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討論建築的本質與內涵《建築為何重要 Why Architecture Matters》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建築為何重要 Why Architecture Matters》是作者保羅 · 高柏格向社會大眾介紹如何欣賞建築並闡述建築本質的一本書。透過作者對於建築相關知識的廣泛涉獵,安排從「意義、文化、符號」角度切入,再討論「挑戰與舒適」、「物件與空間」等主題,最後以「記憶、時間、地方營造」的公共社會意義面向結尾,揭示建築為何重要。

人類生活不能沒有建築,但建築的重要性還不在此。

意義、文化、符號

建築是我們「住」的必要容器(物),是我們生活絕對需要的東西,是具備如藝術、音樂的美感經驗,但又不是遇到困難就能放棄的奢侈品。

建築所蘊含的象徵意義,往往能提供任何文本所無法達到的作用或體驗。例如,美國國會山莊的圓頂,象徵美國南北戰爭時代,逐漸統一的國家。亦或是101大樓,因為這棟地標性建築而讓台北天際線具辨識性。

建築與記憶

如同後現代主義建築的理念,反對現代主義建築對於建築固定樣式、標準化的單一價值觀。在本書的最後篇章提及世界各個城市在網路空間影響下日益相似,建築所帶給我們的時代感、地方感逐漸削弱。

作者提出了問題,也就是我們該如何面對,那些過去曾帶給我們獨特體驗的建築,又該如何去接受挑戰,讓建築在都市中扮演地方營造、營造記憶的角色。

由建築所構成的城市,是人們的集體記憶,超脫語言,使我們與過去相望,在不同的時代創造屬於自己的故事,並傳遞給未來。

承載傷痛、情感寄托的九一一國家紀念博物館 / 紐約

承載傷痛、情感寄托的九一一國家紀念博物館 / 紐約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shokle 沙龍
23會員
17內容數
|| 遊戲 || 建築 || 繪畫 || 一個喜歡創作的建築學生,享受將想像化成實體的過程。 在這裡分享我所熱愛的事物。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建築理論入門:擴展學術視野》探討建築之文化、物質與空間多重面向,融合歷史與現代理論辯證,剖析功能、形式及內外空間之關係。作者強調理論與實踐互補,推動創新、永續發展,啟迪讀者反思設計與社會責任,為初學及專業提供參考。全書論述縝密,啟發設計新思維,並展示建築如何回應環境與文化挑戰。內容豐富。
Thumbnail
《建築理論入門:擴展學術視野》探討建築之文化、物質與空間多重面向,融合歷史與現代理論辯證,剖析功能、形式及內外空間之關係。作者強調理論與實踐互補,推動創新、永續發展,啟迪讀者反思設計與社會責任,為初學及專業提供參考。全書論述縝密,啟發設計新思維,並展示建築如何回應環境與文化挑戰。內容豐富。
Thumbnail
《建築為何重要 Why Architecture Matters》是作者保羅 · 高柏格向社會大眾介紹如何欣賞建築並闡述建築本質的一本書。透過作者對於建築相關知識的廣泛涉獵,安排從「意義、文化、符號」角度切入,再討論「挑戰與舒適」、「物件與空間」等主題,最後以「記憶、時間、地方營造」的公共社會意
Thumbnail
《建築為何重要 Why Architecture Matters》是作者保羅 · 高柏格向社會大眾介紹如何欣賞建築並闡述建築本質的一本書。透過作者對於建築相關知識的廣泛涉獵,安排從「意義、文化、符號」角度切入,再討論「挑戰與舒適」、「物件與空間」等主題,最後以「記憶、時間、地方營造」的公共社會意
Thumbnail
本文透過《狂想之城》中的訪談,探究了建築設計對環境與人類的深層影響,強調創新與永續的辯證關係。透過個人生活經歷,反思當代社會的環境問題,帶出個體的責任與使命。讀者將獲得對建築與生活之間互動的全新見解,並引發了對創新與環境關係的思考
Thumbnail
本文透過《狂想之城》中的訪談,探究了建築設計對環境與人類的深層影響,強調創新與永續的辯證關係。透過個人生活經歷,反思當代社會的環境問題,帶出個體的責任與使命。讀者將獲得對建築與生活之間互動的全新見解,並引發了對創新與環境關係的思考
Thumbnail
  恭喜鄭晃二老師出新書!!本書內容如同封面寫道,「這書是寫給對建築有興趣的人,當作接觸建築的第一本故事書。」適合作為認識建築的啟蒙書。   然而,要將建築知識濃縮、提煉為一本適合大眾閱讀的啟蒙書,是最困難的。如同哲學系或建築系,教最基礎的哲學概論、建築概論課程多為系上的資深大老(筆者建築
Thumbnail
  恭喜鄭晃二老師出新書!!本書內容如同封面寫道,「這書是寫給對建築有興趣的人,當作接觸建築的第一本故事書。」適合作為認識建築的啟蒙書。   然而,要將建築知識濃縮、提煉為一本適合大眾閱讀的啟蒙書,是最困難的。如同哲學系或建築系,教最基礎的哲學概論、建築概論課程多為系上的資深大老(筆者建築
Thumbnail
建築物?就是大人們的方塊遊戲的堆疊,一層一層的堆疊,建築師則是用更高級的方塊在城市裡堆起來,就像是超級大人版的堆積木比賽,美感?藝術?層次?...到哪哩,傳統文化的融合再加上設計師的美感結合,才會有所謂的當代藝術設計師的產生,近年來很少看到有所謂的重大突破,大家都太保守,太靦腆,太含蓄,太文謅謅
Thumbnail
建築物?就是大人們的方塊遊戲的堆疊,一層一層的堆疊,建築師則是用更高級的方塊在城市裡堆起來,就像是超級大人版的堆積木比賽,美感?藝術?層次?...到哪哩,傳統文化的融合再加上設計師的美感結合,才會有所謂的當代藝術設計師的產生,近年來很少看到有所謂的重大突破,大家都太保守,太靦腆,太含蓄,太文謅謅
Thumbnail
本文為參加林淵源建築師的講座《小房子在想什麼》內容節錄,第一人稱為講者。 建築:在一個環境裡面建構出場所出來,只要能夠建構出身體在這裡能夠找到安定的存在感,那就是建築。         現代社會隨時都可以取得大量的資訊,當我們每天透過圖片去瀏覽,而光是一個作品往往挾帶的資訊量都非常龐大,我們每天需要
Thumbnail
本文為參加林淵源建築師的講座《小房子在想什麼》內容節錄,第一人稱為講者。 建築:在一個環境裡面建構出場所出來,只要能夠建構出身體在這裡能夠找到安定的存在感,那就是建築。         現代社會隨時都可以取得大量的資訊,當我們每天透過圖片去瀏覽,而光是一個作品往往挾帶的資訊量都非常龐大,我們每天需要
Thumbnail
《如何在果凍上蓋城市》不同於一般建築結構科普類書籍,以類似課本或指南書的編排或敘事方式生硬的傳遞資訊 ,雖然書中含了許多關於結構的知識,但這本書的定位其實比較像是職業分享。
Thumbnail
《如何在果凍上蓋城市》不同於一般建築結構科普類書籍,以類似課本或指南書的編排或敘事方式生硬的傳遞資訊 ,雖然書中含了許多關於結構的知識,但這本書的定位其實比較像是職業分享。
Thumbnail
  我們接觸他人曾經生活過的建築時,建築中記憶就得到自由,從沈寂多年的牆壁中釋放出來。建築物傳達的經驗,可以超越個人記憶。有特色的建築和建築物的保存,可以強化經驗的累積。破壞建築物就像破壞經驗的資料庫,會產生壓力和不安。就算需要拆毀,我們也必須了解,建築物的重要性比其所佔據的空間還要大的多。
Thumbnail
  我們接觸他人曾經生活過的建築時,建築中記憶就得到自由,從沈寂多年的牆壁中釋放出來。建築物傳達的經驗,可以超越個人記憶。有特色的建築和建築物的保存,可以強化經驗的累積。破壞建築物就像破壞經驗的資料庫,會產生壓力和不安。就算需要拆毀,我們也必須了解,建築物的重要性比其所佔據的空間還要大的多。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