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生一輩子有做不完的財務決定,小從每天考慮這樣東西該不該買,大到幾百萬的房產買賣,即使到年老後,都還要煩惱財產該不該先贈與給小孩,或是留到身後變成遺產。諸多的困難問題,大多都跟錢有關。
邁入AI時代,許多事情都有AI可以代勞,就連理財也可以藉由AI的協助,來獲得更好的解決方案。但AI是輔助工具,並不是神,AI投資機器人可以幫我們更有效率的處理數據,尋找投資機會,但它無法取代人類的智慧與思考,甚至預測未來來指導買賣。
如果你的目標是財富自由,那麼與其期待AI幫你每天賺錢,應該要先確立三件事情。首先,建立穩健的資產配置;第二,重視長期的投資;第三,提高自己的投資知識,透過AI的輔助更有效率地獲得資料,但最終的決策仍然要靠自己。
這本由時報出版所推出的書,是由夏韻芬所著作,他是知名的財經節目主持人與作家,累積多年的報紙、電視、廣播、網路等媒體經歷,擅長用淺白易懂的語言,講述生澀的財經與人生議題,讓讀者聰明的享樂人生的每個階段。
在這本書中,夏韻芬鼓勵讀者積極擁抱科技變革,並透過清晰的財務計畫,讓投資與理財不僅僅是為了累積財富,更是為了實現理想生活。
她特別設計了一套「七天財務規劃」,透過逐步檢視財務狀況、與家人溝通目標、建立個人財務計畫並確實執行,幫助讀者穩健踏上財務自由的道路。這套規劃方式不僅適用於個人,也適合家庭共同參與,讓財務管理成為一種可持續的習慣,而非短暫的目標。
針對不同人生階段的理財需求,作者提出了多元的財務建議。例如,對於考慮生育的讀者,她建議先釐清自身的目標與期望,並在財務上做好充足準備,以確保未來有更多的選擇權。
購屋方面,她認為應該先透過房屋租金來回推自己的還貸能力,而非盲目追求房價,而這樣的理性規劃,能夠讓購屋的決策更穩健,也能確保財務壓力在可承受範圍內。此外,夫妻之間的財務溝通也是她相當重視的議題,她透過財務評量問卷的方式,幫助伴侶找到彼此在金錢觀念上的異同,進而建立更穩固的財務合作模式。
在家庭財富的傳承與財產贈與方面,夏韻芬認為,父母與子女之間應該尋找一個「甜蜜點」,讓財產的轉移能夠真正發揮助力,而不是成為雙方的負擔。她建議,在適當的時機給予子女一定的經濟支持,不僅可以幫助子女在關鍵時刻更有資源發展自己,也能避免財富管理上的代際落差。
此外,對於即將邁入退休階段的人,她強調,高齡化社會讓退休規劃變得更加重要,因此,提早做好財務準備,不僅可以確保老年生活的穩定,更能讓退休後的生活更加充實與有意義。
除了財務管理,夏韻芬也在書中探討了人生目標與情感課題。她提醒讀者,累積財富的目的,不應該只是為了存更多的錢,而是要讓生活變得更好、生命更有價值。因此,在儲蓄的同時,也要學習如何合理地花錢,讓金錢真正為生活帶來幸福感。這樣的觀念,能夠讓理財不再是冰冷的數字計算,而是與個人的生活目標緊密結合,進而發揮更大的價值。
我分享其中一段重要的內容,關於七天財務規劃,是一個利用七天的時間來規劃一生的財務藍圖。
第一天,先思考日常生活中的六大基本開銷,明確區分生活中的必須開支,來為往後的財務規劃奠定根基。這些基本開銷包含生活費、住宅費、孝親費、教育費、退休儲蓄與人生畢業典禮的費用。這些最好要區分為必要與理想兩種類型,並在心中建立一個明確的優先順序。
第二天,盤點自己有多少錢。這不只是單純數字上的計算,更是對自己的財務狀況最基礎的認識。清點內容包括銀行帳戶的存款、投資收益、還有負債的情形。同時也要考慮現金流管理,明確列出收入與支出,最好也考慮設置緊急基金。
第三天,打開電腦,建立家庭財務報表,分類記錄每一筆收入和支出,讓自己對每個月的資金流向瞭如指掌。花點時間上網查詢勞保年金的準備狀況,了解退休後能夠領多少錢。最後檢查人身保險,確定目前的保障是否充足。
第四天,靜心思考人生中重要的計畫,並為這些開銷做準備。這些項目包含買房、育兒、生活品質、退休生活與人生的畢業典禮。在這些想像中,也別忘了考慮通貨膨脹帶來的影響。
第五天,計算應該準備與已經準備好的資金。同時也進行投資風險評估,了解自己的風險承受度,適當的分配保守性與風險性資產。應備的錢包括家庭責任、子女教育與退休生活,是我們為生活設定的目標金額。
第六天,透過應備與已備金額的比較,找到財務的平衡點。若應備大於已備,就要思考生活支出是否要調整、未來的投資是否能滿足應備需求。若應備小於已備,則可以考慮是否要進行其他投資、用於提升生活品質,或是預留部分資金做為未來的成長空間,給生活更多選擇的自由。
第七天,可以尋求專業財務顧問的協助,為你的財務計畫做更精確的規劃。財務顧問可以幫助你量化每一個生活目標,為你的實際需求作更深入的分析,也能精算每項需求所需要的費用,減少未來可能出現的財務缺口,對未來多加一層保障,也更安心。
還有一段是談到贈與財產的時機。經統計,美國人與台灣人繼承遺產的平均年齡大約是60歲左右,考慮到人生不同階段的任務和需求,60歲繼承財產的價值可能並不如年輕時那麼重大,但依然能發揮特定的作用。
在中晚年繼承遺產可以協助補充退休金,也可以當作支付長期照護或醫療的費用。若資產足夠,這筆資金可能進一步轉移給下一代,幫助子女解決中年過後的財務需求。如退休後已有穩定的收入來源,這筆遺產也可以用來提高生活品質。
書中也提到,《別把你的錢留到死》這本書提倡,將財產交給子女的最佳時機會是26至35歲,或是財務顧問建議的35至45歲。他的觀點是,金錢的時間價值與生命各階段不同需求之間的平衡。
26至35歲是人生中最具活力、學習力和創造力的階段,也是許多人開始建立家庭、拓展事業的時期,此時給予資源可能帶來兩大好處:資金能最大化的支持人生目標與錯失機會成本較低。
如果過晚的提供協助,等到子女40歲甚至50歲才給予財產,這筆資金能夠發揮的作用會比年輕時更弱。當然,年齡也不是一個絕對的指標,可以改用設立條件的方式,譬如子女達成某些目標後才贈與更多資金。
這本書的內容淺顯易懂,透過許多貼近生活的實例,使得讀者能夠輕鬆理解各種理財概念。特別是「七天理財計畫」,讓許多讀者能夠按部就班地檢視自身的財務狀況,並透過這樣的規劃重新調整自己的財務布局。書中的表格與工具也十分實用,能夠幫助讀者更具體地執行財務管理,而不只是停留在觀念的層面。
《夏韻芬樂享人生提案》不僅是一本理財書籍,更是一場對於財務自由與人生規劃的深度思考。它提供的不只是投資與儲蓄的技巧,更是一種如何有效運用財富來提升生活品質的方式。透過這本書,讀者可以學會如何拿回自己人生的財務主導權,並在AI時代的變革下,活出更加自由、豐富與幸福的人生。
博客來: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10110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