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夠完食《宛如阿修羅》,個人都覺得很不可思議,畢竟《舞伎家的料理人》有京都我都沒看完(可能因為沒有麵包),亦沒有特別喜歡《海街日記》,甚至連老版的《宛如阿修羅》都沒看過,完全一張白紙地進入狀態,意外!
《宛如阿修羅》四姊妹
小津安二郎的《早安》(1959年)
可能是看到最初劇集呈現的70年代氛圍,很像之前看過小津安二郎的《早安》,覺得饒有趣味?對坊間有些人狠批是枝裕和沒有「與時並進」,把故事改成符合現代(進步女權當道)價值觀的指責,個人覺得既然故事清楚地標明發生於昭和年代,為何要強行配合現代思維去改編?穿著復古戲服的演員,怎可能講現代思維的對白?又不是喜鬧劇或古澤良太風格時代劇(偷嫖XD)
把《宛如阿修羅》當成那個時代的產物,就不覺得有違和。那麼要在令和時代復刻昭和的故事意義何在?大家不知道日本人(尤其主流女性)無論時代如何進步,思維還是活在昭和嗎?!(被打)社會文化研究留給專業人士吧,但相信「不倫」及「(姊妹)雌競」這兩項元素,到現在仍有呈現給大眾省思的意義。
對大齡單身兼獨生女性來說,《宛如阿修羅》最吸引的並非貫穿故事主軸的「不倫」,而是姊妹之間「相爭又相親」的關係,暗地(甚至明裡)較勁,經常互嗆互鬥,但某一方被欺負或傷害的時候,又會為對方挺身而出,這種血緣關係是兄弟/兄妹/姊弟難以出現的狀況吧?
宮澤理惠(中)與尾野真千子(左)飾演相親又相爭的姊妹,右為飾演母親的松坂慶子
根據年齡把四姊妹分為兩組,相對於因為年輕經常互相看不順眼、互相鬥氣的三妹(蒼井優)及四妹(廣瀨鈴),年長組大姐(宮澤理惠)及二妹(尾野真千子)互動更有趣,無論身份(跟別人不倫的寡婦VS懷疑丈夫出軌的家庭主婦),或者如何看待父親不倫(產生同理心VS為母親抱不平),兩位年齡相近的熟女時而鬥嘴、時而一唱一和,讓人很羨慕這種獨一無二的姊妹關係;加上除了疑似出軌外,幾乎完美的二姊夫(本木雅弘),三位成年人的你來我往非常好看,可謂全劇最搶眼的優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