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大夫的門診中,彷彿是一幀幀人生階段的縮圖,有來看備孕的夫妻,有新生兒的感冒,有需要轉骨小孩,也有調經的少女,再有更年期的婦女…
對於從備孕中一路顧到誕下寶寶之後的夫妻們,我都會很開心地恭喜他們,那種新生命的喜悅,尤其是當你見證一路孕產的艱辛,真的會覺得這一種奇蹟!!
然而,有天我看見一位新手媽媽疲倦的走進診間,眼眶泛紅,擒住淚水,爸爸對著我說:醫師,可以幫幫我妻子嗎?
媽媽低聲說:我不知道,我就是想哭,尤其是聽到寶寶哭時,煩躁.生氣.疲倦.難過…會一股腦地衝出來…
我意識到,那是產後的情緒障礙~
很多人下意識會覺得,這是不是隊友問題,但在我細細詢問後,爸爸會主動承擔,連婆婆都會輪流夜間顧寶寶,所以…媽媽就更難過了,因為她不知道為什麼,她還是情緒很低落…
雖然我頭腦跑過以下很多內容…
產後情緒障礙的生理因素是因為荷爾蒙的急速變動,懷孕期間雌激素增加10倍,其他包含黃體素,甲狀腺素,血清素…等等都處在高濃度,但生產後,這些濃度都會迅速降低,甲狀腺功能暫時減退,因此可能會食慾減低,甚至有失眠等狀況。
而產後情緒障礙的嚴重程度有三大階段:約80%的產婦,在產後10天內,都會有產後情緒低落 (Postpartum blues 或 Baby blues),但通常2周後就好了,然而有15%-20%的產婦,會超過2周以上的低落,便是產後憂鬱症,甚則0.2%持續數個月以上且影響生活,稱為產後精神病[1]。
**我產後憂鬱嚴重嗎?=>可以測看看
https://dep.mohw.gov.tw/DOMHAOH/cp-4908-70179-107.html
考慮心理與社會因素後,若仍無法改善,通常西醫第一線會以選擇性血清素再吸收抑制劑 (Selective 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s; SSRIs)為優先考量,部分過度焦慮者,會給予抗焦慮劑(例如Clonazepam,Lorazepam)。然而產婦需要哺乳時,則就要好好考慮,因為目前的抗憂鬱藥都有可能會經體內代謝分泌至乳汁中,影響寶寶[2]。
-------------------------------------------------------------------------------
雖然,有很多內容在腦中奔跑過....
但,我只跟媽媽輕輕說了一句:沒有人天生就會當媽媽,你只是需要時間,聽懂寶寶的話語,了解寶寶的需求,這是一個過程,你已經很棒了!!
同時也跟爸爸說,多帶老婆出去走走,尤其是找”同年齡層”,也一樣正在經歷育兒的朋友們,聊聊天~因為,你們並不孤獨。
(同年齡層,我大概強調3遍,因為不同時代的育兒方式,真的不同,在這脆弱的情緒狀態,找長輩們不一定是好的時機…)
而後,問診把脈,敲下鍵盤…
中藥是一個既可繼續哺餵母乳又可調整媽媽生理狀態的好選擇
綜觀近代中醫用於產後憂鬱症的方向,大約有四大拼圖:
1.疏肝健脾2.寧心安神3.氣血雙補4.滋腎填精
每個方向都有代表方劑與相關研究:逍遙散,柴胡疏肝湯,甘麥大棗湯,歸脾湯,解鬱湯,養心湯,毓麟珠…等。需要中醫師評估新手媽媽的身體狀態是處於四大拼圖中,哪個部分較缺少,用藥物重新達到平衡,而這些研究中,也發現同時能提高荷爾蒙,例如滋腎填精中藥(仙靈脾、肉蓯蓉、菟絲子、黃精、生地黃),能提升甲狀腺功能,而疏肝健脾中藥(逍遙散、甘麥大棗、百合地黃湯)能增加血清素。從裡而外,慢慢幫助產婦們,一起學習做媽媽,同時又不擔心哺乳時影響寶寶。
看著夫妻倆,慢慢步出診間的同時,我真的由衷希望,中藥能讓這個學做母親的過程,走的更溫柔,更堅強。
[1]Cox JL, Holden JM, Sagovsky R. Detection of postnatal depression. Development of the 10-item Edinburgh Postnatal Depression Scale. Br J Psychiatry. 1987;150:782-786.
[2]Kristensen JH, Ilett KF, Hackett LP, Yapp P, Paech M, Begg EJ. Distribution and excretion of fluoxetine and norfluoxetine in human milk. Br J Clin Pharmacol. 1999;48(4):521-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