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財富是這樣養成的》遠流文化
不求一夜致富,至少別讓自己變成「金融文盲」!
-
韓國暢銷財經書《財富是這樣養成的》作者John Lee曾在美國任基金經理人、活躍於華爾街,取得讓韓國綜合股價指數年平均超額收益10%的成果,回到韓國後,致力改變其「投資文化」,五年內舉辦了超過一千場演講,力求協助大家擺脫錯誤的金融知識,並設立青少年、主婦投資俱樂部,可謂為了扭轉韓國的投資風氣不遺餘力。
這本好讀的財經書,主旨可簡化為一句:
「開始投資吧!」
投資,讓人人都有機會財務自由。
-
從作者分享可知,原來韓國跟台灣一樣,許多人都有「不能碰股票」的舊觀念,誤認「投資」等同於「投機」;加上許多人認為橫豎買不起房、無法發財,不如去旅行、買喜歡的東西獲取小確幸…
但,這也將成為扼殺你獲得自由的原因!
臺灣的觀念在這幾年則已改變許多,越來越多人明白投資股票之必要-讓錢為你工作,而非耗盡心力為錢工作。
適時進行「財務健身」,維持必要支出,將餘裕轉入投資,會讓未來的你擁有選擇自由,無後顧之憂。
-
根據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研究報告,因「經濟關係」而無法退休的國家排名,韓國高居世界第二,老年貧困、老年自殺的機率也是最高,泰半積蓄都耗在補習費或子女結婚基金,無怪乎「下流老人」的出現;
作者觀察,3大無法累積財富的癥結:
1.奢侈生活
讓自己「過得像富人」,實際上只是加速未來條件的惡化。
2.汽車花費
大眾運輸方便之處,沒有養車必要。
3.鉅額補習費
關於韓國的補習文化,曾聽熟習韓國的 斑比學姊 分享,
首爾有些孩子甚至半夜得繼續上家教…
乍聞真是差點驚掉下巴,近乎病態的升學主義,好可怕!
作者認為,比起把錢拿去補習,若孩子明顯不是讀書的料、不愛讀書,
不如把補習費放入投資,畢業後就能有一筆創業基金!
-
顯然韓國人真的花了很多錢在補習,佔了許多篇幅,作者提的關鍵問題,確實我們值得思考:
你讓孩子升學的最終目標,
是期待他走向財務自由的「資本家」,
還是成為「勞動者」呢?
考上好大學、最終進入好公司,終究成為勞動者,會不會一開始就教導金融、行銷知識,提供創業點子,向資本家邁進比較好呢?
當然,這些都是選擇,即使勞動者、仍有成為資本家的機會,那就是投資股票-成為你喜歡的公司股東。
作者的提醒,是希望大家慎防捨本逐末;讀書不是人生的全部,喜歡就全力以赴,沒那麼喜歡就適可而止,把錢錢拿去投資,同樣能與世界競爭!
不然,花那麼多錢去補習,發財的不是學生…而是補習班啊!
-
比起到補習班教的知識,作者認為富人不僅在自己領域有成就,亦了解金融,他分享美國富豪4共同點:
1.高道德感
2.強烈好奇心
3.國高中就有賺錢經驗
4.自幼投資
巴菲特就是這樣的例子~
提早開始,用時間累積財富!
.
比較意外的是,日本頻繁被作者用來當成負面例子,認為日韓雖發展快速、卻很多金融文盲,特別不認同財富與銀行存款、不動產綑綁,像日本利息已然呈現負值,錢途堪憂,與其投資在房地產等保本型商品,把餘裕投入資本市場,才能帶動整體經濟。
作者舉實例證明:
自1999/01-2019/11,
以首爾房價來看,漲幅高達252%
然而,韓國綜合股價卻高達568%
具代表性的三星電子-更超過三千%!
長期來看,企業獲利還是能勝過通膨,書中還有許多投資偏見、迷思,與作者本身的見解,推薦小白閱讀~
不管選擇股票或基金,重要的就是-
開始投資!慢慢實現你的財富自由💗
#2025好書推薦/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