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競爭激烈的現代職場或運動場上,經常面臨壓力與挑戰。無論是重要的簡報、年度績效考核,還是運動賽場上的臨門一腳,壓力往往讓人失去專注,甚至影響表現。然而,來自《Journal of Applied Sport Psychology》期刊2024年所登載的一個研究「The usefulness of the useless: How ritualized behavior improves self-control under competition pressure(無用之用:儀式化行為如何在競爭壓力下提升自我控制能力)」。作者:Dongting Yun、Liwei Zhang、Yue Qiu、Robert Schinke 和 Jiao Liu,揭示了一個有趣的現象:那些看似無用的「儀式化行為」(ritualized behavior),如深呼吸、固定的肢體動作或簡單的習慣,竟然能幫助我們提升自我控制力,尤其是在高壓情境下。
這項研究的背後,是來自中國北京體育大學、加拿大勞倫森大學等機構的心理學與運動科學專家團隊。他們的研究不僅聚焦於運動場上的選手,也為我們提供了在職場與日常生活中應對壓力的新思路。
你是否曾觀察過運動員在比賽前的「怪異」行為?網球選手的固定發球動作、籃球選手在罰球前的深呼吸,甚至棒球選手在擊球前畫個符號,這些行為看似毫無實際功能,但卻能讓運動員表現更穩定。這些行為被稱為「儀式化行為」,其特點包括重複性、固定性,且通常不直接影響任務本身。
研究團隊設計了一項實驗,招募了146名大學生運動員,並讓他們參與一項模擬的10公尺氣手槍射擊任務。在實驗中,參與者被分為三組:執行儀式化行為組、隨機行為組,以及對照組(僅休息)。儀式化行為包括一系列固定動作,例如坐直、深呼吸、觸碰腳踝等,而隨機行為則是無固定順序的動作,如咳嗽、眨眼等。研究發現,執行儀式化行為的參與者在高壓情境下的表現顯著優於其他兩組,特別是在降低錯誤率與提升專注力方面。
這項研究結果支持了「預防理論」(Precaution Theory)與「自我決定理論」(Self-Determination Theory)的觀點:儀式化行為的象徵意義能夠提升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與自主動機(autonomous motivation),進一步增強壓力下的自我控制力。
為什麼這些看似無用的行為能帶來如此大的效果?研究團隊提出了兩個主要的心理機制:「由下而上」的處理機制與「由上而下」的處理機制。
1. 由下而上的處理機制:
儀式化行為的重複性與固定性,能幫助個體屏蔽外界干擾,將注意力集中於當下任務。例如,在射擊任務中,執行儀式化行為的參與者更能專注於目標,減少因壓力而分心的可能性。
2. 由上而下的處理機制:
儀式化行為的象徵意義能激發正向情緒與自我效能感。當個體相信這些行為能帶來好運或穩定表現時,他們會更有信心完成任務,進而提升表現。
舉例來說,一項由Damisch等人(2010年)進行的研究發現,攜帶「幸運物品」的參與者在高壓任務中的表現優於未攜帶物品的參與者,這顯示儀式的心理象徵能顯著影響自我控制與表現。
這些研究結果不僅適用於運動場,也為我們在職場中應對壓力提供了啟發。以下是一些實用建議:
1. 建立個人儀式:
在重要會議或演講前,可以設計一套固定的準備流程,例如深呼吸、整理文件或默念激勵語。這些行為能幫助我們進入專注狀態,減少緊張情緒。
2. 團隊儀式:
在團隊工作中,建立共同的儀式(如開會前的簡短激勵會議或擊掌)能增強團隊凝聚力與士氣。
3. 善用象徵意義:
給予某些行為或物品象徵意義,例如穿上「幸運西裝」或攜帶特定筆記本,能提升信心與正向情緒。
儘管儀式化行為有助於提升表現,我們也需要留意其潛在的限制。例如,過度依賴儀式可能導致心理上的依賴性,若某天無法完成儀式,可能反而增加焦慮。此外,儀式的效果往往與個體的信念密切相關,若個體對儀式缺乏信任,其效用可能大打折扣。
另一個值得注意的問題是,儀式化行為的效用是否會因文化差異而有所不同?例如,在重視個人主義的文化中,儀式可能被視為迷信或不必要,而在強調集體主義的文化中,儀式可能更容易被接受。未來研究可進一步探討這些文化差異對儀式效用的影響。
儀式化行為的真正力量,不在於行為本身,而在於我們賦予它的意義。無論是運動員還是職場工作者,皆可透過設計簡單的儀式來提升自我控制力與表現。然而,我們也需謹記,儀式只是輔助工具,真正的成功仍需依靠實力與努力。
這項研究提醒我們,那些看似無用的小行為,其實蘊藏著巨大的心理能量。或許,下次在面對壓力時,不妨試著建立屬於自己的儀式,讓它成為你的「心理助推器」。
Yun, D., Zhang, L., Qiu, Y., Schinke, R., & Liu, J. (2024). The usefulness of the useless: How ritualized behavior improves self-control under competition pressure. Journal of Applied Sport Psychology, 36(3), 484-4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