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轉世相遇時,彼此還會記得嗎?

92--轉世相遇時,彼此還會記得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 佛教的輪迴觀

輪迴,是生命無止境的流轉,也是無數人心中的疑問。我們是否還能與曾經摯愛之人再度相遇?還是來生已形同陌路?讓我們透過一則父子的故事,來了解佛教的輪迴思想:所有的現象都是因緣法,並非永遠不變,當我們明白來生未必再見,更應珍惜當下的一切。

raw-image

🌀輪迴的啟示:一對父子的故事

🌱 老來得子,摯愛深情

有一位父親,年老時才得子,對孩子萬分疼愛。這位兒子也十分貼心,時常陪伴父親,唱歌跳舞逗他開心。父子情深,日子充滿歡笑。

🍂 突如其來的死別

然而,幸福時光轉瞬即逝。兒子在即將滿二十歲時罹患重病,不幸往生。白髮人送黑髮人,父親悲痛不已,日日思念,無法釋懷。

🔮想再見你一面

老父親很想再見兒子一面,請來法師誦經。儀式進行時,恍惚之間他見到往生的兒子,已轉世為英挺的天人,騎馬奔來。

raw-image

🏇 陌生的相遇

父親興奮迎上前,喊道:「兒子,我好想你!」但那位天人卻說:「老伯伯,你很親切,看起來有些眼熟,但我不是你的兒子。」隨即揮鞭離去。

💡醒悟的開始

回神後,法事仍然進行中,老父親口裡誦著經,心裡也安穩了許多。他明白了——兒子已投生天界,是另一個生命體,已不記得前世的事情,自己也不用再牽掛。


🌀 佛教輪迴觀:「非常」與「非斷」


佛教的輪迴思想是「非常」也「非斷」。「非常」是指一切皆因緣組合,沒有一不變的輪迴主體,不會永遠不變。所以不是人死為人、狗死為狗,如這位兒子往生為天人。

「非斷」,生命也不是一死百了,而是相續、相似性,不是絕然切斷的。生命是依業力而相續。這輩子的習性、能力等等會跟過去累積的習性能力有相似性,但已經是另一個生命體。

如果我們能體悟到「輪迴非常」的道理,從這一生到下一生,已經是不一樣的生命體。上一輩子生命裡重要的人,在這輩子你不一定碰得到,碰得到也不一定認得出來。每一個人在轉世之後,都不是同一個人,性別、個性、長相、身材、氣質都會重新調整。就像這一對父子的故事,父親認得兒子,兒子不認得父親。或者彼此都不認識彼此。因此,今生有緣相聚,在你眼前的因緣就是最好的因緣,要好好地珍惜、把握。


🟠記憶小幫手🟠

  • 曾經摯愛的親人,來世或許形同陌路。
  • 珍惜眼前人,因緣隨風散。




avatar-img
月光下的許願池
7會員
168內容數
在這裡,我將分享我的見聞、生活觀察與思考。感謝每位有緣人的造訪,陪伴我走過這段心靈成長的旅程。在這片許願池中,期待能啟發彼此的心靈共鳴。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月光下的許願池 的其他內容
佛菩薩有佛菩薩的願,我們也該發自己的願。願力來自自心,不必仰望他人,從自己的因緣中出發,為自他點燃心光。
「無法成為光時,沉默也是一種選擇。」這篇文章透過一個獵人跌入深坑的故事,探討在困境中,旁觀者該如何以尊重和同理心對待他人。文章強調陪伴比評論更重要,即使無法幫助,沉默的祝福也勝過冷漠的評斷。
分享如何設定製做各種表情的動態GIF 🌈 Prompt 1:描述需要的頭像風格 💖 Prompt 2:數量、格式指令 ✨Prompt 3:最後呈顯的樣態
佛菩薩有佛菩薩的願,我們也該發自己的願。願力來自自心,不必仰望他人,從自己的因緣中出發,為自他點燃心光。
「無法成為光時,沉默也是一種選擇。」這篇文章透過一個獵人跌入深坑的故事,探討在困境中,旁觀者該如何以尊重和同理心對待他人。文章強調陪伴比評論更重要,即使無法幫助,沉默的祝福也勝過冷漠的評斷。
分享如何設定製做各種表情的動態GIF 🌈 Prompt 1:描述需要的頭像風格 💖 Prompt 2:數量、格式指令 ✨Prompt 3:最後呈顯的樣態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父後將近五千個日子,我想我不是因為我終於接受了父親不在了這個事實而不哭泣,而是我終於不再從任何人身上尋找父親的疼愛,安撫好自己所以不哭泣了!
七夕情人節----給我摯愛的兩位前世情人 “你們小小的手,握在我的掌心,就像溫柔的小暖包,很暖很暖”
米湯 2019年8月23日我到竹東參加新書分享會,分享最後有一位國中的小朋友問我:「對於父親過世這件事情您走出來了嗎?甚麼時候走出來的?」
父後將近五千個日子,我想我不是因為我終於接受了父親不在了這個事實而不哭泣,而是我終於不再從任何人身上尋找父親的疼愛,安撫好自己所以不哭泣了!
七夕情人節----給我摯愛的兩位前世情人 “你們小小的手,握在我的掌心,就像溫柔的小暖包,很暖很暖”
米湯 2019年8月23日我到竹東參加新書分享會,分享最後有一位國中的小朋友問我:「對於父親過世這件事情您走出來了嗎?甚麼時候走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