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係需要灌溉,愛情才能維持
第二種狀況適用的族群是:已經有伴侶,但是還沒有結婚者
第二種狀況的族群乃至待會要談的第三種狀況的族群,適用的關鍵金句就是:「關係需要灌溉,愛情才能維持」。再說一遍:「關係需要灌溉,愛情才能維持」。
過情人節的意思並不是你要和對方變成情侶,因爲你們已經是情侶了,所以過情人節的主要概念就是告訴對方:「我很喜歡跟你在一起,我待在我們兩個人的關係裏會是很好的事情。」或是「你是我的唯一,我們在一起我有了很棒的經驗。」,所以過情人節是一個彰顯關係的主軸。
彰顯關係的主軸它有兩個部分:
第一個就是情人節可以做一些設計跟一些準備,讓這種經驗成爲回憶的亮點。
第二個就是平常的時候,就是剛剛那一句話:「關係需要灌溉愛情才能維持」。
我們不要在情人節的時候才特別地對對方好,而要在普通生活的時候,生命的時間中,不時釋放出一些「我喜歡你」、「我喜歡和你在一起」、「我跟你在一起,感覺很好!」的一種訊號。
這個平時需要對對方法的概念叫做「灌溉關係」,平常要關注對方的需求,它的狀況又涉及愛情的圖像的概念,愛情的圖像可以用一種姿態來描述:兩個人隔着一段距離相互凝視、相互注意對方,把注意力都放在對方身上。就是彼此都看着對方,關注並回應對方的需求,忘了自己的存在。有點像在嬰兒時期,母親照顧嬰兒的態勢。然後在一種喜愛的情緒下,彼此身體自然相互靠近,終致結合,這就是愛情的圖像。
這個愛情圖像只要不離開彼此注視,愛會留存,但是並不容易做到!我們之所以說並不是在情人節才注意對方,要在平常的時候就注意對方,因為是有困難程度的。我們試想,當兩個人決定在一起的時候,不少人是會轉頭離開的,去注意其他的事情,因爲他覺得:「穩了穩了,追到了!」,想像對方是自己的大後方支持著他,所以他要去做他的事情,「伴侶就在後面支撐我!」,就把對方的存在當作是一種陽光、空氣、水,不去注意它。
「不經意」是情感的大魔王
這個自然人性的過程,叫不在意或者不經意。它就是一個兩人感情間的大魔王!因爲不在意,不經意的時候,對方有所變化(比如說換了髮型或穿什麼特別衣服),你都會忽略它,對方就會感覺到你比談戀愛前還不注意我,就慢慢會有感情的裂痕。
所以在平常的時候,要經常就注意到對方的外貌,比如說稱讚對方是大帥哥、大美女或是真心誠意地說「愛你!」、「你是我的唯一」⋯等的情話,這種就是一般灌溉的工作!做好灌溉的工作,包括起牀的時候說我愛你、分開的時候說愛你,不管是這語言上的,肢體上的也可,比如說起牀的時候抱抱對方、摸摸對方的頭,表達感覺到跟你在一起很好,這是平常要做的工作。
再說清楚一點,一對情侶會在一起,因為愛情關係。愛情關係並不是一出現就永久存在,它需要時時灌溉,最好是現場面對面,進行灌溉,做好愛情保養。不然久了的話,愛情關保枯萎,愛情強度隨之弱化,終至消失。
關注對方,投其所好
講回在第一個主軸的部分,情人節的日子,可以設計一些活動,在上述平常基礎上面多一些設計。通常就是投其所好,而要投其所好就是要在普通的時候觀察對方的需求、對方的情緒是什麼,然後帶對方去喜愛的地方,去對方喜歡的餐廳、做對方喜歡的事情,買對方喜歡的禮物。
有些伴侶,不喜歡太突然,所以要詢問對方的意見,然後買給他要的禮物。你可以帶伴侶去逛百貨公司,然後說:「我可以買一件禮物給你,你可以挑一項,只要不超過多少錢就可以了。」,像這樣的設計,就可以過得一個不錯的情人節,一個印象深刻的情人節。
和終身伴侶過情人節
第三種情況的族群:就是和結婚後的伴侶過情人節。
因爲跟伴侶結婚了,要過情人節,這又分兩種狀況:第一個狀況是沒有孩子,第二個狀況是有孩子。
沒有孩子之前,過情人節運行的原則與方法跟前面第二種情況差不多。就是要讓自己伴侶感覺:「你是我唯一的」、「我喜歡跟你在一起」,讓對方產生這樣的感受。唯一有點不同的是,結婚其實是一個生命共同體的確認,因為受到法律上的規範,有所權利義務;而且兩人關係擴大為兩個家族的關係,一些社會習俗及要求都會滲透進來,比如說初二回娘家,因為大部分的人都必須在我們社會文化中存活,所以在對社會文化習俗也要有所考量。所以兩個人結合爲一個生命共同體的時候,就要爲所處社會文化習俗彼此打算。
通常在結婚以後,要有一個認知:已經沒有一個全然個人的事情,你或伴侶的每一項動作、每一個決定都是要考慮對方的感受。比如說去跟朋友喝酒或去飆車,就要感受到對方對這事情的態度,並且把對方感受納入考慮的決定!這是一個生命共同體的概念。
生命共同體的概念還有一些法律的狀況要考慮。最近一個藝人突然死亡,她的財產要進行分配,是否有婚姻,就有法律不一樣的考量狀況。生命共同體還牽涉到另一個常見法律的狀況,就是生命危難或重病的時候,誰來簽醫療同意書,為你的生命走向決定。所以有結婚是受到法律的保障的。有一個愛你、瞭解你的人,在你生命危難的時候幫你做醫療決定,這可能是一個比較合適的事情。
第二個就是育有孩子的狀況,因爲彼此情侶的身份會進化成雙親,「父親」跟「母親」的身份,有了孩子之後,通常情侶的身份會被稀釋掉,也就是說伴侶做為情侶的身份就會被稀釋掉,彼此角色進化成「孩子的父親」跟「孩子的母親」。
這時候有不少人因為專注在父母親角色,而忽略掉了伴侶做為情人的身分。所以在情人節這時候,最好的狀況是回復一下互為情侶的身份,以情侶的考量重心爲主。可以運用孩子來講述你們之間的愛情,讓他們作爲你們兩人愛情的見證。告訴孩子,有我們才有你們,不管是領養的或者是親生的孩子,有我們兩個在一起,有這個「家庭號」的大船在一起,才會衍生有孩子。
適當地告訴孩子,你們的愛情故事,兩人怎麼彼此相遇,後來在一起!或許可以有個主意,比如帶著孩子一起到結婚或者訂婚的飯店吃個東西,慶祝情人節,讓孩子做見證。
孩子還小的時候可能就要另外有一些想法。比如說你們彼此共同買一些東西爲孩子、爲你們的愛情的結晶做一些慶祝,也是情人節過節的方式。但結婚後的情人節的注意力通常會被未成年人的養育情況干擾,而且慶賀情人節方式會隨着年紀的不一樣,因為心境有所不同。
在新婚有孩子的時候,剛開始可能會要求的比較繁複、比較慎重的慶祝活動。等到年紀大了,年復一年的過情人節可能就會有很多回憶可說。到時,情人節可能就是比較簡單的活動,或者抽個小空,兩個人聚在一起約個小會,在河邊散步一下,過個情人節!這個情人節就心滿意足了。
然後共同回憶大家走過的這些年的生活時光和趣事,觀看欣賞陳年相片,聊聊過去的時代跟現在的時代有什麼不一樣(比如說那時候還沒有手機的時代)⋯等等。或者看一些老電影,聽一些老歌都是不錯的慶祝情人節的方式。
孩子隨着孩子年紀的增長,你們也會不一樣。因爲到後來,孩子會離開,所以又會回到兩個人生活,又回到兩個人的世界,這時彼此發展出情人節的特有模式。
(也可以用聽的,收聽「穗波心理師」Podcast ,EP121。內容有些不同)
(類似文章已發表刊登在「女子漾」)
追蹤「穗波心理師」FB粉絲專頁或加入「情感聊天室」可不定時收文章、podcast預告及貓相片
收聽「穗波心理師」podcast(專門談心理的podcast)
點擊「家庭Q&A-愛情、親情的心理師相談」免費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