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4年末轉向2025年的當頭,做了一段時間的盤點與重整,這是個動盪與來回往復的歷程,情勢的轉變所帶來的新視野會讓明天的自己推翻今日的計畫,這很像在走迷宮,在未找到出口前,神經就處在迷失的緊繃之中。
這體現在重複性的規劃卻沒有進程、做事的過程中感受不到「這是對的」的穩定與踏實、內在無名的躁動,在透過不同途徑展開不同層次的探索後,我漸漸看見自己的焦慮,但「看見」只是開始。
挖掘焦慮的真實樣貌是一段持續的進程,它不是由單一原因所導致、也不是單一因素所構成,甚至在這過程中會因無法走出停滯的困境又無法釋放焦慮的根源,而累積更多的焦慮,形成焦慮迴圈。
開始有轉機是直到我被「沒有什麼是你必須去做的」這簡單的話語所撼動與撫慰時,大腦才終於願意放鬆下來思考「必須」之外的事。
當沒有什麼是我「必須」去做的事情時,「我想要的生命經驗」才變成主軸。
處在焦慮中很難對生活有感知的,更不用說細膩的覺察和感性的流動,所以只有透過「沒有什麼是我必須去做的」鬆開焦慮,讓自己開始有餘裕穩定得接地,才能在「我想要活出什麼樣的生命狀態?」的提問中貼近自己內在的真實、放下已不再受用的信念與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