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南山,是秦嶺山脈中段,從武功縣到藍田縣的部分。現在終南山有終南山國家森林公園。從西安市,駕車到終南山,全程約59.9公里,約1小時48分可以到達。
比爾·波特(Bill Porter),是位美國漢學家,1989年,他去拜訪終南山隱士。後來,他將拜訪紀錄,寫了本英文書《空谷幽蘭》,1993年出版。既然這本書是訪問紀錄,顯然並不是很嚴謹的學術論著。
這本書由明潔翻譯,簡體字翻譯版書名:《空谷幽蘭—尋訪現代中國隱士》,2001年,民族出版社出版。繁體字翻譯版書名:《空谷幽蘭》,由董曉鸝翻譯,2007年10月,台灣法鼓文化出版。
唐代時,有位進士盧藏用,故意隱居在終南山,成為假隱士,希望能被重用,後來果然被召任官。隱居終南山,是做官捷徑,成語“終南捷徑”,就是這樣來的。
中國古代對隱士特別崇拜、尊重,總認為隱士不慕名利,品德清高,很有學問。也因而形成獨特的隱士文化,各朝代都有著名的隱士。
隱士是由隱+士組成的,隱士除了隱居山林外,他還有“士”的身分。並不是住在山裡砍柴的、打漁的、種田的,都是隱士。有些修行人,也隱居在山裡面,卻不能稱之為隱士。
隱士有嚴格的標準。有學問品德、也有能力,可以獲得榮華富貴,卻視富貴如敝屣,遠離紅塵,退居山林,這才是真正的隱士吧?
《史記》七十列傳的第一個列傳,是〈伯夷列傳〉。伯夷、叔齊這對兄弟,互相讓國,在首陽山採薇而食,是真隱士。陶淵明辭官歸去,退隱田園,也是隱士。這是最為人熟知的隱士。
中國古代有不少隱士,而為世人熟知的隱士,並不多。至於,今天的隱士,應該更為稀少。在終南山上,可能有些佛寺道觀,住著和尚道士,至於這些人是否是隱士呢?那就見仁見智,要自己判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