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明朝末年,有一位高僧在中國四大名山之一的峨眉山頂修行。他終年不下山,不吃飯,不喝水,整日打坐修禪,進入深邃的定境。他的身邊,只有一個小和尚陪伴,負責下山買米煮飯,日復一日,師徒二人這樣共度了十多年。
一天,高僧突然對徒弟說:「我要離開了,你好好待在這裡,不要下山。」徒弟悲傷萬分,懇求師父不要離開。高僧微笑著說:「我們還會再見。」
隨後,他從袖中取出一幅畫,畫中是自己的面容,唯獨沒有眉毛。他囑咐徒弟:「我圓寂後,十二年後你可下山。到時候,見到任何人就拿出這幅畫,如果有人為畫像補上眉毛,那人就是我。」
交代完畢,高僧圓寂。
當時正值明朝末年,戰亂頻仍,張獻忠的部隊在四川肆虐,屠殺百姓。然而,高僧的徒弟遵從師命,未曾下山,得以躲過戰亂。十二年後,他才踏出山門,當時已是清朝,順治皇帝正當位。
小和尚踏遍千山萬水尋找師父,卻始終未果。直到一天,他來到北京,正巧遇見順治皇帝狩獵。他鼓起勇氣,想請皇帝看畫。侍衛見狀,準備捉拿小和尚,但順治皇帝喝止,並讓他展示畫像。
順治皇帝凝視畫像,疑惑地問:「為何此人無眉?」隨即命人取來筆墨,親手為畫像畫上眉毛。
就在那一瞬間,小和尚淚流滿面,跪地大喊:「師父,我終於找到你了!」
眾人震驚不已,順治皇帝聽完小和尚的敘述,內心驚愕萬分。他恍然大悟,原來自己前世竟是峨眉山的那位高僧!難怪他總有出家的念頭縈繞心頭。
順治皇帝是否真的出家?歷史上流傳著兩種說法:
1️⃣ 他在二十四歲時,農曆正月初七,離宮前往五台山出家,之後康熙皇帝繼位。據說康熙曾五次前往五台山尋找父親,卻始終未能相見。
2️⃣ 另一說法是,順治皇帝雖有出家之心,但最終在二十四歲時染病去世。
無論歷史真相如何,順治皇帝在位十八年間,留下了著名的《順治皇帝讚僧詩》,表達他對出家生活的嚮往與對生死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