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地試著度過四季的生活,日常的生活、拋卻由於習慣而生出陳舊之氣的生活習慣,走到另一地去過日子,重新找回生活在世間的新鮮感受。」
「生活這件事呢,不是社交應酬的那種形式,是吃飯、穿衣、走路、睡覺,如同度過家常日子那樣的,我想要更加深入本島人的生活。」
《臺灣漫遊錄》譯本獲得美國國家圖書獎翻譯大獎,感謝文學獎項總是領我有機會認識不同的作家,首讀楊双子作品,走進南進時代為背景,以飲食作為篇章,寫內地人(日本)及本島人(台灣)間情感、幽微的互動。
書中主角千鶴子是一名作家,來到台灣旅居,由通譯王鶴子伴隨她,他們一同探索台灣的美食,也因爲身份的差距,所謂的「友情」而有了微妙的轉變。
非常喜歡的部分有楊双子寫飲食,有些食物是我鮮少再吃的台灣菜,例如米苔目、菜尾湯,作者描寫製作過程仔細但不無聊,寫千鶴子飢腸轆轆的模樣,也讓我邊讀著也邊喚起我肚子裡的小怪獸呢,好想來一場台灣美食巡迴之旅。
通常寫飲食最容易連結親情(親情我比較沒有共鳴 ^^“),這本小說寫兩個女子間的友情,因為當時的政治關係,日本人與台灣人真的能做「摯友」嗎?答案就留給大家去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