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卡片盒筆記|什麼情況下,我選擇「不解釋」寫下的內容?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過年前,在第 80 期週報「主編後記」挖了一個坑:

「不是說一張卡片只能寫一件事嗎?那如果有好幾個列點,是不是每個都要分開寫一張卡片?」

這篇文章要來填坑,先看看案例:

raw-image

歡迎來到【創作者經濟 IMO】繼「週報」與「人物誌」外的第三個專題——「卡片盒筆記」📚

▌週四發布
如果該時段沒有「人物誌」發布,就留給「卡片盒筆記」連載,每週四上午都會有新內容可讀。

▌輕薄短小篇幅
每期附上一張實際寫下的卡片,並做 case study,由此帶出《卡片盒筆記》書裡原則的溫習、演繹、實踐。

▌陪跑
如果你遇到以下痛點,那就是我們描繪出來的「化身」(avatar):
1. 看過《卡片盒筆記》卻不知道從何下手,想參考別人的成品。
2. 打算執行這套系統,知道有人也這麼做,有種陪伴感,不孤單。
3. 想透過「做中學」來熟悉書中觀念。
  • 訂閱【創作者經濟 IMO】電子報,每週一上午六點迎接創作美好時光。
  • 電子報是以 Heptabase 編輯,免費試用 7 天,和我們一起寫下 IMO。
  • 瓦基「卡片盒筆記實戰課」從靈感捕捉到高效產出的知識管理系統,使用我們的折扣碼「IMOYU92」,額外享 92 折優惠!

❏ 什麼時候我「不闡釋」卡片?

以上面這張卡片為例,裡面有很多列點,都省略來龍去脈,而直接給出結論。

當我遇到這些情境時,我選擇「不多做闡釋內容:

  1. 一些我覺得很有意思,而且具有可操作性的資訊;不過因為還沒開始/才剛開始實踐,體會還不夠多,所以暫時還不能繼續展開,就先記下來。
  2. 記下來之前,我會把每個列點當成獨立的投影片來思考。意思是說,如果這張投影片上只寫這個列點,我該怎麼對台下的聽眾解釋? 我會在腦海中演練,這個結論是怎麼推導出來的,確定有邏輯後才會記下來。
  3. 為了幫卡片起標題,我會檢視這些列點,看看能不能找到更上位的概念。像是案例中我做了記號,👍 代表「做更好的決定」,🚪 代表「有門檻更篤定」,所以整張卡片最後收束得到一句話。

低管理高時尚!少,但要更好!練就做好決定的能力,你會發現自己買衣服時,門檻提高了,也更為篤定。

既然能收束成一句話,某種程度上也算是「只寫一件事」了!

BTW,完成的卡片也不是固定不變的。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與沉澱,可以修改迭代,甚至從原本內容(節點)延伸出新的卡片。


❏ 卡片盒筆記の家

卡片盒筆記以「鏈式結構」存在,或稱「筆記鏈」。

透過 Heptabase 的「白板」(whiteboard)功能,得以「可視化」呈現卡片與卡片之間的承先啟後。

如果想查看本文永久筆記在白板上的原始位置,以及這張永久筆記和其他永久筆記之間的鏈接關係,我把它放在電子報的進階權限裡 👇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1142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創作者經濟 IMO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創作者經濟 IMO
28.3K會員
758內容數
關注各種對「創作者經營」有益的各種話題,例如創作技巧、心態及習慣養成、閱聽方法(輸入)、筆記方法(輸出)、文案、SEO、社群經營、數位行銷、數據分析、不同創作平台比較⋯⋯終而實現創作有價,結成「創作者經濟」的果實。 免費訂閱電子報 https://creatoreconomyimo.substack.com/
創作者經濟 IMO的其他內容
2025/04/18
這家店在「高峰」處設計得精巧,但卻在「結尾」卻失了分寸,我覺得。
Thumbnail
2025/04/18
這家店在「高峰」處設計得精巧,但卻在「結尾」卻失了分寸,我覺得。
Thumbnail
2025/04/11
但如果是一些經歷,一些「WOW Moment」或「Delight Moment」,這些體驗才是最容易被傳播的。
Thumbnail
2025/04/11
但如果是一些經歷,一些「WOW Moment」或「Delight Moment」,這些體驗才是最容易被傳播的。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不知道寫什麼時,翻翻卡片盒筆記的「白板」吧! 電子報是以 Heptabase 編輯,免費試用 7 天,和我們一起寫下 IMO。 歡迎來到【創作者經濟 IMO】繼「週報」與「人物誌」外的第三個專題——「卡片盒筆記」📚 ▌週四發布 如果該時段沒有「人物誌」發布,就留給「卡片盒筆記」連載,每週四上
Thumbnail
不知道寫什麼時,翻翻卡片盒筆記的「白板」吧! 電子報是以 Heptabase 編輯,免費試用 7 天,和我們一起寫下 IMO。 歡迎來到【創作者經濟 IMO】繼「週報」與「人物誌」外的第三個專題——「卡片盒筆記」📚 ▌週四發布 如果該時段沒有「人物誌」發布,就留給「卡片盒筆記」連載,每週四上
Thumbnail
過年前,在第 80 期週報「主編後記」挖了一個坑: 「不是說一張卡片只能寫一件事嗎?那如果有好幾個列點,是不是每個都要分開寫一張卡片?」 這篇文章要來填坑,先看看案例: 歡迎來到【創作者經濟 IMO】繼「週報」與「人物誌」外的第三個專題——「卡片盒筆記」📚 ▌週四發布 如果該時段沒有「
Thumbnail
過年前,在第 80 期週報「主編後記」挖了一個坑: 「不是說一張卡片只能寫一件事嗎?那如果有好幾個列點,是不是每個都要分開寫一張卡片?」 這篇文章要來填坑,先看看案例: 歡迎來到【創作者經濟 IMO】繼「週報」與「人物誌」外的第三個專題——「卡片盒筆記」📚 ▌週四發布 如果該時段沒有「
Thumbnail
閱讀後輸出的靈活切換,《卡片盒筆記》帶來的啟發
Thumbnail
閱讀後輸出的靈活切換,《卡片盒筆記》帶來的啟發
Thumbnail
前言 從以前到現在我都是一個很喜歡學習的人,但後來發現自己的學習有一個比較大的問題,就是「很少輸出」。很少輸出意味著我會輸入很多很多的知識,但是我不太明白如何用自己的方式轉換我所知道的方式輸出。 一直到去年,我所追蹤的知識型KOL-瓦基分享了幫助他很大的卡片盒筆記,我也買了書回來看。但不得不說,我的
Thumbnail
前言 從以前到現在我都是一個很喜歡學習的人,但後來發現自己的學習有一個比較大的問題,就是「很少輸出」。很少輸出意味著我會輸入很多很多的知識,但是我不太明白如何用自己的方式轉換我所知道的方式輸出。 一直到去年,我所追蹤的知識型KOL-瓦基分享了幫助他很大的卡片盒筆記,我也買了書回來看。但不得不說,我的
Thumbnail
日前參加朱騏 老師的《卡片盒筆記線上讀書會》,分享如下 卡片盒筆記是一種知識管理工具,包含3種核心: 用自己的話幫助自己深度思考 一張卡片就是一個知識點 用串連方式,將知識擴大 如何寫卡片筆記 卡片包含3要素 標題 內容 參考來源 在內容部份可以使用2種方式 HQ&A 萬能寫作法
Thumbnail
日前參加朱騏 老師的《卡片盒筆記線上讀書會》,分享如下 卡片盒筆記是一種知識管理工具,包含3種核心: 用自己的話幫助自己深度思考 一張卡片就是一個知識點 用串連方式,將知識擴大 如何寫卡片筆記 卡片包含3要素 標題 內容 參考來源 在內容部份可以使用2種方式 HQ&A 萬能寫作法
Thumbnail
卡片盒筆記術 作者:Sonke Ahrens 你是否有這樣的經驗,在讀完一本書之後,寫下了許多筆記及心得,要用的時候卻派不上用場。 不是我們不認真,而是沒有一套好的系統來幫助我們管理筆記。 以前我寫筆記的方式,就是以線性方式來撰寫,第一章、第二章……..逐條寫下去,但這種做筆記的方法很難被重複利用。
Thumbnail
卡片盒筆記術 作者:Sonke Ahrens 你是否有這樣的經驗,在讀完一本書之後,寫下了許多筆記及心得,要用的時候卻派不上用場。 不是我們不認真,而是沒有一套好的系統來幫助我們管理筆記。 以前我寫筆記的方式,就是以線性方式來撰寫,第一章、第二章……..逐條寫下去,但這種做筆記的方法很難被重複利用。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