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以音樂為題旨,用樂音來交流!「2023卓越盃國際音樂交流音樂會」各地愛樂人(下篇)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2 分鐘

❝ 妥善規劃與安排時間,讓生活井然有序。❞ —錢祥平

錢祥平 大提琴獨奏 圖/EIMOC 卓越盃國際音樂公開賽

錢祥平 大提琴獨奏 圖/EIMOC 卓越盃國際音樂公開賽

父親是鼓手,母親主修作曲,祥平無疑是來自音樂家庭的孩子,自幼即在充滿音樂的環境中成長,耳濡目染。外加上和媽媽一樣,都喜歡大提琴的音色,於是自就讀幼稚園大班開始,他便結下了與大提琴一路牽絆至今長達近十年的緣分。

回想起音樂學習路上曾歷經的挫折,年僅 14 歲的祥平,卻有著成熟的回應,他與我們分享,自己曾經因為在時間不足情況下要準備起一場演奏會,僅兩週時間卻得完成三首具一定難度的小品,時間緊,任務重,一度感到非常吃力,有想更換曲目或甚至全盤放棄的念頭,但思及熊士蘭老師的悉心指導,以及老師曾經鼓勵他的一席話:「縱使時間很緊張,若能全力而為,那麼練習到多少的百分比,都會成為多賺的經驗值。」於是,轉念一想,放棄不得,「為何要這樣就選擇放棄?拚就對了!」在祥平身上,那種清晰可見的企圖心與積極,也深深感染著我們。

至於在這件事上的收穫為何?祥平認為是「時間管理能力」,的確,學音樂,除了絕非輕鬆愜意之事,除了須持續精進音樂能力,還得兼顧校內課業,課後更有許多音樂會、音樂比賽等活動,掌握時間,勢必是每個習樂孩子都會面對的挑戰,那之後,他學會了妥善安排自己的時間,寶貴的一課,得來不易。

問及祥平一家人是否有什麼音樂學習密技能和我們分享,祥平認為「多聽多唱」是不二法門,藉由唱來幫助旋律線條,找出樂曲該有的表情;學音樂出身的祥平媽媽則認為,當孩子身處低潮期時,身邊有具備清晰思緒的大人陪伴,做孩子堅強的堡壘,是很重要的!此外,祥平媽媽也分享,豐富的旅行經驗也能讓孩子對於不同國家的文化背景有更深層次的認識,真正浸淫於文化底蘊中,對音樂的認識便能不再侷限於想像,進而轉換為體悟的可能。

❝ 讓藝術成為面對學習壓力的甜蜜調劑。❞ —陳宜群

陳宜群(Elisa Rossetti) 聲樂獨唱 圖/EIMOC 卓越盃國際音樂公開賽

陳宜群(Elisa Rossetti) 聲樂獨唱 圖/EIMOC 卓越盃國際音樂公開賽

本次音樂會中表演聲樂獨唱的宜群(Elisa Rossetti),回憶起當初愛上音樂的原因,她用生長背景一句道破,做了讓大家都「秒懂」的解釋:原來宜群「自幼生長於義大利」。

果然,浸淫在歌劇的故鄉那種「視音樂為生活之必需」的氛圍中,光是當地居民中再不過的日常地點—教堂、街頭等地,便時常有接觸古典樂的機會;外加上天生利於演唱的先天條件—宏亮的聲音、適合演唱的身形,以及亟具辨識度的嗓音,在許多聲樂家的鼓勵下,自 12 歲開始學習聲樂這門藝術,也在校內積極參與合唱團,累積經驗與台風,一路走向比賽。

只是,熱愛演唱又天生擁有一副好嗓子的她,也難免在學習成果不如預期,或是自覺上台時表現不佳等情況,失去動力。

當孩子面對自信心被挫折影響時,宜群媽媽與我們分享,透過加強練習來克服學習瓶頸固然要緊,但也別忘了「適時的放鬆」也同等重要!

她會帶著宜群多看看生活中聲樂以外的各類表演藝術,像是音樂、電影、戲劇,不僅可以向那些藝術家們看齊、學習,還可以多感受生活中的美好,休息一下,充飽電,再出發!

❝ 回想表演的美好一刻,忘卻背後的辛勞付出。❞—詹明敏

詹明敏(May CHAN) 小提琴獨奏 圖/EIMOC 卓越盃國際音樂公開賽

詹明敏(May CHAN) 小提琴獨奏 圖/EIMOC 卓越盃國際音樂公開賽

每年都不會缺席卓越盃系列賽事的明敏,用燦爛的笑容和我們分享,對於今年獲邀 2023 卓越盃國際音樂交流音樂會感到既興奮又期待!但當論及音樂時,她的神情顯得無比專注。

對於比賽和演出,明敏會為自己設定明確的目標並積極趨近;而當面對比賽成績不盡理想時,她會將注意力集中在思考自己是否還有哪些不足,並要求自己一次要比一次做得更好,被問及不會因為沒達到目標為此難過嗎?

她十分淡定地回應:「我會讓自己難過五分鐘,況且勝敗乃兵家常事,比賽這種事,習慣就好!」在明敏的身上,你很難不感受到自帶超乎同齡孩子的成熟氣息,以及穩定的大將之風。

明敏成熟穩重的想法,令人驚訝。

但明敏媽媽笑著說,練琴過程是枯燥乏味的反覆,孩子偶爾有想偷懶的想法是人性,當明敏偶爾有想耍賴的時候,她會十分有技巧地引導孩子透過回想起在舞台上表演的美好回憶、與同儕們一同玩室內樂和樂團的快樂點滴,轉移孩子注意力,繼而忘記練習的辛勞。此外,明敏媽媽特別強調,「無論是比賽或演出,很鼓勵大家盡可能多參與!」次次上台經驗的積累,是明敏把音樂學好的獨門法寶!

❝ 靜下心來,以「慢」出發,增加對細節的把控。❞ —余易泉

余易泉 吉他獨奏 圖/EIMOC 卓越盃國際音樂公開賽

余易泉 吉他獨奏 圖/EIMOC 卓越盃國際音樂公開賽

立志以「成為演奏家」為目標的易泉,說到能參與今年的卓越盃國際音樂交流音樂會,「我很喜歡卓越盃的場地─蘆洲功學社音樂廳─場館的音響效果很好!」難掩興奮之情,也對鄭吉良老師發出的邀請,充滿感謝。

談及開始學習吉他的初衷,易泉的故事,得從十多年前成長於峇里島時說起。對於未來的志向,易泉的媽媽從不企圖干涉或左右孩子的決定,她堅持把廣袤的天空還給孩子、讓孩子自己決定自己未來的樣子,於是易泉的童年,在充分的彈性中摸索自我,呼吸著自由的空氣。

小時候的易泉,充滿好奇心,對很多事物都覺得有趣,於是,在媽媽的鼓勵下,他接觸許多種不同的興趣愛好,最終,在眾多選項中,挑出自己最喜愛的一項:吉他演奏,也主動向媽媽表明自己想學習的決心,後便持續至今。

回想起收到卓越盃系列賽事鄭吉良老師邀請之時,易泉正巧在日本第 50 屆吉他大賽比賽現場,當時有一位演奏家級的女孩、年齡較目前 14 歲的易泉大兩歲,長年堅持每天練習古典吉他二至四小時。感受到同齡人勤奮的易泉,於是時刻不忘叮囑自己,音樂學習路上持續「堅持」的重要性。易泉媽媽補充,對他們來說,比賽不僅是名次的獲得,能與其他同在習樂路上之人相互觀摩、交流、學習,進而刺激孩子練習的動力,不失為學習路上美好之事。

至於音樂的學習,是否有任何獨門見解?易泉和我們分享他的心得便是「慢」,

細究背後意義,原來是指「練習,要由慢到快。」切莫還對曲子不夠熟悉就在練習時貪快,唯有靜下心來由慢起步,方能注意到演奏上的小細節,達到突破困境的目的,這便是他的獨門心法!

❝ 陪伴孩子,以鼓勵代替施加壓力。❞ —林美妤

林美妤 鋼琴獨奏 圖/EIMOC 卓越盃國際音樂公開賽

林美妤 鋼琴獨奏 圖/EIMOC 卓越盃國際音樂公開賽

美妤自兩歲半在 Yamaha 的紅蘋果班入門、四歲開始一對一鋼琴課程,便學琴至今,生命幾乎與音樂學習畫上等號!什麼開始學習鋼琴?美妤和我們分享的是一則溫暖的兒時回憶,她對音樂的喜愛,與爺爺緊密攸關,從有記憶以來,爺爺時常抱著美妤坐在鋼琴椅上演奏,那時小小年紀的她,就已經被琴聲牢牢吸引,專注聆聽的可愛模樣,讓大人們印象深刻。

而談及對於未來的想像,美妤笑得甜美,她明確地告訴我們:「以後想當鋼琴老師!」,言談之間,不帶一絲猶豫,細問其背後原因,原來是出於對榮星合唱團的一位鋼琴伴奏哥哥的崇拜,於是抱持著想和他一樣厲害的念頭,習藝之路,非常努力!

說起美妤,她的指導老師蘇敬涵教授非常認可,認為她亟具潛質——手指靈活、技巧純熟,更難能可貴的是,不僅僅是單方面地接收老師的指導,對於音樂,美妤非常有自己的感受與想法。

但再有天賦的孩子,學習過程中也不可能每時每刻都順利,擁有多年豐富教學經歷的敬涵老師分享,幫助學生找到解決方式外,「陪伴和同理」也同等重要!

與其用責罵方式讓學生的自信心受打擊,倒不如以鼓勵代替施加壓力,找回學生的表演自信,同時又因材施教,找到合適學生的學習方式,如此兼顧學習進度和學琴動力,才是師生間的雙贏!

❝ 家人的支持和鼓勵,化作無畏前行的支柱。❞ —鄧景倫

鄧景倫 小提琴獨奏 圖/EIMOC 卓越盃國際音樂公開賽

鄧景倫 小提琴獨奏 圖/EIMOC 卓越盃國際音樂公開賽

你可能很難想像,無論演出還是比賽中,音樂表現既自信又從容,明明演奏可圈可點的景倫,腦海中常有的念頭卻是:「時間不夠了,我必須加緊腳步!」細究其想法背後原因,原來是他認為在一眾表演者中,自己音樂起步年齡較晚,於是他總會以高標準來自我要求,時刻叮嚀自己在練習時務必要比他人更加專注!

看見他堅定的神情與篤定的眼神,我們知道,景倫無疑是那種即便身旁的人已經覺得他很優秀了,但凡事仍會盡全力的孩子,那一刻,很動人。

說起學習音樂的原因,景倫媽媽分享,是她相信「音樂是能陪伴孩子一生的禮物」,的確,音樂的學習,本就不僅僅是技藝上的精進,背後蘊含的心志砥礪、涵養和美學的培養,以及遇見每一個更好的自己,都是收穫,就像景倫和我們分享的,在音樂學習的旅途中,快樂來自於看見每天自己的進步,向著標竿,忘卻背後,努力直跑,那種成就感帶來的滿足,無法比擬!

至於會如何面對學習難點?景倫媽媽會試著引導孩子說出自己的內心感受後,與孩子一起討論、找出解決困難的不同方式。

另外,景倫媽媽也再三強調,千萬不要小看「家人的支持與鼓勵」這能為孩子在音樂學習上帶來的力量!那是當孩子面對練琴挫折時,尋回暫時遺失的勇氣的解方。

❝ 心定而後動!執行前,靜下心,先有明確計畫再說。❞ —李云云

李云云 鋼琴獨奏 圖/EIMOC 卓越盃國際音樂公開賽

李云云 鋼琴獨奏 圖/EIMOC 卓越盃國際音樂公開賽

習藝之路,問及最喜歡的部分,云云開心地表示「是演出時刻!我最喜歡在演出的當下。」比起名次或成績,云云在乎的反而是演奏本身所帶來快樂與自我成長,如她與我們分享的,藉由上台,將自己從一開始演奏一首新曲子時的緊張感,過渡到自信又從容的過程,都讓她更喜歡音樂本身。

說起受邀音樂會演出的感受,「又有多一次表演的機會!」云云難掩興奮和期待之情,她對音樂的熱情一直在談話間感染著我們,那種單純的喜愛,讓人感受到十分純粹。

在論及學習鋼琴初衷時,令所有人驚訝的是,云云媽媽和我們分享,如今擁有一顆愛樂之心的云云,也曾經有不想學音樂的時候!原來云云媽媽希望讓孩子透過學習音樂,培養兼備毅力和信心的韌性,但小時候的云云拒絕了媽媽幾次,直到年紀漸長,比較有自己的想法後,在幾次嘗試與音樂接觸過程中,慢慢體會到樂音之美,也從中得到學習的樂趣,於是便打開了鋼琴演奏之門,一路堅持至今。

只是,學琴之路漫漫,遭逢挫折,在所難免,曲子中一時有無法突破的複雜技巧,也會讓云云感到失去信心,她分享自己的解決之道是「放慢步調」,透過嘗試不同的指法來慢慢把段落彈順;至於技巧就分小節來練,且記得首要是要「把自己的心先定下來」,同時,計畫出自己練習的順序,如此自然便可提升練琴效率,讓學習節奏達越來越穩定!

和云云一席對話,充分感受到她是那種思緒清晰明確的表演者,有著超乎同齡人的成熟。

最後,我們請云云說說她認為將音樂學好的秘訣為何?她強調「對音樂的熱情」會是學習上很大的動力!不只是享受演奏的每一刻,體會音樂的細節,以及跟琴友們相互交流學習,都讓她期待與明天更進步的自己相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3 卓越盃國際音樂交流音樂會 演出名單(依演出順序排列)

  • 陳安蕾(爵士鼓獨奏)
  • 亞泰德(小鼓獨奏)
  • 林聖哲(木琴獨奏)
  • Krittapak Pankut(聲樂獨唱)
  • Nithit Kulapin(小提琴獨奏聲樂獨唱)
  • 黃詠彤/Wong Wing Tung(聲樂獨唱)
  • 胡日朗(鋼琴獨奏)
  • 錢祥平(大提琴獨奏)
  • 陳宜群/Elisa Rossetti(聲樂獨唱)
  • 詹明敏/May CHAN(小提琴獨奏)
  • 余易泉(吉他獨奏)
  • 林美妤(鋼琴獨奏)
  • 鄧景倫(小提琴獨奏)
  • 李云云(鋼琴獨奏)
raw-image

※ 文章原載自【音音有代誌】:《以音樂為題旨,用樂音來交流!獨家專訪「2023卓越盃國際音樂交流音樂會」各地愛樂人》※

avatar-img
1會員
27內容數
❝ 見字如晤,聲息可辨。 ❞ 一位有著大眾臉的編輯,期盼在充斥短影音的世界裡,以 #文字 認出彼此。 期許透過 #內容,讓讀者感受到不僅是達標的誠意,為世界帶來即便微小,卻正向的漣漪。 ​ 🖋 文字散見於音音有代誌、關鍵評論網、方格子 📧 合作:lettersalive09@gmail.com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如晤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孩子對音樂領域感興趣,卻在次次練習中消磨自信心,如何應對?身為家長和老師,又該如何陪伴?以及,許多人敲碗的熱門搜尋關鍵:做好一門音樂學問,是不是背後有什麼秘訣?這次很開心邀請到 2023 卓越盃國際音樂交流音樂會的優秀表演者們,以及在學習路上一路陪伴他們的老師與家長,分享學習路上的點點滴滴!
卓越盃,由創辦人鄭吉良先生創立,以累積超過十年的厚實底蘊,今年( 2023 )八月,卓越盃國際總決賽《 2023 EIMOC 卓越盃國際音樂公開賽》於功學社蘆洲音樂廳舉行,樂音再次響起,重磅登台!數年疫情,終於解封,世界秩序逐漸恢復正軌,連續四日不間斷的比賽序幕,由參與卓越盃系列賽事多年的小小鋼琴家
反覆敲擊的琴鍵、來回奏響的音階、撥動的每條琴弦、深吸的每口氣息,每一次的登台,都是表演者與自己的競賽。然而,有的時候,不費吹灰之力,卻拿到超乎期待的結果;有的時候,不肯放棄,卻總也拿不到滿分的獎勵。成長,就是這麼神奇,把你帶向未知之地。習藝之路,可謂是一點也不容易!華麗的表演服與舞台背後,是音樂
孩子對音樂領域感興趣,卻在次次練習中消磨自信心,如何應對?身為家長和老師,又該如何陪伴?以及,許多人敲碗的熱門搜尋關鍵:做好一門音樂學問,是不是背後有什麼秘訣?這次很開心邀請到 2023 卓越盃國際音樂交流音樂會的優秀表演者們,以及在學習路上一路陪伴他們的老師與家長,分享學習路上的點點滴滴!
卓越盃,由創辦人鄭吉良先生創立,以累積超過十年的厚實底蘊,今年( 2023 )八月,卓越盃國際總決賽《 2023 EIMOC 卓越盃國際音樂公開賽》於功學社蘆洲音樂廳舉行,樂音再次響起,重磅登台!數年疫情,終於解封,世界秩序逐漸恢復正軌,連續四日不間斷的比賽序幕,由參與卓越盃系列賽事多年的小小鋼琴家
反覆敲擊的琴鍵、來回奏響的音階、撥動的每條琴弦、深吸的每口氣息,每一次的登台,都是表演者與自己的競賽。然而,有的時候,不費吹灰之力,卻拿到超乎期待的結果;有的時候,不肯放棄,卻總也拿不到滿分的獎勵。成長,就是這麼神奇,把你帶向未知之地。習藝之路,可謂是一點也不容易!華麗的表演服與舞台背後,是音樂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曾宇謙是一位來自臺灣的小提琴家,從小面對各種困難,最終獲得柴可夫斯基大賽最高獎項。父親曾爸爸放棄教職,帶著他一起到美國,他們的故事是一個充滿愛的音樂夢。
Thumbnail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2Ix0b7gEYgA曲名:Wave --- Antonio Carlos Jobim作曲家 (小妹因為母親節回到了台中), 所以早上讓她繼續補眠, 我就沒辦法彈琴啦! 就回家拿出自己的樂器單簧管練習一下,
Thumbnail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9vjA5woldKw昨天下午到音樂玩咖去 試吹了五隻Selmer單簧管樂器 四種不同的型號,(有兩種型號一樣) 不同的主打特色 1.Prologue。 學生初階 進階款: 2.Signature ---(這一款還蠻喜
Thumbnail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sq-8qbYWmU 豎琴獵人偏鄉巡迴團為錦屏國小進行台灣音樂萌芽之旅,為文化平權扎根。 比照國家音樂廳程序,學生憑票入場,遵守音樂廳的禮儀。看著節目表的曲目,聆聽音樂家的演奏與導聆,認識國、客、閩、原等各種語言的樂曲,享受多
婚後住在大馬,我有點意外文化活動其實還不少。先生接獲通知,某日將舉辦中秋雅集。嘴碎的我有點嘀咕,中秋節早過了才辦中秋雅集,雅集只有中秋這個名義嗎?明明平常也可以辦。不過我們依然準時抵達會場。 這是一場以書法為主的雅集,我不瞭解書法,湊湊熱鬧罷了。主辦單位特地邀請琴人現場演奏古琴,儘管琴音經
Thumbnail
學音樂要學一輩子,不要只學一陣子。從《小姐不熙娣》釋出的精華版標題:「被媽強迫學大提琴好無奈?不喜歡的表情超明顯小S笑翻!」,可知該集節目有明顯節目效果導向。學樂器僅三五年,但音樂性靈需要一輩子培養。 不要只求得獎,不然會失去自我。
Thumbnail
蕭邦鋼琴大賽得主橫山幸雄在疫情後再度來台,他表示,疫情三年間大家都待在家裡,形成一種慣性,工作完會直接回家,但人是慣性的動物,他相信人們回到音樂廳的習慣,有天也能回來。作為音樂家,他認為彈琴應當要自然且快樂地展現自己,就像日常生活中的吃飯喝水一樣自在。 橫山幸雄出生於1971年,畢業於
Thumbnail
我深知這些身懷才華的演奏家、歌唱家、指揮者,都曾經過長期磨練,在最適當的時機,最佳狀態,成就完美的演出,是他他們畢生的心願。然而時間的考驗也是嚴苛的, 公認最完美的演出,常出現在不同的人生時段。 在音樂世界的競爭,又是如此無情, 新星的崛起,巨星的殞落,可謂家常便飯。
Thumbnail
這是一篇介紹音樂教育的文章,〖華’s 音樂菜單〗文章內容豐富,涵蓋了多方面的音樂學習資源。 包括基礎樂理、不同風格中的旋律特色、節奏模式、和聲應用、樂器介紹、音樂歷史、情感表達、心靈治癒、音樂創作等,並透過跨界音樂點心和創意實驗室,供實際練習和遊戲,啟發學生的音樂創作及鑑賞能力。
Thumbnail
曾宇謙是一位來自臺灣的小提琴家,從小面對各種困難,最終獲得柴可夫斯基大賽最高獎項。父親曾爸爸放棄教職,帶著他一起到美國,他們的故事是一個充滿愛的音樂夢。
Thumbnail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2Ix0b7gEYgA曲名:Wave --- Antonio Carlos Jobim作曲家 (小妹因為母親節回到了台中), 所以早上讓她繼續補眠, 我就沒辦法彈琴啦! 就回家拿出自己的樂器單簧管練習一下,
Thumbnail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9vjA5woldKw昨天下午到音樂玩咖去 試吹了五隻Selmer單簧管樂器 四種不同的型號,(有兩種型號一樣) 不同的主打特色 1.Prologue。 學生初階 進階款: 2.Signature ---(這一款還蠻喜
Thumbnail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sq-8qbYWmU 豎琴獵人偏鄉巡迴團為錦屏國小進行台灣音樂萌芽之旅,為文化平權扎根。 比照國家音樂廳程序,學生憑票入場,遵守音樂廳的禮儀。看著節目表的曲目,聆聽音樂家的演奏與導聆,認識國、客、閩、原等各種語言的樂曲,享受多
婚後住在大馬,我有點意外文化活動其實還不少。先生接獲通知,某日將舉辦中秋雅集。嘴碎的我有點嘀咕,中秋節早過了才辦中秋雅集,雅集只有中秋這個名義嗎?明明平常也可以辦。不過我們依然準時抵達會場。 這是一場以書法為主的雅集,我不瞭解書法,湊湊熱鬧罷了。主辦單位特地邀請琴人現場演奏古琴,儘管琴音經
Thumbnail
學音樂要學一輩子,不要只學一陣子。從《小姐不熙娣》釋出的精華版標題:「被媽強迫學大提琴好無奈?不喜歡的表情超明顯小S笑翻!」,可知該集節目有明顯節目效果導向。學樂器僅三五年,但音樂性靈需要一輩子培養。 不要只求得獎,不然會失去自我。
Thumbnail
蕭邦鋼琴大賽得主橫山幸雄在疫情後再度來台,他表示,疫情三年間大家都待在家裡,形成一種慣性,工作完會直接回家,但人是慣性的動物,他相信人們回到音樂廳的習慣,有天也能回來。作為音樂家,他認為彈琴應當要自然且快樂地展現自己,就像日常生活中的吃飯喝水一樣自在。 橫山幸雄出生於1971年,畢業於
Thumbnail
我深知這些身懷才華的演奏家、歌唱家、指揮者,都曾經過長期磨練,在最適當的時機,最佳狀態,成就完美的演出,是他他們畢生的心願。然而時間的考驗也是嚴苛的, 公認最完美的演出,常出現在不同的人生時段。 在音樂世界的競爭,又是如此無情, 新星的崛起,巨星的殞落,可謂家常便飯。
Thumbnail
這是一篇介紹音樂教育的文章,〖華’s 音樂菜單〗文章內容豐富,涵蓋了多方面的音樂學習資源。 包括基礎樂理、不同風格中的旋律特色、節奏模式、和聲應用、樂器介紹、音樂歷史、情感表達、心靈治癒、音樂創作等,並透過跨界音樂點心和創意實驗室,供實際練習和遊戲,啟發學生的音樂創作及鑑賞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