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信捷思:策略決策中的隱藏力量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在當代的職場中,決策往往被視為理性與邏輯的結晶,依賴數據分析與嚴謹的推理。然而,即將在2025年2月《Journal of Management》期刊中正式發表的一篇研究,揭示了一個耐人尋味的現象:迷信作為一種「捷思」(heuristic),在策略決策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這篇名為《The Superstitious Heuristic in Strategic Decision Making》的論文,由Jing Liu(Northern Kentucky University)、Eric W.K. Tsang(University of Texas at Dallas)與Weilei (Stone) Shi(Cheung Kong Graduate School of Business)共同撰寫,深入探討了迷信如何影響企業高層的策略選擇。

研究團隊提出了「迷信捷思」(superstitious heuristic)的概念,將其定義為一種基於迷信信念的決策捷徑。捷思(Heuristic)是一種心理學與決策科學中的概念,指的是人們在解決問題或做出決策時,利用簡化的經驗法則或直覺來快速找到答案的方式。捷思通常在資訊有限或時間緊迫的情境下使用,因為它能幫助人們節省思考時間,避免過度分析。「迷信捷思」不同於其他常見的決策捷思,例如快速簡單的規則(fast-and-frugal heuristics)或專家直覺(expert intuition),因為它依賴於文化或個人的迷信信念來進行決策,特別是在高度不確定的情境下。這個概念的重要性在於:它揭示了人類如何在無法掌控的環境中尋求心理安慰,並透過迷信來快速做出選擇。

迷信捷思:為何重要?

在職場中,無論是選擇合作夥伴、制定市場策略,還是進行併購,決策往往牽涉到巨大的風險與不確定性。當面對無法掌控的情境時,人類會傾向於尋找心理上的「控制感」。這正是迷信捷思的作用所在。研究指出,迷信信念能提供心理安慰,幫助決策者在壓力下迅速行動,而非陷入猶豫不決。

舉例來說,香港的企業家常在投資前諮詢風水師,日本的經理人則會參考神道教的建議,而印度的商人則依循《Vaastu Shastra》的原則來選擇辦公室的方向。即使在西方國家,避開「13號」或尋求占星師建議的案例也屢見不鮮。這些現象表明,迷信不僅存在於個人生活中,也深植於商業決策之中。

研究團隊強調,迷信捷思尤其在不確定性極高的情境下顯得突出。當傳統的分析方法無法提供清晰的指引時,迷信信念成為一種有效的心理支持工具,讓決策者能夠克服困惑與焦慮。

研究的核心發現

這篇研究的兩大核心目標是:(1)定義並量化迷信捷思的概念;(2)探討哪些高階主管特質會導致其依賴迷信捷思。研究團隊透過對中國企業高層的調查,發展出一套「迷信捷思量表」(Superstitious Heuristic Scale, SHS),並從五個維度分析迷信的影響:出生特徵(如星座與命盤)、外貌特徵(如面相與手相)、物品或行為(如吉祥物與禁忌)、環境(如風水)以及超自然啟示(如占卜與靈媒)。

研究發現,迷信捷思的使用與高階主管的性別、教育背景、任期長短及職能背景密切相關。例如,女性主管在高度不穩定的環境中更傾向於採用迷信捷思,而科學或工程背景的主管則較少依賴這類捷思。此外,研究還指出,當制度環境出現不匹配(如市場與法律體系發展不均衡)時,迷信捷思的使用會顯著增加。

論文中的兩個迷信案例

案例一:香港企業家的風水決策

研究中提到了一位香港企業家在選擇公司新總部地點的故事。這位企業家在考量交通便利性與成本效益後,依然感到不確定,於是請來一位風水師進行評估。風水師檢視了地理位置的「氣場」,並建議將建築入口朝向特定方位,以「聚氣」並帶來財運。這位企業家最終採納了風水師的建議,並將其視為成功決策的關鍵因素。

這個案例展示了迷信捷思如何在高度不確定的情境下提供心理支持。對於這位企業家而言,風水不僅是一種文化習俗,更是一種降低決策風險的方式。

案例二:緬甸的合作夥伴選擇

另一個案例來自緬甸。研究指出,當地的企業在選擇合作夥伴時,會根據對方代表的出生日期是否「吉利」來決定是否合作。例如,一家企業因對方代表的出生日期與「不祥數字」相關而放棄了潛在的合作機會。這種基於迷信的決策在西方管理理論中看似非理性,但在緬甸的文化脈絡中,卻是一種符合當地價值觀的選擇。

這個案例顯示了迷信捷思的文化依賴性。研究團隊指出,這類迷信信念雖然無法用傳統的經濟理論解釋,但卻深刻影響了企業的策略選擇。

迷信捷思的應用與反思

迷信捷思的研究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視角來理解決策過程。對於職場工作者而言,這項研究提醒我們,文化與心理因素在決策中不可忽視。例如,在跨文化合作中,了解對方的迷信信念可能有助於建立更融洽的關係。對於企業管理者,這項研究則提供了一個反思的契機:在不確定性高的情境下,是否應該更依賴科學數據,而非迷信信念?

然而,迷信捷思並非毫無價值。正如研究所指出的,它能在某些情境下提供心理支持,幫助決策者迅速行動。但我們也應警惕,過度依賴迷信可能導致錯誤的判斷,甚至損害企業的長期利益。

總結與批判

迷信捷思的研究揭示了決策過程中的一個重要但常被忽視的面向。它挑戰了我們對理性決策的假設,並提醒我們,文化與心理因素在策略決策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然而,這項研究也有其局限性,例如研究樣本集中於中國,可能無法完全代表其他文化背景下的現象。此外,迷信捷思的長期影響仍需進一步研究。

對於職場工作者與企業管理者而言,這項研究提供了一個重要的啟示:在決策過程中,我們應該平衡理性與直覺,並對迷信信念保持適度的批判性。同時,也應重視文化差異,善用這些差異來促進合作與創新。


參考文獻:

Liu, J., Tsang, E. W. K., & Shi, W. (2025). The superstitious heuristic in strategic decision making. Journal of Management, 51(2), 843–874. https://doi.org/10.1177/01492063231198191


avatar-img
18會員
419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Roger學長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本文探討了AI與人類在市場研究中的協作可能性,基於威斯康辛大學研究團隊的最新研究。文章詳細介紹了AI在深度訪談和問卷調查中的應用,並探討了這項技術對職場工作者的影響。同時也提出了相關的倫理考量,為讀者提供了實用的職場建議。
運動是「高回報但低上限」的觀點,意即適度運動就能帶來顯著效益,但過度運動的邊際效益則會遞減。兩篇論文研究支持這個論點。 第一篇研究分析了1,327名雙胞胎,發現運動能讓身體比實際年齡年輕約5歲。第二篇研究則分析了4,134名糖尿病患者的數據,發現每週運動約10小時是最佳量,超過後效益便趨於平緩。
《納瓦爾寶典》作者 Eric Jorgenson 提出納瓦爾強調「槓桿 (leverage) 」的概念,分為勞動力槓桿、資本槓桿及「複製邊際成本為零的產品」槓桿,並強調後者在數位時代的重要性。透過槓桿,我們可以放大自己的價值,但也需謹慎使用,避免濫用帶來負面影響。
Eric Jorgenson在《納瓦爾寶典》中強調,成功的關鍵在於避免競爭、專注於獨特價值,並利用槓桿效應與聲譽的複利效應來實現長期的財富積累。這篇文章探討了如何將這些理念應用於生活與工作中。
《納瓦爾寶典》的作者Eric Jorgenson提出了「把自己產品化」的理念,強調結合個人專長與槓桿效應,創造可持續的價值。這一策略不僅能幫助我們實現財富自由,也能讓我們在專業領域中脫穎而出。
本文探討了《納瓦爾寶典》中納瓦爾對財富、槓桿效應、閱讀與專長的觀點,並分享了這些理念如何影響我們的生活與工作。文章反思了傳統成功觀念的局限,並強調創造持續價值的重要性。
本文探討了AI與人類在市場研究中的協作可能性,基於威斯康辛大學研究團隊的最新研究。文章詳細介紹了AI在深度訪談和問卷調查中的應用,並探討了這項技術對職場工作者的影響。同時也提出了相關的倫理考量,為讀者提供了實用的職場建議。
運動是「高回報但低上限」的觀點,意即適度運動就能帶來顯著效益,但過度運動的邊際效益則會遞減。兩篇論文研究支持這個論點。 第一篇研究分析了1,327名雙胞胎,發現運動能讓身體比實際年齡年輕約5歲。第二篇研究則分析了4,134名糖尿病患者的數據,發現每週運動約10小時是最佳量,超過後效益便趨於平緩。
《納瓦爾寶典》作者 Eric Jorgenson 提出納瓦爾強調「槓桿 (leverage) 」的概念,分為勞動力槓桿、資本槓桿及「複製邊際成本為零的產品」槓桿,並強調後者在數位時代的重要性。透過槓桿,我們可以放大自己的價值,但也需謹慎使用,避免濫用帶來負面影響。
Eric Jorgenson在《納瓦爾寶典》中強調,成功的關鍵在於避免競爭、專注於獨特價值,並利用槓桿效應與聲譽的複利效應來實現長期的財富積累。這篇文章探討了如何將這些理念應用於生活與工作中。
《納瓦爾寶典》的作者Eric Jorgenson提出了「把自己產品化」的理念,強調結合個人專長與槓桿效應,創造可持續的價值。這一策略不僅能幫助我們實現財富自由,也能讓我們在專業領域中脫穎而出。
本文探討了《納瓦爾寶典》中納瓦爾對財富、槓桿效應、閱讀與專長的觀點,並分享了這些理念如何影響我們的生活與工作。文章反思了傳統成功觀念的局限,並強調創造持續價值的重要性。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從起床張開眼睛開始,我們每天都面臨著無數的決策:從早上喝什麼咖啡,到晚上看哪部電影,再到人生重大抉擇如職業選擇或投資決策,我們的生活充滿了大大小小的選擇。然而,有一種隱形的力量常常在影響我們的決策過程,那就是「後悔規避」。在《誘因設計:精準傳遞訊號,讓人照著你的想法行動》一書中文,作者Uri Gne
以操作制約的觀點解釋迷信為何會發生。 操作制約(operant condition)是一種學習過程,指有機體學會某些操作緩解的行為,學會特定行為以達到特別目的,也就是通過強化和懲罰來改變行為,此理論是由B.F. Skinner提出。強調行為的結果對未來的影響。從操作制約的角度來看,迷信行為的發生可
Thumbnail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經常會面臨各種決策。然而,我們的決策過程往往會受到一個隱形的影響因素——沉沒成本。這個概念看似簡單,卻深深影響著我們的判斷和行為,甚至可能成為侵蝕我們正向力的隱形殺手。在Marshall Goldsmith所寫的書《向上的奇蹟》(Mojo: How to Get It, H
Thumbnail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理查‧塞勒的研究發現,大腦的三種機制會影響決策,使人難以離開舒適圈。誇大失去的痛苦、低估改變的快樂,以及排斥改變的現狀偏見,都會阻礙我們面對改變。另外,容易被回憶事件左右決策的可得性捷思法也是一個影響因素。面對直銷產業,理性分析是必要的,我們一起從名人發言和相關事件來思考吧。
Thumbnail
 近年來,「吸引力法則」在社會上不斷颳起學習的旋風,它是一種偏向「成功學」的理論,主張通過積極的思維,強化情感與信念上的堅持,去吸引相對應於較好的經驗和結果。表面上,雖看似與淵遠流長的佛學或神學無關,但若仔細分析其價值觀,再對照經典中的義理,其實是不謀而合的。因此,吸引力法則又被稱為「成功神學」
判斷力,作為一種思考能力和行動能力,影響著我們在面對各種情況下所做出的決定。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承諾與一致性的心理學原理和3種進階策略:登門檻效應、簽名與公開承諾、拋低球策略。並通過舉例來說明這些策略在銷售、募捐、行銷等各個領域的應用。最後,提出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運用這一原理來提高自身影響力的建議。
Thumbnail
《為什麼這樣工作會快、準、好》一書中說明:我們可以透過訓練自己用機率思考的方式,做出更好的選擇。機率思考即是設想未來的各種可能性,在腦中同時想著各種相互衝突的情境,並推估各種情形發生的比例,就可以比較準確無誤做出預測,並選擇較適當的方案。 除了機率思考之外,另外我們還需要學會「假設」,透過正確假設
Thumbnail
每天我們都做無數決策,有些對未來影響深遠。根據《為什麼這樣工作會快、準、好》指出,機率思考可以提升預測未來的能力。美國聯邦國家情報辦公室的研究發現,機率訓練能提升人們的預測準確度,讓人更客觀地評估決策後果。通過機率思考,人們能理性面對不確定性,避免因恐懼或偏見做出錯誤判斷。
Thumbnail
新年一年開始,我們訂下豐富目標,但為何許多成為未完成項目?原因可能在於忽略將行動轉為習慣。我在閱讀「背後操控行為決定,你卻不知道的慣性思維」深入探討「事後諸葛」現象,揭示過度仰賴過去經驗的盲點。也透過「厭惡剝奪效應」,探討損失恐懼如何影響個人和企業決策,現在就來一起談談我閱讀後的3項收穫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從起床張開眼睛開始,我們每天都面臨著無數的決策:從早上喝什麼咖啡,到晚上看哪部電影,再到人生重大抉擇如職業選擇或投資決策,我們的生活充滿了大大小小的選擇。然而,有一種隱形的力量常常在影響我們的決策過程,那就是「後悔規避」。在《誘因設計:精準傳遞訊號,讓人照著你的想法行動》一書中文,作者Uri Gne
以操作制約的觀點解釋迷信為何會發生。 操作制約(operant condition)是一種學習過程,指有機體學會某些操作緩解的行為,學會特定行為以達到特別目的,也就是通過強化和懲罰來改變行為,此理論是由B.F. Skinner提出。強調行為的結果對未來的影響。從操作制約的角度來看,迷信行為的發生可
Thumbnail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經常會面臨各種決策。然而,我們的決策過程往往會受到一個隱形的影響因素——沉沒成本。這個概念看似簡單,卻深深影響著我們的判斷和行為,甚至可能成為侵蝕我們正向力的隱形殺手。在Marshall Goldsmith所寫的書《向上的奇蹟》(Mojo: How to Get It, H
Thumbnail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理查‧塞勒的研究發現,大腦的三種機制會影響決策,使人難以離開舒適圈。誇大失去的痛苦、低估改變的快樂,以及排斥改變的現狀偏見,都會阻礙我們面對改變。另外,容易被回憶事件左右決策的可得性捷思法也是一個影響因素。面對直銷產業,理性分析是必要的,我們一起從名人發言和相關事件來思考吧。
Thumbnail
 近年來,「吸引力法則」在社會上不斷颳起學習的旋風,它是一種偏向「成功學」的理論,主張通過積極的思維,強化情感與信念上的堅持,去吸引相對應於較好的經驗和結果。表面上,雖看似與淵遠流長的佛學或神學無關,但若仔細分析其價值觀,再對照經典中的義理,其實是不謀而合的。因此,吸引力法則又被稱為「成功神學」
判斷力,作為一種思考能力和行動能力,影響著我們在面對各種情況下所做出的決定。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承諾與一致性的心理學原理和3種進階策略:登門檻效應、簽名與公開承諾、拋低球策略。並通過舉例來說明這些策略在銷售、募捐、行銷等各個領域的應用。最後,提出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運用這一原理來提高自身影響力的建議。
Thumbnail
《為什麼這樣工作會快、準、好》一書中說明:我們可以透過訓練自己用機率思考的方式,做出更好的選擇。機率思考即是設想未來的各種可能性,在腦中同時想著各種相互衝突的情境,並推估各種情形發生的比例,就可以比較準確無誤做出預測,並選擇較適當的方案。 除了機率思考之外,另外我們還需要學會「假設」,透過正確假設
Thumbnail
每天我們都做無數決策,有些對未來影響深遠。根據《為什麼這樣工作會快、準、好》指出,機率思考可以提升預測未來的能力。美國聯邦國家情報辦公室的研究發現,機率訓練能提升人們的預測準確度,讓人更客觀地評估決策後果。通過機率思考,人們能理性面對不確定性,避免因恐懼或偏見做出錯誤判斷。
Thumbnail
新年一年開始,我們訂下豐富目標,但為何許多成為未完成項目?原因可能在於忽略將行動轉為習慣。我在閱讀「背後操控行為決定,你卻不知道的慣性思維」深入探討「事後諸葛」現象,揭示過度仰賴過去經驗的盲點。也透過「厭惡剝奪效應」,探討損失恐懼如何影響個人和企業決策,現在就來一起談談我閱讀後的3項收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