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空

更新 發佈閱讀 1 分鐘

這張畫面相當有意思:全黑。

很好奇,畫畫的人為什麼用全黑而不用全白或其他顏色。黑與白,以人類肉眼功能運作來說,對人工顏料的感知和對自然界的感知剛好完全相反。畫畫的人在想什麼?我在想什麼?你在想什麼?

想什麼,代表反射出了內在的某個什麼。

 

有一種空,叫看不見的空。

雜訊太多,交織干擾而無法接收?接收而無法消化?根本拒絕?……。不是二分法那麼簡單,雖然我的腦袋被訓練用二分直接反應來省內在消耗能量。但,這樣的腦袋思維運作,很容易變成「我可能是錯的」。那個錯,是從我看不見的「黑」而來,不代表真相就是我想的那樣。如實存在的,真是存在於眼前所見的「空」:什麼東西都沒有?

人造顏料的黑,蘊藏著所有色彩色譜;自然光中的白(透明),也蘊藏著所有色彩光譜。如第八識(藏識)般,儲藏著所有種子(能藏、所藏、執藏)。心如一畝田(或花園),任由耕耘者的創意管理、栽培。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忻沁隨居
42會員
523內容數
☁️忻沁隨心隨筆的小小窩☁️ 🫧隨順自在🫧 ☁️敞開心,隨順而安☁️ 🌿悠遊於如其所是,平靜自處🌿
忻沁隨居的其他內容
2025/02/27
完成是當下覺知,並溫柔回歸完整性的自我。
2025/02/27
完成是當下覺知,並溫柔回歸完整性的自我。
2025/02/27
超越幻象前,需先覺知何為幻象。安住內在不動之心,停止向外奔逐,從內觀照,方能辨識實相。耐心、靜心、安住,積累等待。如花開有時,自然超越幻象,回歸真實與自在。
2025/02/27
超越幻象前,需先覺知何為幻象。安住內在不動之心,停止向外奔逐,從內觀照,方能辨識實相。耐心、靜心、安住,積累等待。如花開有時,自然超越幻象,回歸真實與自在。
2025/02/24
生命只存在於當下,全然活著,即使恐懼也能尋得安住。探索內在無限可能,遊走生命光譜,享受一切變化。尋找自在方式,持續實驗、發現,在每個當下更新自我,活出真實與自由。ㄤㄦ
2025/02/24
生命只存在於當下,全然活著,即使恐懼也能尋得安住。探索內在無限可能,遊走生命光譜,享受一切變化。尋找自在方式,持續實驗、發現,在每個當下更新自我,活出真實與自由。ㄤㄦ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以前,剛接觸畫畫時,最喜歡的作品就是黑白色系 ✍ 愛我所畫,夢我所愛 圖。文/布恣芽朵
Thumbnail
以前,剛接觸畫畫時,最喜歡的作品就是黑白色系 ✍ 愛我所畫,夢我所愛 圖。文/布恣芽朵
Thumbnail
或許心單純就是渴望自由流動。 凝固在畫布上的已經是過去的自己了, 無需執著了。 從今而後,都只需要看著真正渴望的方向即可。
Thumbnail
或許心單純就是渴望自由流動。 凝固在畫布上的已經是過去的自己了, 無需執著了。 從今而後,都只需要看著真正渴望的方向即可。
Thumbnail
每個人看出去的世界 都必然不會一樣 除了最基本 五官感受到的光線,觸覺 到更形而上的 “氣” 場 甚至是靈魂此次來的目的 還有各種由經驗,預設立場 所構成的天然濾鏡 感光 就某種程度來說,一個人的感官系統,決定了他看出去的世界,長什麼樣 有種研究提出,眼睛看見外界 或許,不是單純的「看見」 而是光透
Thumbnail
每個人看出去的世界 都必然不會一樣 除了最基本 五官感受到的光線,觸覺 到更形而上的 “氣” 場 甚至是靈魂此次來的目的 還有各種由經驗,預設立場 所構成的天然濾鏡 感光 就某種程度來說,一個人的感官系統,決定了他看出去的世界,長什麼樣 有種研究提出,眼睛看見外界 或許,不是單純的「看見」 而是光透
Thumbnail
「我在路上沒見到半個人」,愛麗絲說。——路易斯.卡羅(Lewis Carroll),《愛麗絲鏡中奇遇》(Through the Looking-glass,1871)。
Thumbnail
「我在路上沒見到半個人」,愛麗絲說。——路易斯.卡羅(Lewis Carroll),《愛麗絲鏡中奇遇》(Through the Looking-glass,1871)。
Thumbnail
我們來想一想,腦躲在我們的腦殼中,它是如何看見光的? 眼睛接收到光,在視網膜成像,轉換成生物電子訊號,傳到腦中視覺區去判讀,完成了所謂的視覺。 腦中視覺神經不是〝看〞到光,而是坐在黑暗的腦殼中等待眼睛傳來的生物電子訊號,然後做出光和影像的判讀,這是一個多麼精緻的設計。等等……還有更大的神奇…… 牛
Thumbnail
我們來想一想,腦躲在我們的腦殼中,它是如何看見光的? 眼睛接收到光,在視網膜成像,轉換成生物電子訊號,傳到腦中視覺區去判讀,完成了所謂的視覺。 腦中視覺神經不是〝看〞到光,而是坐在黑暗的腦殼中等待眼睛傳來的生物電子訊號,然後做出光和影像的判讀,這是一個多麼精緻的設計。等等……還有更大的神奇…… 牛
Thumbnail
9月17日,No. 260,#一圖勝千言:眼見不為憑 這是經典的視覺錯覺——A與B兩格的顏色是一樣的灰: 1. 眼見不為憑。 2. 脈絡(context)很重要。 3. 理性的極限之一:即使你現在知道這兩個點一樣黑(你可以列印出來剪去其他的干擾物、或是單純用手遮住),我們的大腦還是告訴我們不一樣,
Thumbnail
9月17日,No. 260,#一圖勝千言:眼見不為憑 這是經典的視覺錯覺——A與B兩格的顏色是一樣的灰: 1. 眼見不為憑。 2. 脈絡(context)很重要。 3. 理性的極限之一:即使你現在知道這兩個點一樣黑(你可以列印出來剪去其他的干擾物、或是單純用手遮住),我們的大腦還是告訴我們不一樣,
Thumbnail
這兩天開始接觸繪畫理論,試圖理解透視法了解空間概念的本質之後(空間是減法視角的世界,以前我空間概念、準確度很差,就是因為不知道可以用減法、幾何的方式來看待世界)突然學生時代無法理解的數學問題突然懂了,數學的魅力與迷人之處也漸漸得以被自己看見。 然後頭腦就開始星爆。發現原來世界是長這樣的,我竟然以前
Thumbnail
這兩天開始接觸繪畫理論,試圖理解透視法了解空間概念的本質之後(空間是減法視角的世界,以前我空間概念、準確度很差,就是因為不知道可以用減法、幾何的方式來看待世界)突然學生時代無法理解的數學問題突然懂了,數學的魅力與迷人之處也漸漸得以被自己看見。 然後頭腦就開始星爆。發現原來世界是長這樣的,我竟然以前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