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廣司在今年的1月3日離世,或許是為了感懷一下對大師的敬意,所以借了《聚落的100個教誨 》(集落の教え100),記錄一下這本1998年出版,彙集超過20年多來走訪聚落的思想篇章。
在台灣的兩個版本,一個是《聚落的100則啓示》(2011);另一為《聚落的100個教誨 》(2017),其實有些好奇再版時更換了翻譯的原因,若是覺得可以從這些聚落的生活中得到啟發,「啟示」比起「教誨」,可能會更能回應個人感受的部分,但教誨又感覺更為謙遜的接納,翻譯真是一件複雜的事。
我想思考人的集體生存,是生而為人都得面臨的問題,我特別喜歡他談及的其中一篇:「門與窗,是打開密閉空間的孔、賦予死寂空間生氣的建築原點、生命的象徵,意味著內與外開始『溝通』。」由這句話來看,他後來的「多孔體」和「浮遊」的概念,也是重新定義了,建築溝通的邊界關係。
如今的人們久居都市之中,時常忘卻不同地域之下的生活與自然生態下的共存,甚至人類文明的演變與順應,此書中所說,「所有的城市,所有的聚落,都是住宅的延伸。住宅與住宅的集合即是都市,即是聚落。過去的住宅以各種元素構成,但到了近代,城市漸趨完備,取代了住宅原本的機能和意義。若是如此,我們應該設想都市中的住宅要以何種形式回歸原本的角色,在資訊時代中,何種居住型態最能適切地體現這種住宅角色的回歸,也是需要思考的課題。」
因此這個原本角色的意義,在被重新建構的過程裡,就有了被重新更新的豐富價值,也連接的過去的聚落到如今的聚落。我覺得正是因為原廣司經歷並深入研究各處不同文化之下人的集合居住形式,才奠定了之後1990年代的巨型建築形式與結構,複雜而富有空間想像及實踐。
如同書中所說,21世紀的建築雖已是以超越聚落為方向而進,然而「歷史並非如此單純,聚落是人類心血結晶的一部分,這樣的『紀錄」』,不應該被輕易否定。」各種聚落中的空間體驗,回應的是人的集體生活的可能性。
補放上原廣司書中收錄的訪查聚落地圖,這本在退休時出版的書籍,集結的是長達十來年的心血和見聞的反芻。
—
2025.01.06 閱
2025.01.09 記 threads
2025.02.02 改 vocus
—
《聚落的100個教誨 》
作者:原廣司
出版社:大家出版社
出版年:2017
ISBN:9789869460378
頁數:248
閱讀平台:(實體紙本書),市圖借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