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刻 我們只談音樂 ---孩子為什麼要參加音樂比賽?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去比賽吧, 孩子

去比賽吧, 孩子

小提琴老師說:在這裡,我們就讓孩子喜愛音樂


陪著孩子參加了幾次音樂比賽,算是頗有經驗的家長了。在現場總是能看到很多不同樣貌的家長夥伴,比賽前比賽後。

記得有一次,在家長休息區裡,一位年輕漂亮的媽媽拉著如公主一般的孩子,急匆匆的進來,立刻找位子坐下,用最快的速度把譜本拿出來,就跟孩子徒手練習起比賽曲目。孩子很乖的跟著練習,媽媽很專業,看起來就是行業中人。大部分的家長應該如我是個門外漢。看著她一邊嘴裡唱著譜一邊手中按著假想的琴鍵,帶著孩子跟著她一起做著動作,不免有點羡慕。我只能陪著孩子來這裡而已,然後枯等時間。

5~6歲的孩子似乎還不太懂得抱怨,等媽媽動作停下來,她就馬上跟一起來的阿公阿媽,童稚可愛的說:這裡是爸爸媽媽以前念書的地方哦!

顯然孩子覺得很新奇,也許比賽她還不知道是什麼一回事,還沒有緊張感。但是能經歷爸媽少年時走過的路,似乎更讓她感到親近。

在這樣的音樂之家的栽培之下,或許十年之後,成為一顆閃亮的音樂新星也是極有可能的事情啊!


賽前通常屬於溫馨時光,帶著略微緊張的期待。

賽後,塵埃落定,幾家歡樂幾家愁。贏家開心的拿著獎盃,一路走過人群,仿佛自帶聚光燈。而表現不如預期的孩子則羡慕的看著贏家,跟著父母悵然若失的離開。

其實輸贏都非常稀鬆平常,端看你平日的練習。有練習的孩子通常也不會差到那裡去,練習的少的自然表現不佳。但是有些家長似乎還是非常在意這樣的結果。記得最誇張的一次,比賽結束,一位家長臭著一張臉,跟在後面的孩子神情挫敗、無奈且尷尬。家長的聲音清楚的飄進旁邊路人的耳裡:花了這麼多錢給你學琴,你給我拉成這樣子!浪費我這麼多錢!……

路人不禁為那孩子捏了把冷汗,回到家裡,不僅被父母繼續責備之外,他看到那把琴還有動力再拿起來嗎?

孩子拿獎盃其實很開心


有的人說台灣家長很愛比賽。真的,每年幾乎都有好多場大小規模的音樂比賽。若沒有人參與比賽自然也辦不下去,有人要買就要有東西賣啊。所以無論如何,這麼多比賽也是我們家長培養出來的!

畢竟父母們花了不菲的費用讓孩子學樂器,總是希望看到成果。

怎麼才能看到成果?當然是透過比賽(或檢定),看到這時間金錢花的到底值不值啊!

對於家長而言,讓孩子去參加比賽還是有其必要性的啊!

但是當然也有家長覺得為何要參加比賽?小孩學琴就要應該讓他快樂學習就好! 


事實上,適度的參加一些比賽,真的可以促進孩子認真練習,提升學習效果。小Q的鋼琴老師每年有計劃的幫孩子安排一場比賽(不會更多),讓孩子適度努力,看看這一年來自己在家埋頭學習,到底與外界有怎樣的距離,檢視自己的學習狀況,也能在獲得認可時,同時獲得成就與學習的動力。


但是如果我們的目的僅僅是為了比賽而比賽,當然就會衍生出非常多的問題。像比如國內比賽總是只聽一首曲子的前面3-4分鐘,於是只學習這幾分鐘而後面的段落就從此再也不見;或者為了在比賽上獲得好名次,一年就只學習一首曲子,參加很多比賽;甚至練習超出自己能力範圍的曲目,仿佛這個孩子很厲害一樣,卻忽略了最基本的功力的訓練。

小Q鋼琴老師在為孩子準備比賽時,完整的學完整首曲子是最基本必要的。而且老師會跟小Q介紹作曲家以及這首曲子的風格及脈絡。有一次是歌劇《唐喬凡尼》的片段,老師還找來歌劇給小Q 聽,也跟他講故事,在曲子中哪些部分是女主角帶著期盼的心情,哪些是哀傷的心情……我每次都能感覺老師非常用心的帶領。雖然小Q不是老師最優秀的學生,上了國中後也沒有很多時間練習,走的速度也很慢,可是就這樣的不急不徐的學習,音樂成了小Q生活中很重要的養分。

讓音樂成為養分

學習樂器的目的是什麼呢?以前,是想要讓音樂滋養孩子的頭腦,開發智力。然後也有想要讓他生活變得更豐富有趣。再然後也若有若無的期待他能出類拔萃,如同天才選手。真的來到比賽的時候還是不能免俗的帶著得失心去看待。如果有一個天賦異稟的孩子,家長會不會走路生光?

但是小提琴老師的一句話讓我頓悟。當我滔滔不絕地聊著對孩子學習樂器的想法,未來是否以此為職業的規劃等等,這時,老師安靜的說:在這裡,我們就讓孩子喜愛音樂。

呃,我突然覺得自己想得太多了,似乎。

如果沒有喜愛,就算職業音樂人又如何呢?就算充滿天賦又如何呢?

古代有方仲永,天賦被扼殺在童年,小時了了,長大爾爾。因為他每天被父母拉著寫詩賺錢,自然失去了學習的樂趣。其實不應該只有古代,現代應該也有很多很多王仲永,張仲永……吧。

是啊,沒有發自內心的熱愛,怎麼會有後續努力的動力呢?

去愛上音樂



為了比賽而只準備3-4分鐘的曲子,孩子應該不能瞭解作曲家完整的意圖吧?而為了比賽永遠只練習一首曲子,他也無法體驗音樂之豐富多元的驚喜吧?在比賽中,帶著強烈得失心的我們應該也無法享受那些音樂帶來的美好吧?孩子也無法在舞臺中心享受自己沉浸在音樂裡的動人一刻吧?

鋼琴老師說:比賽不是比賽,而是你站在舞臺上有機會向他人展示你演繹的音樂的時刻。那一刻只有你和你的琴。而且你和琴是融為一體的。


嗯,沒錯,參加比賽沒有不好。孩子可以借此機會瞭解自己的學習成果,促進內在的學習動機。但另一方面,那也是孩子平日沒有的舞臺,站在舞臺上給他人演奏這樣的時刻,應該是帶著喜悅,帶著喜愛,帶著分享的心,和一點點緊張,一點點被肯定的渴望。

如同小提琴老師所說,在這裡,我們就讓孩子喜愛音樂。

而這一刻,我們只談音樂。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青萱的沙龍
2會員
16內容數
日常讀書與觀影 心情
青萱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10/26
因為我們不要做音樂家,所以我可以不好好練琴………是這樣嗎?
Thumbnail
2022/10/26
因為我們不要做音樂家,所以我可以不好好練琴………是這樣嗎?
Thumbnail
2022/10/17
一個挫敗的經驗並非是可怕的,而是可以透過實際的行動改變的。
Thumbnail
2022/10/17
一個挫敗的經驗並非是可怕的,而是可以透過實際的行動改變的。
Thumbnail
2022/10/11
學習樂器,尤其是古典樂器,是我經歷過的,對小孩來說,甚至是對父母來說,最難學的一門才藝了。 有一個國外的最難學的樂器排行榜,我家小Q不巧就學到排行第一的樂器——小提琴。 媽媽以前一直是佛系媽媽。覺得孩子快樂就好。而且對於快樂的認知是很膚淺的。比如說,沒有什麼挫折的經受折磨的,單純就能享受的。看看花看
Thumbnail
2022/10/11
學習樂器,尤其是古典樂器,是我經歷過的,對小孩來說,甚至是對父母來說,最難學的一門才藝了。 有一個國外的最難學的樂器排行榜,我家小Q不巧就學到排行第一的樂器——小提琴。 媽媽以前一直是佛系媽媽。覺得孩子快樂就好。而且對於快樂的認知是很膚淺的。比如說,沒有什麼挫折的經受折磨的,單純就能享受的。看看花看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小女幼兒園大班(五足歲)開始上YAMAHA幼兒班,由於幼兒班除了學琴、簡單樂理外,課堂中還有一部分時間在唱歌及律動,家長需要陪在一旁一起上課,並且依照課程內容安排和孩子一同律動。 女兒個性活潑外向,她很喜歡上課,不過我卻很猶豫是否讓她繼續上團體班,小孩是很開心,但我不喜歡一起上課,而且初期看不出成
Thumbnail
小女幼兒園大班(五足歲)開始上YAMAHA幼兒班,由於幼兒班除了學琴、簡單樂理外,課堂中還有一部分時間在唱歌及律動,家長需要陪在一旁一起上課,並且依照課程內容安排和孩子一同律動。 女兒個性活潑外向,她很喜歡上課,不過我卻很猶豫是否讓她繼續上團體班,小孩是很開心,但我不喜歡一起上課,而且初期看不出成
Thumbnail
讓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逐步學習,如何處理可能會遇到的困難,從容的面對生活中的成功和失敗…
Thumbnail
讓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逐步學習,如何處理可能會遇到的困難,從容的面對生活中的成功和失敗…
Thumbnail
孩子上了小二以後複習功課、練琴,不喜歡媽咪在旁邊,總是指定爸爸。我很納悶,是兒子崇拜爸爸?兒子已經脫離跟媽咪撒嬌的階段?亦是男人間建立了秘密對話?可是兒子才八歲耶! 要稱作男人應該還早吧! 問兒子為何不要媽咪教導,他殘忍地回答我這為他把屎把尿的老媽說:「就是不要。」
Thumbnail
孩子上了小二以後複習功課、練琴,不喜歡媽咪在旁邊,總是指定爸爸。我很納悶,是兒子崇拜爸爸?兒子已經脫離跟媽咪撒嬌的階段?亦是男人間建立了秘密對話?可是兒子才八歲耶! 要稱作男人應該還早吧! 問兒子為何不要媽咪教導,他殘忍地回答我這為他把屎把尿的老媽說:「就是不要。」
Thumbnail
孩子在爸媽眼中都是心肝寶貝,時不時就有媽媽們跟我分享 : 我們工作室學習的孩子每每回到家後繼續熱愛畫圖、創作的過程 媽媽喜滋滋笑著講「畫的好好喔」 「孩子快樂好多 好棒怎麼那麼棒~~」 老師我聽了也不禁嘴角上揚🥰 殊不知孩子養成自我因喜愛而去實踐 就是對美術老師最大的肯定! 因為我們工作室
Thumbnail
孩子在爸媽眼中都是心肝寶貝,時不時就有媽媽們跟我分享 : 我們工作室學習的孩子每每回到家後繼續熱愛畫圖、創作的過程 媽媽喜滋滋笑著講「畫的好好喔」 「孩子快樂好多 好棒怎麼那麼棒~~」 老師我聽了也不禁嘴角上揚🥰 殊不知孩子養成自我因喜愛而去實踐 就是對美術老師最大的肯定! 因為我們工作室
Thumbnail
如何在玩樂和學習之間找到平衡點?我的親身體驗和啟發 作為一個父母,我常常思考如何教育我的女兒,讓她能夠在玩樂和學習之間找到平衡點。我不想她只顧著玩而忽略學習,也不想她只顧著學習而失去童年的樂趣。我希望她能夠享受學習的過程,同時也能發揮自己的創意和想像力。在這篇文章中,我想要分享一次我和女兒去觀賞小學
Thumbnail
如何在玩樂和學習之間找到平衡點?我的親身體驗和啟發 作為一個父母,我常常思考如何教育我的女兒,讓她能夠在玩樂和學習之間找到平衡點。我不想她只顧著玩而忽略學習,也不想她只顧著學習而失去童年的樂趣。我希望她能夠享受學習的過程,同時也能發揮自己的創意和想像力。在這篇文章中,我想要分享一次我和女兒去觀賞小學
Thumbnail
📝鋼琴課觀察筆記 Carline 教授分享曾經教了一位學生, 琴藝是非常出色,程度非常高, 很可惜孩子最後不愛彈了, 不在享受音樂⋯ 老師知道對孩子最大的糾結是父母! 父母雖然一路陪伴學習, 也創造環境也不遺餘力, 是完完全全支持! 但父母總是用批判方式來激勵孩子, 雖然琴藝的確變好了, 但老師始
Thumbnail
📝鋼琴課觀察筆記 Carline 教授分享曾經教了一位學生, 琴藝是非常出色,程度非常高, 很可惜孩子最後不愛彈了, 不在享受音樂⋯ 老師知道對孩子最大的糾結是父母! 父母雖然一路陪伴學習, 也創造環境也不遺餘力, 是完完全全支持! 但父母總是用批判方式來激勵孩子, 雖然琴藝的確變好了, 但老師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