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2部視頻。一是YouTuber、網紅慕芝到東海大學玩;一是外籍華人夫妻到東海大學玩。
他們當然去看了路思義教堂。這教堂是東海大學特色之一,是學校象徵,號稱台灣最美教堂。由台灣建築師陳其寬(東海大學建築系創系主任)與美國華裔建築師貝聿銘合作設計,1962年11月1日開始興建,1963年11月2日落成。
這座教堂是美國《時代雜誌》、《生活》雜誌創辦人亨利·路思義捐資建造,為宣揚福音 ,並紀念父親亨利·溫特斯·路思義宣教士(Mr. Henry W. Luce)。
東海大學雖然是基督教大學,但宗教氣息並不濃厚。我原來讀中興大學中文系,畢業後,因中興大學還沒有中文研究所,只好到東海大學讀中文研究所。那是民國66年左右,研究所不太好考,讀研究所的人比較少。我在東海讀書期間,從來沒參加過任何宗活動,學校也沒要求學生參加。
從視頻看來,慕芝和那對夫妻(他們去的時間不一樣,彼此也不認識),離開教堂後,不約而同的,從人文大樓旁邊往上走,都沒去看仿唐式建築,很可惜。
其實只要再往左邊走,就可以看到圖書館前,步道兩邊的仿唐式建築。我覺得這些建築也是東海大學特色之一,值得去看。
這些仿唐式建築,大部分是平房。最早蓋的是文學院,民國45年興建,由陳其寬及林澍民共同設計。文學院是四合院建築,當年中文系學生、中文研究所學生,都在這裏上課。後來又蓋了些仿唐式建築,散佈在步道兩側。
下面是東海大學對文學院的介紹:
“文學院是仿唐式四合院設計而成,灰瓦紅牆、圓形廊柱、屋簷、迴廊及台基,處處可見傳統中國建築的特色,樹下的石桌也吸引了學生休息和談心;此外,中庭的園藝造景不僅可以遮蔽音量及美觀,更符合了中國傳統的園林造景概念──內斂含蓄、難以一眼望穿。”(請看下面網址:http://www2.thu.edu.tw/~labor/img_src/core/39.pdf)
我在東海大學讀書時,還沒有第二校區,後來又蓋了第二校區。第一校區往第二校區,會經過牧場,可以看到乳牛、小馬。還有個乳品小棧,賣牧場生產的牛奶、麵包,我去過多次。
最近幾年,我多次到東海大學,剛開始是因為兒子讀東海大學資工研究所。後來女兒又讀東海大學資管研究所(在第二校區)。現在兒子已經畢業,女兒還在讀書。
另外,我再提一件事。現在走在東海校園,可以看到很多綠樹。仔細觀察,就會發現每棵樹的距離都差不多,為什麼呢?因為這些樹其實是多年前人工栽培的,甚至是民國44年創校時種植的,距離才會差不多。東海大學的綠化,也算是學校特色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