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前來小7買咖啡,就看到兩位大叔滿桌啤酒大聲嚷嚷「拎杯謀拎袂奏」(台語:不喝酒不會做),然後開始大談這場案子都是要靠他如何如何……看看手機顯示早上七點四十五分!距離上工沒剩多久時間卻滿身酒味
這樣的師傅就算技術在好,你敢用?
這種「不喝不會做」的模式有很多版本「不抽菸不會做」、「不吃檳榔不會做」、「不爽不會做」(連情緒勒索都來了!),當然像這樣的人或許在早期學徒階段也是受到這般教育,但是最重要的還是要看自己本身是不是能夠看得夠清楚
“ 你來工地那麼辛苦是為了什麼? ”
就是為了跟老師傅拉近關係而開始沾染這些習慣嗎?如果工班裡有這樣的人存在,而且還超過半數,那你應該馬上離開,代表這個團隊的氣息就是如此,煙、酒、檳榔已經變成內部溝通文化,或許你會說我就立志當那位出淤泥而不染的傢伙,有這樣的意志力我佩服你,但是轉換工作環境比你強忍壓倒自己最後的底線容易多了,要學習技術跟工法其實有很多地方都可以磨練,不用遷就於讓自己感到委屈而配合來一杯酒或來一口煙,案場偶爾看到很菜的學徒提著黑色塑膠袋衝忙的跑上跑下,少買了煙啦,我是說要25號,還缺一包檳榔,要買轉角那攤的比較好,還要金牌的一手,「拎杯謀拎袂奏」(又出現了)
這樣的工作環境充其量是師傅本身習慣不好,我最不能接受的是他要求學徒跟著他一起累積壞習慣,像是「戴口罩怎麼做事?」、「戴手套做沒有工作啦」…..在煙幕瀰漫現場聽到類似對話都會在心中產生許多惋惜的聲音
怎麼會遇到這樣的人?
也是像這樣的師傅讓人對於藍領階層多了些輕視與貼標,其實案場也有負責任又不煙不酒的資深工作者,搭配專業的技術跟敬業態度,渾身散發出強大的磁場,讓人除了信任更是充滿敬佩,就是帥!如果大多數的老師傅都可以以身作則樹立典範,相信做工的年輕人會增加,勞動者也會找到屬於自己的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