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嗎?台灣正在上演一場「銀色海嘯」!今年2025年台灣65歲以上人口正式突破20%,也就是說,你走在路上每五個人有一位是老人,這股趨勢的背後,帶來的是將近三兆元新台幣的經濟規模。
不管是開發新商品或服務,還是對於銀髮族客戶的應對進退,誰能真正瞭解銀髮族的心,誰就能獲得打開銀髮寶藏的鑰匙!
💎破除三大迷思
企業通常談到銀髮商機,都有一些既定的印象,而這些偏見往往會造成企業的誤判,舉以下三個常見的迷思:
(1) 銀髮族很有錢而且捨得花錢
事實是,銀髮族有錢,不但在意價格,更在意花錢「花得值不值得」。
(2) 銀髮族的消費是依照「年齡」而定
事實是,消費模式取決於生活的「變化」,例如退休、空巢、心態的轉變,這些轉變會影響他們是否產生消費。
(3) 一個商品服務可以滿足全部人
事實是,銀髮族是一個多樣化,由「小眾族群」組合的集合體,商品服務必須多元化、客製化的設計。
💎如何瞭解銀髮族的心理?
想要找出真正的銀髮族需求,首先要瞭解銀髮族有「三不困擾」的心態,所謂「三不困擾」指的是不安、不滿和不便。
舉個例子,65歲的黃阿姨鼓起勇氣走進可爾姿(Curves)健身房,她心裡七上八下的想著:「這些器材會不會太難操作啊?」
店長微笑地請她坐下,沒有急著推銷課程,而是泡了一杯茶,輕鬆地和她聊天說:「阿姨,您為什麼想來我們這兒呢?」後來黃阿姨放下戒心,才說出真正的心聲:「我兒子半年後要結婚,我想重新穿旗袍當個漂亮的媽媽!」
店長馬上請黃阿姨親自體驗油壓器材,黃阿姨驚喜的說:「原來健身器材這麼輕鬆啊!沒有想像中的可怕!」後來店長幫她量身訂做一套腰部雕塑課程,黃阿姨開心的付錢買單。三個月後,她的腰圍瘦了兩吋,還交到了一群好姐妹,逢人就誇說:「可爾姿讓我重拾自信!」
📗從以上的成功案例,我們以「三不困擾」來分析:
1. 不安:可爾姿採用低負荷的油壓器材,降低銀髮族的不安全感。
2. 不滿:沒有男性、沒有鏡子,課程只要短短30分鐘,改變了中高齡女性對於一般健身中心男女混合運動的負面印象。
3. 不便:店面通常設置於社區巷弄內,空間較小,女性銀髮族走路就能到,安排上課時更加方便。
💎如何挖掘真正的銀髮族需求?
作者特別提醒我們,一般常見的市場調查方式,結果往往高達90%是錯誤的!現有的數位市場調查容易產生憑空猜想、隨便勾選、不發表真實意見等三大缺點,那麼該如何改善市調的效果呢?
📗破解的作法:
1. 實際觀察
從實際的操作和體驗中,觀察銀髮族的真實反應,個別化詢問其感受、覺得好或不好之處,才能得到真正的反饋。
2. 聆聽需求
銀髮族喜歡口語表達感受,勝過問卷中制式的勾選回答方式。建議製造商直接面對面或設置客服中心,能夠第一手掌握銀髮族的問題和反應,得到他們實際使用的心聲。
3. 換位思考
想要設計銀髮族使用的產品,切記不可一廂情願。
舉一個我實際發生過的慘痛案例,我之前服務的科技公司,想要研發一款跌倒偵測器,只要老人家發生跌倒的情形,裝置就會馬上通報。經過工程師不斷測試研究,終於研發成功。
當我們實際請銀髮族長輩試用時,發現根本沒人想戴著出門!一位阿嬤直接說:「如果我戴著這個手環和腳環去菜市場買菜,人家還以為我是不是有什麼問題呢!」
📗這次失敗的開發經驗,讓我學習到:
1. 技術再厲害,不符合使用習慣就是白費力氣。
2. 銀髮族在意的是「看起來不顯老或不像病人」。
3. 用「優雅時尚」來包裝「銀髮族專屬用品」的隱形設計,接受度才會提高。
💎中年之後的心理四階段
銀髮族消費的最大阻礙,往往不是價格,而是心理障礙。他們對於健康、病痛、甚至未來的照護問題感到不安,再加上長期養成的節儉習慣,消費行為自然變得更加謹慎。
📗什麼樣的商品或服務可以觸動銀髮族的心呢?
《熟年大腦的無限潛能》一書作者、美國老人學專家吉恩·柯翰博士(Gene D. Cohen)研究指出,中年之後會產生四個心理階段:
1️.重新評估時期(40-50歲)
這個階段想的是:我的人生就這樣了嗎?邁入中年的人們會突然意識到人生的有限性,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目標與選擇。
2️.解放時期(50-70歲)
這個階段想的是:現在不做更待何時!當養兒育女、照顧父母的責任告一段落,工作型態或家庭生活同時可能發生重大改變,帶來更多的自由與可能性。這段時期非常重要,是含金量最高的黃金時期!
3️.總結時期(60-80歲)
這個階段想的是:讓我分享人生智慧。銀髮族熱衷於向他人傳達自己學習到的人生智慧,並享受與家人、朋友共度時光的幸福感。
4️.安可時期(70歲以後)
這個階段想的是:如何優雅謝幕。到了這個時期,銀髮族習慣回顧一生,思考自己的核心價值觀與人生意義,並希望以平靜和滿足的心態度過剩餘歲月的每一天。
💎解放時期的三E元素
企業該如何設計商品,才能促使銀髮族產生「解放型消費」呢?
📗關鍵在於掌握「三E」元素:
1.興奮新奇(Excited)
振奮型消費引發銀髮族對新體驗產生期待感。
退休的孫阿姨今年60歲,經過好朋友推薦,決定參加台三線深度旅遊團。
一早起來跟著客家阿婆學習怎麼摘茶葉;下午學習親手將白布浸入藍色染缸,學習藍染手作;還和同年齡的團友們一邊聊天一邊搗芝麻、喝客家擂茶。
孫阿姨驚喜地發現,慢下來體驗生活,反而能看到更多風景,接下來她還想報名原住民部落的深度之旅,繼續下一場新奇的探險。
企業主不妨想一想,什麼樣的商品可以產生「想讓人生重新來過」或「現在不做更待何時」的想法?
2.成為當事人(Engaged)
讓銀髮族產生參與感和主導感。
舉例旅遊業者在設計行程時,讓銀髮族參與其中,同時搭配同年齡的客人一起互相支持,可以增加參與感,還能產生擴散效應,吸引更多志同道合的同齡人一起參與。
3.勇氣活力(Encouraged)
當銀髮族被激勵、產生感同身受的感覺時,產生消費行動的意願會大幅提高。
舉例當張惠妹唱起重新錄製的代表作《姐妹》時,55歲的林媽媽感動得對老公哭著說:「這是我們第一次見面時跳的主題曲啊!」她立刻刷卡搶購高雄場的門票,用行動支持找回青春活力時的自己。
從阿妹、張學友到王菲,這些「回憶殺」的演唱會可以證明,引發懷舊感動是個好商機。
💎結語
理解銀髮族的心,才能掌握銀髮商機
銀髮族並不是沒錢,而是更注重「值不值得花這筆錢」。想要他們買單,必須讓他們覺得買到「高價值」而不是商品功能,這才是讓他們願意消費的關鍵。設計銀髮商品和服務時,必須從理解銀髮族的心態出發,解決「三不困擾」。
「解放時期」的銀髮族是含金量最高的族群,這個階段的他們渴望探索新事物和自我實現。商品想要打動他們,可以融入「三E元素」。
銀髮產業的發展,不僅能為銀髮族提供更好的服務,也能創造更多年輕人的新就業機會。希望這本書提供的觀察與建議,能為想進入銀髮市場的業者帶來啟發,用更貼心的方式開拓這個充滿潛力的藍海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