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南火車站到沙崙的等待與搭車時間可以完成一篇心得與朋友們分享 #陪伴即使短暫,也有生命的價值。 生命的存在與否,只在瞬間。一次感冒就能奪走生命,以家長的角度回頭思索與孩子共度的時光,彷彿短短的瞬間,我們反省一下,是否沒有珍惜陪伴的時光,然後孩子就長大了,像充了氣的氣球,飛遠了,想拉著線,又捨不得。珍惜陪伴孩子小的時候,會決定孩子一生的個性,也是我們家長一生最珍貴的價值。 退休後,有時間閒逛公園,某日看到一位爸爸坐在長椅上滑手機,而他四五歲的女兒則在旁邊興奮地跑來跑去,一邊喊著:「爸爸!你看我會跳高高!」女孩一次次地跳起來,滿臉期待地望著爸爸,然而爸爸只是「嗯」了一聲,視線沒有離開螢幕。過了一會兒,小女孩停了下來,低著頭,安靜地坐到爸爸旁邊,吵著要玩手機遊戲或看影片,接下來可想而知的畫面是父女倆進行可以與不可以的攻防戰,當然,父親贏了,繼續玩手機,女孩呢?撅著嘴,交叉晃著小腿坐在長椅上,陪著父親,但卻不再跳躍了。 孩子興奮地完成自以為的成就畫面,只希望爸爸看她一下,獲得簡單的鼓勵「妳好棒」,原本充滿活力的孩子,因為一次次得不到回應,慢慢學會了不再期待。我們家長習慣性地忽略孩子的舉動,孩子在日後一樣會忽略家長的感受,你想要他分享內心世界的機會,已成緣木求魚。 #爸媽的選擇,培養孩子看待世界的方式 時間是公平的,家長養育孩子在就學時間都一樣多,但有些孩子長大後陽光自信,而有的孩子充滿不安與壓抑?關鍵在父母如何運用這些時間,塑造孩子成長的家庭環境。 我們家長來試試同樣的睡前五分鐘,如何懂得把握,結局會差距卻很大: A家庭:睡前的溫暖時光 小浩的媽媽,每天睡前都會陪他聊聊一天的事情。 媽媽:「寶貝,今天在學校發生了什麼好玩的事嗎?」 小浩:「今天老師教我們畫畫,我畫了一隻超酷的恐龍,老師還誇我畫得很像呢!」 媽媽:「哇!那你一定很得意吧?」 小浩:「嗯!」 媽媽:「寶貝,你今天真的很棒!媽媽為你感到驕傲。」 小浩笑著點點頭,然後開心地睡去。這樣的對話,讓孩子知道,他的感受被看見,他的重要時刻有人分享。 B家庭:冷漠的睡前習慣 小彤的爸爸,習慣在孩子睡前滑手機或處理工作。 小彤:「爸爸,我今天畫了一幅畫,老師說很棒喔!」 爸爸(眼睛盯著螢幕):「嗯,乖,趕快睡覺,你已經過了上床時間。」 小彤悄悄地把畫收進書包,沒有再說話。 #孩子學會開口說自己的事,將來父母家長就能聽得到更多心事,若孩子選擇把心門關上,用時間上了銹,將來要孩子打開心門,不也要花更多除銹的利器與時間,也有可能心門不再開啟。 #假日的選擇,決定了孩子的未來態度 孩子的週末假期,與家長休息如何調配? 假日的露營、騎腳踏車,玩球或是一起烘焙點心。是建立家庭合作、分享,珍惜與家人相處的時光。若你總是說:「你自己玩吧,爸爸媽媽有事忙。」孩子長時間缺少與家人的連結。長大後心裡的話寧願跟網友說,也不願跟家人分享。孩子對父母能記住的,不是金錢,而是陪伴的溫度。有位媽媽分享,兒子上小學後,開始學著存零用錢。天真地問:「媽媽,我存了這麼多錢,可以買回以前你陪我玩的時間嗎?」我們無法改變時間的流逝,但可以選擇如何運用這些瞬間,讓它們成為孩子內心最溫暖的記憶。 當你回頭看這些歲月,你希望孩子記得的是什麼?是冷漠的回應,還是溫暖的擁抱?生命的瞬間或許短暫,但我們可以讓這些瞬間,成為孩子一生中最重要的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