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古】是誰在荏苒時光裡,呢喃著古老的低語?——奇美博物館的三把鎮館名琴(上篇)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2 分鐘
許文龍先生 圖/奇美博物館

許文龍先生 圖/奇美博物館



「蒐藏樂器是為了與民眾分享美好的音樂,為人們帶來幸福與感動,更是守護這些樂器可以長長久久流傳下去。名琴是人類文化遺產,只是暫時由奇美保管,奇美有義務及責任保護這些大師的樂器作品,讓子孫不是只能在書上想像古老名琴的音色,而是能夠真實聆賞它的悠揚樂音。」——許文龍先生

上述這段話,是財團法人台南市奇美文化基金會(下簡稱為奇美)創辦人許文龍先生的信念,也是奇美多年來致力於推廣藝術與的初衷。

每一把歷經淬鍊的古琴,都隱藏著年代流傳的歷史痕跡,以及一代代提琴家的情感共鳴;現代製琴技術或許能打造出音色媲美甚至超越古董名琴的樂器,不過,即便工法完整還原,與古琴相比,仍有一項程序永遠無法追上,那就是———「時間」,古琴身上的歷史價值,無法復刻,更無法取代。

2023 年 11 月 18 日,文化藝術的巨人許文龍先生逝世,享耆壽 96 歲。

他所創辦的奇美博物館,以上千把提琴收藏、豐富的提琴文獻資料庫聞名,針對全球重要製琴師的師承派別、區域與年分進行系統性的數據彙整以保存人類文化遺產,是世界上唯一能獨立完整展出五百年提琴發展史的收藏博物館,也是全球提琴演奏家的必訪之地!

位於台南市仁德區的奇美博物館,館區占約 10 公頃,建物本身地板面積近 1 萬 3 千坪,收藏豐碩。 圖/維基百科

位於台南市仁德區的奇美博物館,館區占約 10 公頃,建物本身地板面積近 1 萬 3 千坪,收藏豐碩。 圖/維基百科

奇美博物館,不僅是收藏單位,更是提琴文化與古典樂推廣的重要據點,許文龍從未將這些身價超過九位數達億元的稀世古名琴束之高閣,反而願意承擔出借名琴的風險。除展示外,更開放音樂家們申請借用,三十多年前曾受許文龍之邀前往試琴的大提琴家張正傑表示,「樂器出借不可否認有其危險性,在移動過程中的保護方式、天氣因素等,都是種壓力,他願意承擔這些危險,讓樂器能交到音樂家手中,透過演奏發揮樂器最重要的價值,由衷佩服與感謝。」

當今名家如馬友友胡乃元蘇顯達等人都曾向奇美借過琴,十餘年來,累計借還人數超過 3000 人,嘉惠無數台灣提琴新秀,供其就學考試及比賽所用,原因無他,自小在貧困環境中成長的許文龍,雖鍾情於提琴聲,深深明白一把提琴要價不菲,許多家庭無法負擔,因此透過免費申借,希望讓學琴的孩子可免於經濟壓力,一展音樂長才,無私的舉措,令人由衷敬佩、感動。

而在提琴的世界,素有「名琴之鄉」美稱的義大利克里蒙納(義大利語:Cremona),出了舉世聞名的三大名琴家族「阿瑪蒂」、「史特拉底瓦里」、「瓜奈里」。

奇美博物館,將這三大家族之作盡收囊中!若想遙想名琴為家族締造的黃金時代,以及在時間洪流中為製琴史書寫下的重要一頁,請務必親自走訪一趟奇美。

這次,將自館藏千把提琴中,出自三大製琴家族之三把鎮館名琴,帶您一同感受上百年前匠人的精湛手藝,以及名琴身上的豐富傳奇典故……

溫順而清澈!清新如朝陽,現代小提琴的先驅——尼可羅.阿瑪蒂(1656 年製)

「尼可羅.阿瑪蒂 1656」小提琴,與現代小提琴相比,其琴頸較短。 圖/中央研究院 數位文化中心

「尼可羅.阿瑪蒂 1656」小提琴,與現代小提琴相比,其琴頸較短。 圖/中央研究院 數位文化中心

小提琴「尼可羅.阿瑪蒂」(Violin by Niccolò Amati 1656, Cremona),出自義大利克里蒙納(Cremona)的阿瑪蒂家族,由尼可羅.阿瑪蒂(Niccolò Amati, 1596-1684)於 1656 年所打造,被視為義大利早期名琴中的極品,音量飽滿響亮,音色清澈明亮,如朝陽般清新,小提琴家蘇顯達曾分享拉奏的感受是「它的性格溫順,且音色屬於細緻型」。

義大利製琴師尼可羅.阿瑪蒂(Niccolò Amati) 圖/Wikipedia

義大利製琴師尼可羅.阿瑪蒂(Niccolò Amati) 圖/Wikipedia

尼可羅.阿瑪蒂,是阿瑪蒂製琴學派創始人安德烈.阿瑪蒂(Andrea Amati, c. 1505-1577)之孫,阿瑪蒂家族在他的帶領下,不僅將製琴工藝推臻到巔峰,更一手讓家族事業的聲譽遠超同時代其他人,就連法國波旁王朝王室都對阿瑪蒂家族青睞有加,在法王路易十三(Louis XIII, 1601-1643)在位時,曾為其所立的旗下「皇家 24 把小提琴樂隊」,向他訂購多把小提琴。

由於尼可羅.阿瑪蒂將家族生意推至頂峰,訂購提琴的訂單如雪片般飛來,人手欠缺情況下,尼可羅.阿瑪蒂不得不改變原先家族中製琴手藝一脈單傳、只傳子孫的做法,他開始對外大量招收學徒,同時期至多有 16 位學生跟隨在他身邊學習製琴技巧。

他更培育出多位優秀弟子,包括如今耳熟能詳的安德烈.瓜奈里蒂(Andrea Guarneri, 1626-1698)、安東尼奧.史特拉底瓦里(Antonio Stradivari, c. 1644-1737)等製琴大師,持續將他的技術發揚光大,這樣的做法也在提琴史上影響深遠。

尼可羅.阿瑪蒂製琴生涯中還有一項重要成就:改良提琴的大小為固定型制(Grand Pattern,又被稱作 Grand Amati )!
尼可羅.阿瑪蒂所改良的小提琴固定型制(Grand Pattern,又被稱作 Grand Amati ) 圖/The Strad

尼可羅.阿瑪蒂所改良的小提琴固定型制(Grand Pattern,又被稱作 Grand Amati ) 圖/The Strad

這把「尼可羅.阿瑪蒂」(1656 年製)小提琴,便是他當時固定型制的範本之一,他將琴身做得更加平滑、共鳴箱挖深、增加弦的張力,並將琴頭長度稍微延長,使琴之音量更加飽滿有力同時,將琴長也稍微拉長,使得提琴尺寸與現今所用的差異性很小,可說是現代小提琴先驅!

外觀上,他以祖父所製的提琴為根基,順應了歐洲十七世紀當時「注重個人情感」的美學觀,改變琴身的外飾並發展出古典的外型。經他的改良創新,小提琴的尺寸比例完整、式樣優雅,音色甜美又易拉。

1991 年,奇美文化基金會於德國布蘭登堡(Brandenburg),找到了保存仍相當完整,音色純淨清澈的「尼可羅.阿瑪蒂」(1656 年製),並將流落於此的它收入麾下。

►一起來聽聽: 🎻 尼可羅.阿瑪蒂(1656 年製)的聲音(影片00:09處)

甜美且細緻!上等木材打造,強弱音層次明顯——瑪麗.霍爾-維奧第(1709 年製)

小提琴「瑪麗.霍爾-維奧第」,背板和側板的虎紋清晰可見。 圖/奇美博物館數位典藏系統

小提琴「瑪麗.霍爾-維奧第」,背板和側板的虎紋清晰可見。 圖/奇美博物館數位典藏系統

製於 1709 年的小提琴「瑪麗.霍爾」,又有別名「維奧第」,為安東尼奧.史特拉底瓦里(Antonio Stradivari, 1644-1737)製琴黃金時期的上乘之作,它的音色圓潤明亮、飽滿充實,且富有張力,台灣小提琴家蘇顯達稱其琴身做工精緻,猶如一件藝術品,且聲音甜美,音色只能用「棒透了」來形容!

「瑪麗.霍爾-維奧第」,以極具鮮明紋路的楓木製成,它那攝人眼目的一塊式背板,虎紋自左至右側向上傾斜,閃著耀眼眩人的紅橙光澤,面板則以具漂亮紋理的松木製成,塗漆呈金橙色澤;整把琴不僅具優美的音響色澤,其璀璨斑斕的外觀,同樣奪目。

義大利製琴師安東尼奧.史特拉底瓦里(Antonio Stradivari) 圖/Wikimedia Commons

義大利製琴師安東尼奧.史特拉底瓦里(Antonio Stradivari) 圖/Wikimedia Commons

安東尼奧.史特拉底瓦里,是尼可羅.阿瑪蒂的學徒,他早期的手藝,自然沿襲了阿瑪蒂家族的製琴風格,但史特拉底瓦里並不想止步於此,往後二十載,他一邊和師父學手藝,一邊投入心力於研究與實驗如何超越阿瑪蒂。

1700 年左右,他終於鑽研出滿意的範本—也將之用於這把「瑪麗.霍爾-維奧第」的製作上—無論琴型、板面弧度、木板厚度、製作細膩、油漆、琴頭雕刻等都到近乎完美的地步,也成為後人仿造的範本,更讓他收穫了偉大製琴家的聲譽。

義大利小提琴家維奧第(Giovanni Battista Viotti) 圖/Wikipedia

義大利小提琴家維奧第(Giovanni Battista Viotti) 圖/Wikipedia



然而,史特拉底瓦里雖頗負盛名,但也僅限於義大利;直至 19 世紀初,義大利小提琴家維奧第(Giovanni Battista Viotti,1755-1824)偕史特拉底瓦里這把 1709 年的小提琴作品於巴黎宗教音樂會(Concert Spirituel) 首亮相, 引起了前所未有的轟動!這把史氏琴優美絕倫而豐潤的琴音,回應了維奧第熱情激昂的演奏風格,在名家的手中發揮地淋漓盡致——讓法國人對義大利人小提琴演奏風格大為改觀:從視小提琴僅為「替宮廷舞蹈伴奏的樂器」,提升至「演奏家的獨奏樂器」而後,世人開始用「維奧第」來稱呼這把小提琴!

那場演出,讓世人見證了此琴無可取代的優越性,更使名琴背後製琴師的名聲走出義大利;人們爭相尋求史特拉第瓦里所打造的名琴,擁有一把史氏琴,成為當時全歐洲每個提琴演奏家及提琴愛好者的一生心願!

英國小提琴家瑪麗.霍爾(Marie Pauline Hall) 圖/Wikipedia

英國小提琴家瑪麗.霍爾(Marie Pauline Hall) 圖/Wikipedia



「維奧第」在歲月流淌中,幾經輾轉。1905 年,英國首位國際級的小提琴家瑪麗.霍爾(Marie Pauline Hall, 1884-1956)自倫敦琴商手中買下這把傳說中的「維奧第」,用蘊含生命力的演奏,發揮了「維奧第」獨有的音色潛能。

同時,提琴界聲譽極高的《史特拉提琴雜誌》(The Strad)曾評:「瑪麗.霍爾可以說是肩負起這把史氏琴「維奧第」的歷史傳承。」於是,後人多半改以「瑪麗.霍爾-維奧第」(“ex Marie Hall-Viotti”)來稱呼此琴,瑪麗.霍爾延續了這把史氏名琴「維奧第」珍貴生命力。

至於「維奧第」絕佳的渲染力,究竟從何而來?

學者眾說紛紜,一說認為,絕美的琴音源於史特拉底瓦里對木材風乾時間的把控。另一說覺得,關鍵在於製琴當時(17、18 世紀)全球正處小冰河時期,較為寒冷的氣溫大幅減緩樹木的生長速度,於是易於生成較為堅實緻密的木材,而史特拉底瓦里又足以負擔得起當時最好的進口木材,木頭選材造就了近乎完美的琴音,既能表現低音弦的雄渾深沉,又能發揮高音弦昂揚高亢的音色。

史特拉底瓦里改良前的小提琴(上),對照史特拉底瓦里因應現代表演需求而將小提琴琴山改良較為平坦的史氏琴(下)。 圖/《匠心獨具:史特拉第瓦里與琴的傳奇故事》

史特拉底瓦里改良前的小提琴(上),對照史特拉底瓦里因應現代表演需求而將小提琴琴山改良較為平坦的史氏琴(下)。 圖/《匠心獨具:史特拉第瓦里與琴的傳奇故事》

無論哪一說為真,不可否認的是,此琴音色和史特拉底瓦里對小提琴改良提琴有密切關係!他將琴身長度改回 14 英吋(約 355mm),發展出「貝茲」(Betts)形制的提琴;另一方面,他將面板與背板的弧度修得較為平坦,使琴身輪廓呈現出極為對稱的美感,與原先高弧度的拱型結構小提琴相比,史氏琴較為平坦的琴身,更容易產生振動,因此能發揮出圓潤且富有張力的音色。

這把史特拉底瓦里的「瑪麗.霍爾-維奧第」,正是奇美文化基金會創辦人許文龍收藏小提琴的起始。1990 年,他自台灣小提琴家林昭亮手中購得此琴,許文龍形容:「當琴身貼上脖頸的那一瞬間,渾身激動得無法言語;在拉出第一個琴音時,史特拉底瓦裡的靈魂穿越了 281 年的時空,發出清澈如水的召喚,宛如天啟。」

許文龍與這把名琴的相遇,開啟了奇美收藏名提琴的契機!

► 一起來聽聽 🎻 瑪麗.霍爾/維奧第(1709 年製)的聲音(影片 00:28 處)

至於,第三把同樣重量級的奇美鎮館名琴究竟是哪一把呢?預知詳情,且見下篇!

raw-image

※ 文章原載自【音音有代誌】:《是誰在荏苒時光裡,呢喃著古老的低語?——奇美博物館的三把鎮館名琴(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資料

  1. 中時新聞網,“奇美鎮館三名琴 傳奇之音
  2.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音樂學系碩士班音樂學組學位論文,「從提琴的歷史價值與意義形塑奇美四大典藏名琴
  3. 典藏台灣,「奇美博物館提琴收藏-小提琴 N Amati_1656_正面全身
  4. 典藏台灣,「首選珍藏 : 琴走天涯-奇美提琴典藏
  5. 奇美數位典藏,「蒙台威爾第: 《喔! 我的愛人在哪裡》
  6. 巴哈姆特-浪士,「認識小提琴
  7. 痞客邦-貝克父子提琴 carlbeckerviolin,「奇美博物館珍藏4把經典提琴,提琴迷必看奇美博物館館珍藏四百年名琴
  8. 人人焦點,“名琴收藏-許文龍博物館
  9. 中央通訊社,“馬友友也受過幫助!許文龍創奇美博物館 出借名琴樂壇傳佳話
  10. Tatler,“跨越 450 年相遇的輝煌琴音,奇美博物館呈獻絕無僅有的名琴饗宴!
  11. 傳藝 Online,「臺灣傳藝的「奇」「美」故事 奇美文化基金會一路藝術行旅
  12. 今周刊,“他與許文龍的 20 年琴緣
  13. ETtoday 雲論,“瓦力/許文龍琴聲義重 溫柔巨人始終如一
  14. 非凡新聞,“名琴的秘密!史特拉底瓦里名琴身價驚人
  15. 公視-下課花路米,「【下課花路米博物館大驚奇 10】 傳遞幸福的博物館:奇美博物館
  16. 中廣新聞網,“奇美名琴出借 22 把提琴踏上返鄉之旅
  17. Digital Taiwan – Culture and Nature, “ Violin by Nicolò Amati, 1656
avatar-img
1會員
27內容數
❝ 見字如晤,聲息可辨。 ❞ 一位有著大眾臉的編輯,期盼在充斥短影音的世界裡,以 #文字 認出彼此。 期許透過 #內容,讓讀者感受到不僅是達標的誠意,為世界帶來即便微小,卻正向的漣漪。 ​ 🖋 文字散見於音音有代誌、關鍵評論網、方格子 📧 合作:lettersalive09@gmail.com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如晤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二十世紀代表作曲家之一的巴爾托克(匈牙利語:Bartók Béla Viktor János)(1881-1945),除最著名的代表作——鋼琴音樂教材《小宇宙》外,他畢生致力於研究民間歌曲,不辭勞苦,走遍東歐各地,所記錄整理的民歌與民樂超過一萬三千首。同時,民謠也成為他往後作曲上的根基與泉源,被後人
馬勒創作上的兩大重心,是交響曲與藝術歌曲。若說馬勒的交響曲宛如一本編年體自傳,道盡他一生遭遇;他的歌曲則猶如澄清的湖面,忠實地倒映出他纖細幽微的情感世界看待生命的方式。馬勒的歌曲作品數量不多,卻能脫離以往以鋼琴為歌曲伴奏的傳統,改以管絃樂為伴奏,頗具新意。
有評論家大膽預測,近期超夯電影《奧本海默》( Oppenheimer )的男主角席尼墨菲( Cillian Murphy ),極可能以本作摘下奧斯卡獎!然而,你可能不知道的是,在以演員身份活躍之前,席尼墨菲年少時的夢想是成為搖滾歌手,他還曾因為音樂品味太好而加入影集的配樂團隊……螢幕之外,席尼墨菲他
❝ 妥善規劃與安排時間,讓生活井然有序。❞ —錢祥平 父親是鼓手,母親主修作曲,祥平無疑是來自音樂家庭的孩子,自幼即在充滿音樂的環境中成長,耳濡目染。外加上和媽媽一樣,都喜歡大提琴的音色,於是自就讀幼稚園大班開始,他便結下了與大提琴一路牽絆至今長達近十年的緣分。回想起音樂學習路上曾歷經的挫折,
孩子對音樂領域感興趣,卻在次次練習中消磨自信心,如何應對?身為家長和老師,又該如何陪伴?以及,許多人敲碗的熱門搜尋關鍵:做好一門音樂學問,是不是背後有什麼秘訣?這次很開心邀請到 2023 卓越盃國際音樂交流音樂會的優秀表演者們,以及在學習路上一路陪伴他們的老師與家長,分享學習路上的點點滴滴!
卓越盃,由創辦人鄭吉良先生創立,以累積超過十年的厚實底蘊,今年( 2023 )八月,卓越盃國際總決賽《 2023 EIMOC 卓越盃國際音樂公開賽》於功學社蘆洲音樂廳舉行,樂音再次響起,重磅登台!數年疫情,終於解封,世界秩序逐漸恢復正軌,連續四日不間斷的比賽序幕,由參與卓越盃系列賽事多年的小小鋼琴家
二十世紀代表作曲家之一的巴爾托克(匈牙利語:Bartók Béla Viktor János)(1881-1945),除最著名的代表作——鋼琴音樂教材《小宇宙》外,他畢生致力於研究民間歌曲,不辭勞苦,走遍東歐各地,所記錄整理的民歌與民樂超過一萬三千首。同時,民謠也成為他往後作曲上的根基與泉源,被後人
馬勒創作上的兩大重心,是交響曲與藝術歌曲。若說馬勒的交響曲宛如一本編年體自傳,道盡他一生遭遇;他的歌曲則猶如澄清的湖面,忠實地倒映出他纖細幽微的情感世界看待生命的方式。馬勒的歌曲作品數量不多,卻能脫離以往以鋼琴為歌曲伴奏的傳統,改以管絃樂為伴奏,頗具新意。
有評論家大膽預測,近期超夯電影《奧本海默》( Oppenheimer )的男主角席尼墨菲( Cillian Murphy ),極可能以本作摘下奧斯卡獎!然而,你可能不知道的是,在以演員身份活躍之前,席尼墨菲年少時的夢想是成為搖滾歌手,他還曾因為音樂品味太好而加入影集的配樂團隊……螢幕之外,席尼墨菲他
❝ 妥善規劃與安排時間,讓生活井然有序。❞ —錢祥平 父親是鼓手,母親主修作曲,祥平無疑是來自音樂家庭的孩子,自幼即在充滿音樂的環境中成長,耳濡目染。外加上和媽媽一樣,都喜歡大提琴的音色,於是自就讀幼稚園大班開始,他便結下了與大提琴一路牽絆至今長達近十年的緣分。回想起音樂學習路上曾歷經的挫折,
孩子對音樂領域感興趣,卻在次次練習中消磨自信心,如何應對?身為家長和老師,又該如何陪伴?以及,許多人敲碗的熱門搜尋關鍵:做好一門音樂學問,是不是背後有什麼秘訣?這次很開心邀請到 2023 卓越盃國際音樂交流音樂會的優秀表演者們,以及在學習路上一路陪伴他們的老師與家長,分享學習路上的點點滴滴!
卓越盃,由創辦人鄭吉良先生創立,以累積超過十年的厚實底蘊,今年( 2023 )八月,卓越盃國際總決賽《 2023 EIMOC 卓越盃國際音樂公開賽》於功學社蘆洲音樂廳舉行,樂音再次響起,重磅登台!數年疫情,終於解封,世界秩序逐漸恢復正軌,連續四日不間斷的比賽序幕,由參與卓越盃系列賽事多年的小小鋼琴家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閒來無事,只好把口琴拿出來練練。說真的,我國一的時候,就會吹口琴了,而且吹得比現在好太多。荒廢了二十幾年,直到5年前,有公司同事說想學口琴,為了不要漏氣,我也買了一支偷練。這是我幫同事買的口琴,他說要買好一點的,還是我專程到屏東市區中正路的KHS(功學社、YAMAHA 旗艦店)挑的。
Thumbnail
中和景平站旁有一間特別的歐洲二手提琴專門店叫「舊琴人」,老闆原本在貿易公司工作,經營義大利工作室琴,因此認識歐洲琴商,現在半退休狀態專心投入二手歐洲老琴的懷抱,進歐洲30、40年以上的老琴來賣。 十
Thumbnail
如同往年琴鍵依然向著心裡敲擊
Thumbnail
只能說我太久沒有練習箏藝了,看到校園的箏社可以有這樣的成果,覺得非常驚艷。 為了自己六月的義務演出,苦思曲目不成,想要聆聽音樂會找靈感,順道重新浸潤在國樂古箏的氛圍當中,重新激勵一下自己能夠再認真把箏藝找回來。 從節目表中就可以一窺箏藝等級的究竟,有不少高段的曲子都在節目表中出現,諸如雪
Thumbnail
經過十五年的沉澱後,在靈性成長、身心平衡有了顯著成長與深刻體悟的她,除了帶來最新作品《遙望雪士達山 - 水晶聲波琴療癒》之外,也要來和我們聊聊她與水晶琴之間緊密連結的故事!
Thumbnail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sq-8qbYWmU 豎琴獵人偏鄉巡迴團為錦屏國小進行台灣音樂萌芽之旅,為文化平權扎根。 比照國家音樂廳程序,學生憑票入場,遵守音樂廳的禮儀。看著節目表的曲目,聆聽音樂家的演奏與導聆,認識國、客、閩、原等各種語言的樂曲,享受多
Thumbnail
大一始教吉他。當吉他是古琴 十六年多未彈吉他佈滿塵埃蜘蛛絲。 大一開始教吉他。吉他是平放彈琴的。大一方開始彈吉他。 當吉他是古琴。演奏所有和弦。焚香操琴。 後來才學人抱起吉他彈琴。同學皆知我平放彈琴。奇怪?為何有人抱立彈琴? 大二開始到音樂系旁聽課程。本想聽一二堂課就好。 誰知?第一堂課被
Thumbnail
《石州慢·和趙見獨書事,見獨善鼓琴》宋 王之道 天迥樓高,日長院靜,琴聲幽咽iat。(迥hing6) 昵昵恩情,切切言語,似傷離別piat。(昵nit8) 子期何處,漫高山流水,又逐新聲徹Tiat8(thiat)。(漫 buan7/ban7,逐tiok8/tik8) 彷彿江上移舟,聽琵琶悽切
Thumbnail
紀錄。古琴家林嶽正月初三瞬間演作當下 感謝古琴家林嶽老師連續六年拜訪龍鶴山。 想了解如何以古琴瞬間演作當下音樂? 龍年正月初三回禮以古琴演作爵士樂藍調及布基物基。以五聲音階重組。 咆勃爵士和弦音階。打鼓節奏鼓琴。當下演示給他看。 他彈平沙落雁及流水二曲。我以爵士藍調回應當下再回歸五聲音階。 感謝林嶽
Thumbnail
古代的音樂品味是歷史的見證,也是跨越時代的藝術精神的體現, 你願意一同探索這段引人入勝的音樂之旅嗎? 大家好,我是菜菜🙋🏻‍♀️ 很高興能夠以分享《樂器的起源》當作第一篇文章,雖然古代音樂距離我們現在相隔千年,但透過音樂,我們就像是穿越時光的冒險者,將聆聽不同時代、不同地方的聲音,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閒來無事,只好把口琴拿出來練練。說真的,我國一的時候,就會吹口琴了,而且吹得比現在好太多。荒廢了二十幾年,直到5年前,有公司同事說想學口琴,為了不要漏氣,我也買了一支偷練。這是我幫同事買的口琴,他說要買好一點的,還是我專程到屏東市區中正路的KHS(功學社、YAMAHA 旗艦店)挑的。
Thumbnail
中和景平站旁有一間特別的歐洲二手提琴專門店叫「舊琴人」,老闆原本在貿易公司工作,經營義大利工作室琴,因此認識歐洲琴商,現在半退休狀態專心投入二手歐洲老琴的懷抱,進歐洲30、40年以上的老琴來賣。 十
Thumbnail
如同往年琴鍵依然向著心裡敲擊
Thumbnail
只能說我太久沒有練習箏藝了,看到校園的箏社可以有這樣的成果,覺得非常驚艷。 為了自己六月的義務演出,苦思曲目不成,想要聆聽音樂會找靈感,順道重新浸潤在國樂古箏的氛圍當中,重新激勵一下自己能夠再認真把箏藝找回來。 從節目表中就可以一窺箏藝等級的究竟,有不少高段的曲子都在節目表中出現,諸如雪
Thumbnail
經過十五年的沉澱後,在靈性成長、身心平衡有了顯著成長與深刻體悟的她,除了帶來最新作品《遙望雪士達山 - 水晶聲波琴療癒》之外,也要來和我們聊聊她與水晶琴之間緊密連結的故事!
Thumbnail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sq-8qbYWmU 豎琴獵人偏鄉巡迴團為錦屏國小進行台灣音樂萌芽之旅,為文化平權扎根。 比照國家音樂廳程序,學生憑票入場,遵守音樂廳的禮儀。看著節目表的曲目,聆聽音樂家的演奏與導聆,認識國、客、閩、原等各種語言的樂曲,享受多
Thumbnail
大一始教吉他。當吉他是古琴 十六年多未彈吉他佈滿塵埃蜘蛛絲。 大一開始教吉他。吉他是平放彈琴的。大一方開始彈吉他。 當吉他是古琴。演奏所有和弦。焚香操琴。 後來才學人抱起吉他彈琴。同學皆知我平放彈琴。奇怪?為何有人抱立彈琴? 大二開始到音樂系旁聽課程。本想聽一二堂課就好。 誰知?第一堂課被
Thumbnail
《石州慢·和趙見獨書事,見獨善鼓琴》宋 王之道 天迥樓高,日長院靜,琴聲幽咽iat。(迥hing6) 昵昵恩情,切切言語,似傷離別piat。(昵nit8) 子期何處,漫高山流水,又逐新聲徹Tiat8(thiat)。(漫 buan7/ban7,逐tiok8/tik8) 彷彿江上移舟,聽琵琶悽切
Thumbnail
紀錄。古琴家林嶽正月初三瞬間演作當下 感謝古琴家林嶽老師連續六年拜訪龍鶴山。 想了解如何以古琴瞬間演作當下音樂? 龍年正月初三回禮以古琴演作爵士樂藍調及布基物基。以五聲音階重組。 咆勃爵士和弦音階。打鼓節奏鼓琴。當下演示給他看。 他彈平沙落雁及流水二曲。我以爵士藍調回應當下再回歸五聲音階。 感謝林嶽
Thumbnail
古代的音樂品味是歷史的見證,也是跨越時代的藝術精神的體現, 你願意一同探索這段引人入勝的音樂之旅嗎? 大家好,我是菜菜🙋🏻‍♀️ 很高興能夠以分享《樂器的起源》當作第一篇文章,雖然古代音樂距離我們現在相隔千年,但透過音樂,我們就像是穿越時光的冒險者,將聆聽不同時代、不同地方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