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總是渴望趨吉避凶,我們如果能夠減少災害發生的機率,就等於向幸運之神更靠近一步。在《窮查理的普通常識》一書提到查理‧蒙格的名言:「如果你知道自己會死在哪裡,那就永遠不要去那裡。」核心概念是,避免風險就是好運氣的開始。
本書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建議我們如何調整思維和心態,幫助我們避免意外、受騙和職場小人三種不幸,讓新的一年能夠時來運轉、逢凶化吉!
一、如何避免意外
我們通常認為意外是不可預測、無法控制的。但意外真的只是天注定嗎?其實有許多不幸的事件往往是人為造成的,可以透過改變習慣來預防。
我們來看一個慘痛的案例。
2014年,美國一名年輕爸爸賽思,因為太太臨時有事,委託他開車將一歲多的兒子載去托兒所。他一邊開車,一邊想著等會兒到公司要做的事情,一個閃神,錯過了前往托兒所的路口。
他心想:沒關係!我先買杯咖啡,等會再折回去托兒所。
於是他按照以往每天的習慣,買好咖啡、開車、停車,到公司忙碌了一整天。直到下午五點多,他到托兒所準備接小孩回家,園長說:你兒子今天沒來啊?
凱爾本來還很困惑,忽然驚覺不對,趕緊衝到汽車後坐,發現兒子被他遺忘在車內,一整天下來早已經被悶死了。
這是多麼令人心痛的悲劇啊!
根據統計,這樣的「熱車嬰兒」(hot car baby)事件在美國每年將近有40起。為什麼這些父母親會因為「不小心」而犯下這種嚴重錯誤呢?
💙主要原因有三項
1.睡眠不足:當睡眠不足時大腦容易造成恍神、神智不清醒。
2.壓力太大:當同時處理很多件事情時,大腦容易超載,出現分神和分心的狀況。
3.大腦「省電」模式:是指大腦為了節省能量,會將習慣「自動化」,熟練之後,不需思考就能夠順暢進行,因此容易忽略一些我們本來想要記住的事情。
💙如何破解容易分心的狀況
1.充分休息:如果需要開車時可以嚼口香糖,咀嚼的動作可以促進頭部的血液循環,達到提神醒腦的效果。
2.委外提醒:設定手機提醒功能通知,或事先告知朋友、同事,某個時間務必打電話提醒自己。
3.放「蟲」干擾:學資訊的朋友應該都知道,當程式有錯誤時,要找出問題錯在哪裡,稱為「抓蟲」(Debug)。
當你要讓自己記得某一項重要的事情時,可以預先放一隻「蟲」來擾亂自己的慣性。
例如剛才開車送小孩的例子,當你將小孩安置在後座時,可以刻意將手機或筆電包放在兒童座椅旁,或將小孩心愛的玩偶放在副駕駛座,改變原有的流程,這樣就不容易忘記了。
二、如何避免受騙
根據2022年的統計,台灣一年的詐騙案件高達近三萬件,其中愛情詐騙達1,442件,財務損失高達2.7億元新台幣!專家研究,許多騙子的話術都很老套,但是為何人們還是容易上當?
💙三個人性的心理盲點
1.控制錯覺:人們有想要控制的天性,越是無法控制的事情,越容易相信可以控制。
舉例當我們擲骰子的時候,很多人會覺得,如果丟用力一點,或是吹一口氣,點數可能會比較大;如果丟輕一點,點數可能會比較小。因此當人們無助徬徨時,反而容易求助一些靈媒或算命,希望能夠取得控制權。
2.主觀誤導:一位大學心理系教授,在班上發了一份心理問卷,一週後每位同學都獲得一份教授量身定作的性格評估報告,內容摘要如下:
「你是一位很會自我反省、甚至會自責的人。你其實隱藏許多潛能有待開發,只是因為某些原因讓你無法發揮。你善於獨立思考,沒有證據絕對不會輕易相信別人。你渴望安穩的生活,也知道自己擁有哪些能力,但是偶而還是會想追求一些不切實際的夢想…。」
同學們收到評語後,都覺得準確度高達85%,後來教授讓大家彼此交換,才知道每個人的評語都一模一樣。而且這些評語竟然是從一本占星學的書上抄來的!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現象呢?研究發現,詐騙者塑造成權威的形象,並給出「量身打造」的說詞,更容易獲取信任,讓受害者產生「對號入座」的想法。
3.確認偏誤:我們總是習慣看到自己想要看到聽到的,自動忽略那些不符合我們內心標準的訊息。
心理學有一項「安慰劑」研究顯示,安慰劑沒有任何藥效,卻能達到實際藥物90%的效果,即使標明「這是安慰劑」,改善效果仍然高達66%。
因此除非自己願意想要改變,否則就算是事實證據擺在眼前,人們依然堅信自己是對的。
💙如何避免被詐騙
1.養成批判性思考的習慣:秉持不輕信、不衝動、不求快三個原則,避免受到對方情緒的操縱,理性查證,延遲決策的時間。
2.用宏觀取代片面資訊:以網路交友為例,將對方發來的照片,用 Google「以圖搜圖」功能來查證照片的真實性。
同時多提問對方問題,並紀錄下來,如果有一些對方不願意正面回應或前後矛盾的地方,你就應該提高警覺。
3.風險評估:投資型詐騙經常利用人們見獵心喜的貪念心態,鼓勵我們只要再付出一點點就可以獲得高倍數的報酬,這時候不妨給自己澆一桶冷水,如果投資下去,結果不如預期,我該怎麼辦?尤其是封閉型的社群或APP,資訊不對外不透明,更要小心。
三、如何避免職場小人
你經常「犯小人」嗎?在職場中的「小人」通常指的是那些擅長操弄人際關係、暗中使絆子、表面和善但背後算計你的人。他們可能是你的同事、上司,甚至是你的部屬。
金庸曾說: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恩怨情仇在哪個環境都有,但是我們可以透過調整心態,盡量讓自己安身立命。
💙避免犯小人的四個技巧
1.看清局勢:寧可不合群,也不要選邊站。如果職場環境屬於一言堂或各自抱團成群,小人通常會偏向以團體意見為主。當你有不同於團體的意見時,你心理要很清楚,小人很容易見風轉舵,表面對你的支持通常不可採信。
2.建立界線:不探人隱私,也不要傳八卦。如果你不想被捲入這些宮鬥紛爭,你必須建立「中立國」的無害形象,與小人保持一定的社交距離。多和其他同事建立友好關係,作為你的人脈後援系統。
3.情緒控管:不要在背後私下批評或抱怨公司的人事物,這些素材很容易被誇大,成為小人背後捅你一刀的把柄。真的需要溝通不妨面對面有話直說。集中精力做好自己眼前的工作,提昇自己在公司的地位創造價值,才是最佳的生存之道。
4.成果透明化:重要的會議決議、文件資料、郵件往返對話等,都要養成「凡走過留下痕跡」的習慣,一方面有助於讓主管知道你的貢獻,另一方面是以防萬一,如果小人要造謠或栽贓時,你有足夠的證據保護自己。
我個人認為,從長期的職涯發展來看,真正能決定職場發展好壞的還是個人的良好工作態度與專業能力。
職場上的小人擅長混水摸魚和耍心機,但這種手段通常無法維持太久,因為公司最終還是要求每個人的績效和貢獻度。
正確的心態是不隨之起舞,我們的生活不該被別人掌控。
與其花時間對抗小人,不如專注於提升自己的職場專業能力,讓自己的價值無可取代。
結語
天災無法控制,但我們可以選擇不要在颱風天出門;人為的意外可以預防,我們可以控制容易造成分心分神的要素,降低災難的發生率。
當你自以為天上掉下來一份賺錢機會或是真命天子出現時,不妨負面思考一下,把自己抽離出來,用好朋友的立場看看自己這段時間發生的狀況,你會給自己什麼樣的忠告?
至於職場小人,我們必須認清:人脈的本質是價值的交換。當你擁有越高的價值,同時懂得分享和回饋時,小人自然不會與你交惡。
誠如作者所說:瞭解心理學,是為了讓人們更理解自己、進而採取正確的行動。
如果你想要變得更好,那麼多多運用心理學的方法,可以讓工作和生活變得更順心如意。
讓我們換個角度、換個心態,幫自己轉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