑似肺炎、氣胸)。骨折或關節脫位。
- 優勢:快速、易於執行。
- 限制:對軟組織或細微病變敏感度較低。
- 超音波(Ultrasound, FAST掃描)
- 適應症:創傷患者內出血(如腹腔或胸腔積液)。疑似異位妊娠或胎兒狀況評估。心包填塞或主動脈剝離。
- 優勢:床邊操作,無輻射,可即時提供診斷。
- 限制:受操作者經驗影響較大。
- 電腦斷層掃描(CT)
- 適應症:多發性創傷(如骨盆骨折、內臟損傷)。中風(區分缺血性與出血性腦中風)。
- 優勢:高解析度,可提供詳細解剖結構。
- 限制:檢查時間較長,可能不適合極不穩定患者。
- 磁振造影(MRI)
- 適應症:中樞神經系統疾病(如腦梗塞、脊髓損傷)。內耳或關節詳細評估。
- 優勢:對軟組織和中樞神經病變的敏感度高。
- 限制:檢查時間長,不適合急性不穩定患者。
2. 實驗室檢查:從數據中發現關鍵
常見實驗室檢查項目與解釋
- 血液氣體分析(ABG, Arterial Blood Gas)
- 適應症:呼吸困難、酸鹼平衡異常(如代謝性酸中毒)。
- 關鍵指標:pH、PaCO2、HCO3-,提示呼吸或代謝紊亂。
- 心肌標誌物(Troponin, CK-MB)
- 適應症:急性胸痛(懷疑急性心肌梗塞)。
- 異常值:Troponin升高提示心肌損傷,需結合心電圖與臨床表現進一步診斷。
- D-二聚體(D-dimer)
- 適應症:懷疑深靜脈血栓(DVT)或肺栓塞(PE)。
- 解釋:陽性提示血栓形成,但需進一步影像學確認。
- 全血球計數(CBC, Complete Blood Count)
- 適應症:貧血、感染或凝血功能異常。
- 關鍵指標:白血球升高提示感染,血小板降低可能預示凝血異常。
- 血糖與電解質檢查
- 適應症:急性意識改變(如低血糖、電解質紊亂)。
- 異常值:高鉀血症可能引起心律不整,需緊急干預。
3. 影像與實驗室檢查的整合應用
多發性創傷患者
- 影像學: 使用FAST掃描快速檢查胸腹腔內出血,結合X光確認骨折情況。
- 實驗室: 血型與交叉配血檢查(輸血準備),同時監測血紅素水平。
胸痛患者
- 影像學: 胸部X光排查氣胸,CT血管造影(CTPA)評估肺栓塞或主動脈剝離。
- 實驗室: 心肌酶與D-二聚體協助判斷心血管或血栓問題。
中風患者
- 影像學: 頭部CT快速區分出血性與缺血性中風,必要時補充MRI進一步評估。
- 實驗室: 評估凝血功能(PT、INR)以決定是否適合使用血栓溶解劑。
4. 團隊合作與溝通的重要性
- 優先處理:
- 協調放射科、檢驗科,確保危重患者的影像與檢查優先完成。
- 結果解讀與應用:
- 急診醫師應熟練解讀檢查結果,結合臨床表現制定治療方案。
- 持續更新病情:
5. 案例分析:影像與實驗室檢查的整合
案例1:車禍創傷患者
一名35歲男性因交通事故受傷,血壓80/60 mmHg,意識模糊。
- 處置:
- 使用FAST掃描確認腹腔內積液(疑似脾臟破裂)。
- 進行骨盆X光與CT確認骨折情況。
- 血紅素水平急降,輸血準備同時啟動急診手術。
案例2:急性胸痛患者
一名60歲女性主訴劇烈胸痛,放射至背部,血壓不穩。
- 處置:
- 胸部CT血管造影顯示主動脈剝離。
- 心肌酶未見明顯異常,排除急性心肌梗塞。
- 緊急會診心臟外科,準備主動脈修補手術。
6. 結語
影像學與實驗室檢查是急診室快速診斷的基石,合理應用這些工具能幫助急診團隊準確識別病因並制定最佳治療方案。通過整合檢查結果與臨床表現,患者的救治效率與安全性均能大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