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對每人普發1萬元,反對亂砍政府預算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8 分鐘

當前國內外局勢動盪、國際競爭激烈,台灣正站在歷史的十字路口上。面對經濟下行、人口老化、資源短缺等多重挑戰,有部分政界人士與輿論提出所謂“每人普發1萬元”的民生激勵措施,同時還主張大幅削減政府各項預算。他們聲稱,這樣可以立即紓困、簡化政府機構運作;然而,這種看似慷慨而簡便的政策背後,卻隱藏著對國家長期安全與穩定發展的嚴重忽視。本文將從國家安全、財政政策、立法者問政能力等多個層面進行深入剖析,探討普發現金與亂砍預算的真正後果,並提出利用科技手段—例如ChatGPT對立委主張進行論證正確性評分—來監督與檢驗政策論述,從而期待民意能為台灣政治帶來全新的契機。


一、現實困境:健保、長照、消防與國防預算不足的隱患

台灣作為一個自由民主的現代國家,基礎建設與公共服務是維繫社會穩定與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石。然而,事實卻顯示,在過去多年中,健保、長照、消防、國防等領域的預算投入始終難以滿足不斷升高的需求。

raw-image


1.1 健保體系的沉重負擔

隨著社會進入老齡化時代,民眾對醫療資源的需求日益增加,但現有的健保資金與設施卻明顯捉襟見肘。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或大規模災害來臨時,醫療體系往往因人力、設備和財源不足而無法及時應對,這不僅直接影響到每一個家庭的健康與生命安全,也在無形中削弱了整個國家的應急反應能力。

1.2 長期照護制度的結構性困局

除了健保之外,長期照護同樣是現代社會不可或缺的一環。老年人口與失能患者日漸增多,對專業照護服務的需求也隨之激增。然目前國內長照資源的投入和管理機制尚未達到理想狀態,導致許多弱勢族群在需要幫助時難以獲得妥善照顧。預算短缺與管理不善,使得長照服務無法有效覆蓋到每一位有需要的人,進一步加劇了社會的不公平與分裂。

律師林智群指出,謝祖武的母親自確診失智症以來,總共經歷了八年的漫長治療過程。初期兩年,每月約需支付新台幣2至3萬元;隨著病情惡化,進入第三、四年,患者開始出現妄語、夜間不寐及走失等症狀,此時聘請看護及相關費用使月支出增至6至7萬元;而在最後兩年,謝母被安置於專門的長期照護中心,月費高達10萬元(包括中心收費、紙尿布與營養補給等費用)。林智群律師進一步表示:「若無政府補助,許多家庭將難以承受如此沉重的經濟負擔。」


原文網址: 謝祖武失智母長照「驚人費用曝」!律師嘆:很多家庭扛不起 | ETtoday生活新聞 | ETtoday新聞雲 https://www.ettoday.net/news/20250215/2909177.htm#ixzz90JPH1LSm


Follow us: @ETtodaytw on Twitter | ETtoday on Facebook


原文網址: 謝祖武失智母長照「驚人費用曝」!律師嘆:很多家庭扛不起 | ETtoday生活新聞 | ETtoday新聞雲 https://www.ettoday.net/news/20250215/2909177.htm#ixzz90JPAkDAb


Follow us: @ETtodaytw on Twitter | ETtoday on Facebook

1.3 消防救援力量與公共安全防護

火災、地震、風災等天災人禍無時無刻不在考驗著國家的公共安全防護能力。消防部門作為第一線的災害應變單位,其運作效率與裝備現代化程度直接關係到災害救援的成敗。然而,多年來因為預算持續不足,許多地方消防隊伍在裝備更新、訓練與人力配置上都難以達到國際先進水準。一旦發生大型災情,不僅民眾生命財產將遭受重大損失,更會在社會層面引發廣泛的不安與恐慌。

raw-image


1.4 國防力量削弱的隱憂

台灣面臨著日益嚴峻的區域安全挑戰,國防預算的充足與合理配置至關重要。長期以來,國防資源投入不足使得武器裝備更新與軍事訓練進程受限,國軍在面對外部威脅時難以形成有效反制。當前國際政治局勢複雜多變,任何一絲疏忽都有可能成為外部勢力滲透與挑釁的可乘之機。國防預算的不足,不僅損害了國家的軍事競爭力,更將國家安全置於極大的風險之中。

raw-image



二、“普發1萬元”與“亂砍預算”的錯誤邏輯

在民生議題與經濟困境的背景下,某些政治勢力提出“每人普發1萬元”的口號,主張用現金發放來短期刺激消費、紓困民生;同時,他們又強調應當“大幅削減政府預算”,以解決財政赤字與政府浪費問題。這兩者在表面上看似各有其合理性,但深入剖析卻發現其中隱藏著許多邏輯矛盾與現實風險。

2.1 現金發放的短視效果

普發1萬元的概念,從民意上看似能夠立刻解決部分低收入戶或急需資金者的燃眉之急,但這種單一的金錢激勵方式往往無法真正解決深層次的經濟問題。現金發放容易導致政府財政進一步惡化,因為發放資金的來源往往需要依賴借貸或增加稅收,而這些手段又會對經濟產生長遠的負面影響。若沒有完善的財政規劃與後續配套措施,普發現金只會成為一時的權宜之計,最終讓國家陷入更大的財政危機。

2.2 預算削減的盲目與風險

另一方面,主張“亂砍預算”的政策,雖然看似能夠減少政府開支、提高運作效率,但卻忽略了公共服務運作的基本需求。健保、長照、消防與國防等關鍵部門,若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再被大幅削減,將使得這些部門無法維持基本運作,直接威脅到國家安全與民眾福祉。以國防預算為例,若因短期財政考量而削減軍費,不僅削弱了軍事裝備的更新速度,也會影響到軍隊訓練與備戰能力,從而在面對外部挑戰時顯得力不從心。

2.3 支持普發現金與亂砍預算者的共同特徵

更值得關注的是,支持每人普發1萬元與亂砍政府預算的群體,往往與傾向親中的政治立場存在高度重合性。這些人不僅喜歡以“現金救濟”作為改善民生的唯一手段,更認為大幅度精簡政府開支是解決一切問題的萬靈藥。殊不知,這種短視的政策主張在現實中會使台灣的長期發展與國家安全陷入極大險境。事實上,支持這些政策的人群背後可能隱藏著特殊的政治目的,其最終目標或許並非真正為民謀福利,而是借由削弱國家基礎防護,為其他勢力提供滲透與干預的機會。


三、質疑特殊目的:是否有人企圖傷害國家安全?

在這樣的背景下,許多人不禁發出疑問:是否某些勢力正企圖利用普發現金與亂砍預算的政策,進一步削弱台灣的國防與公共服務,從而達成某種特殊政治目的?這一疑問不僅僅是理論上的猜測,而是建立在多年來公共預算不足、制度漏洞層出不窮的現實之上。

3.1 政策背後的利益交換

在資金短缺與國際競爭的壓力下,一些政客可能會選擇以削減公共開支作為“解決”問題的手段,但這種做法往往伴隨著利益交換與政治博弈。當國家資源被大量削減,某些部門的實際運作能力便會受到影響,進而使得那些心懷不軌的人有機會滲透進來,利用政策漏洞牟取私利或達成其他政治目的。由此可見,每一筆預算調整的背後,都應該有透明的審查與公開的辯論,而不是任由少數政治勢力操弄權力。

3.2 國家安全與民生之間的平衡

國家安全不僅僅體現在軍事力量上,更體現在每一項公共服務的完善運作上。當健保、長照、消防與國防預算持續受到削減時,這些部門的運作能力將大打折扣,從而為外部勢力提供可乘之機。試想,如果在發生大規模災害或突發事件時,醫療與救援資源無法及時調度,國家的整體防護能力將大大下降,民眾的生命財產安全也將受到極大威脅。這種局面無疑會給那些企圖利用政策漏洞進行干預的人以可乘之機,最終危及到整個國家的存亡。

3.3 質疑與反思:警惕背後的特殊目的

因此,面對當前普發現金與亂砍預算的種種主張,我們必須保持高度警惕,深入質疑其背後是否另有隱情。究竟是出於真心為民、還是另有政治企圖?這是一個需要全民關注與討論的重要問題。只有在充分了解與透明公開的前提下,才能避免讓那些懷有特殊目的的人利用政策漏洞侵蝕國家的根基。


四、立法者問政能力的缺失與改革呼聲

民主社會中,立法者應當是民意的代言人,是監督政府、保障民生的中堅力量。然而,近年來部分立法委員在質詢政府預算與政策時,卻暴露出明顯的專業素養不足與問政能力缺失。這種現象不僅損害了議會的公信力,也使得公共政策的討論失去了應有的深度與理性。

4.1 問政能力不足的具體表現

在預算審查、政策辯論中,我們常看到一些立委僅憑口號與簡單論述便盲目支持“普發1萬元”與“亂砍預算”的主張,缺乏對政策細節與數據的深入剖析。他們往往忽略現實中的結構性困難,對健保、長照、消防、國防等關鍵領域的需求估計不足,甚至在面對複雜的經濟環境時,仍然堅持簡化政府開支的極端做法。這種短視且缺乏專業判斷的行為,不僅無法真正解決問題,反而會使台灣陷入更大的危機。

4.2 專業問政能力缺失的後果

當立法者無法以專業與負責的態度來審查政策時,最終受損的將是全體國民的福祉與國家的長期發展。預算削減、公共服務下滑與國防虛弱,都可能成為外部勢力進一步干預的突破口。換言之,當立法者只懂得喊口號而忽視數據與實情時,台灣的民主機制便失去了應有的制衡與監督作用。

4.3 對“專業問政”提出極端建議

面對這樣的現狀,不少民眾與評論家甚至提出極端的建議:如果立委缺乏真正的專業問政能力,與其繼續混淆視聽,不如“移民中國”或“回家休息”,讓位給那些真正懂得如何利用數據與實證來制定政策的人。這並非刻意攻擊,而是對現狀的一種無奈與反思:支持普發1萬元、主張亂砍預算並且傾向親中的這一批立委,實際上正是導致國家安全與民生受損的根源。只有通過徹底的體制改革與專業問政,才能從根本上改變這一現狀,讓國家走上一條真正有遠見與負責任的發展道路。


五、科技檢驗政治論述:以ChatGPT評分立委主張

在資訊科技迅速發展的今天,我們擁有前所未有的工具來輔助政策辯論與政治監督。利用類似ChatGPT這樣的人工智慧系統,對每一位立委的政策論述進行邏輯性與事實依據的評分,已成為可能。這種數據化、客觀化的檢驗方法,不僅能夠剝除政治宣傳中的虛假成分,更能讓民眾在大量的信息中看清真相,做出理性判斷。

5.1 ChatGPT如何運作與評分

利用ChatGPT,首先可以收集各立委在議會發言、預算審查及公共辯論中的數據、論據與具體案例。通過大數據分析與比對,系統能夠從邏輯、數據支持、歷史經驗等多維度,給出一個相對客觀的評分。這不僅能幫助民眾分辨出哪些政策主張站得住腳,哪些則僅僅是空洞口號;更能推動立法機關內部進行自我反省與專業化改革。

5.2 評分機制對政治透明度的提升

通過ChatGPT評分機制,民眾不再僅僅依賴媒體的片面報導或政客的精心包裝,而能夠直接參考數據與邏輯評析,了解每一項政策背後的真實風險與長期影響。這種方式一方面有助於提升政治辯論的透明度,另一方面也迫使各位立委必須以事實與數據來支持自己的論述,從而促使整個政治體系走向理性與專業。

5.3 建立民眾與議會間的互動機制

除了在專業層面進行評分之外,這一機制還能成為民眾與議會互動的重要橋樑。民眾可以通過公開的評分結果,對照自己所認同的價值觀,提出具體的建議與批評。當每一項政策都經得起數據與邏輯的檢驗時,台灣政治才能真正擺脫短視與盲從,邁向更加成熟與負責的治理模式。


六、全民覺醒:捍衛家園、工作、健康與家庭的責任

在面對公共預算削減與國家安全日益嚴峻的現實挑戰時,每一位台灣民眾都不應再保持沉默。國家安全、民生福祉以及民主制度的健康發展,均離不開每個公民的積極參與與監督。

6.1 民眾如何守護自己的家園

每個家庭都是國家的基本單位,當健保、長照、消防與國防預算不足時,這些基本服務的削弱意味著每個家庭的安全與幸福都會受到威脅。民眾應該自發地站出來,要求政府公開財政狀況,詳細說明每一筆預算的去向,並對不合理的預算分配提出質疑與反對。

6.2 捍衛工作與健康的重要性

工作是每個人實現夢想與維持生活的重要依靠,而健康則是幸福生活的基石。當政府因財政壓力而忽略醫療與公共衛生建設時,社會上的每一個勞動者都可能面臨無法預料的風險。正因如此,捍衛工作機會、保障醫療資源與健康環境,成為了每一位民眾不可推卸的責任。

6.3 保衛家庭與居住環境

家庭是每個人最溫暖的港灣,而一個安全、健康的居住環境則是家庭幸福的前提。當公共服務因預算不足而走向低效與空洞時,家庭安全將受到威脅,社會和諧也會因此產生裂痕。只有當每一個人都意識到自身利益與國家命運息息相關時,才能形成一個強大的社會合力,共同抵制那些損害國家根本利益的短視政策。


七、特殊目的與政治陰謀的疑雲:誰在暗中操弄?

在普發現金與亂砍預算的政策背後,難免讓人懷疑是否存在某些人或勢力,正企圖利用這種混亂局面,達成其特殊的政治目的。這種懷疑不僅來自於學者與評論家的冷靜分析,也在民間引發了廣泛討論。

7.1 政策操作背後的隱秘關係

當部分立委毫無深入研究與實證依據地支持普發1萬元與大幅削減政府預算時,這種草率的決策模式本身就暴露出某些利益交換與政治博弈的端倪。有人認為,這並非單純為了財政整頓或改善民生,而是有意削弱國家的整體防禦能力,從而使外部勢力有機會進行滲透與干預。這種猜疑雖然難以以單一事實定論,但無論如何,都應當引起高度重視。

7.2 國家安全與特殊目的之間的聯繫

當關鍵的公共預算—尤其是國防預算—受到嚴重削減時,國家的安全防護能力自然大打折扣。有人不禁發問:是否有勢力正借此機會,暗中削弱台灣的防衛力量,以達到侵蝕國家主權、影響國家政策走向的目的?這樣的疑問絕非危言聳聽,而是根據多年來公共預算短缺、政策透明度低下而提出的必然反思。若國家安全受到破壞,其後果將不僅限於一時,而會深遠影響整個國家的穩定與未來發展。

7.3 反制措施與公民監督的重要性

正因為如此,我們需要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公民監督機制,從政策制定、預算分配到執行過程,全程實現透明公開。只有當每一筆預算的去向都能夠經得起數據與事實的檢驗,才能有效防止那些心懷特殊目的的人利用漏洞侵蝕國家基石。每一位公民都應該成為這一過程的監督者,讓專業數據與理性討論成為揭露政治陰謀的有力武器。


八、期盼民意給台灣政治新的機會

當前,台灣正處於前所未有的變革時代。面對國家安全、公共服務以及民主制度多重挑戰,每一位台灣人都應該發出自己的聲音,拒絕那種僅僅依靠現金發放與預算砍削的短視政策。民意不僅是政府施政的基石,更是推動政治改革、提高議會問政能力的重要動力。

8.1 民意與政治改革的相互促進

過去,由於信息不透明與監督機制不完善,許多立委僅憑空洞口號來博取選票,缺乏真正的專業素養與責任感。而今,隨著科技的進步與公民意識的覺醒,利用如ChatGPT這樣的工具對立委主張進行論證與評分,已成為促使政治走向理性化的重要手段。這種新型的民意參與模式,不僅能夠讓公眾更清楚地看到各項政策的真實數據與背後邏輯,也將迫使議會必須以更負責任的態度來面對選民。

8.2 建立多元參與的政治生態

期望未來的台灣政治,能夠真正回歸到理性、專業與透明的軌道上來。每一位民眾都應該積極參與政策討論,從而形成一個多元而健全的政治生態。只有當各方力量充分碰撞、理性辯論後,才能甄別出那些真正為民謀福利的政策,淘汰掉那些帶有特殊目的與危害國家安全的極端主張。這不僅是對現有政治體制的一次徹底革新,更是為台灣開啟全新未來的重要契機。

8.3 每個人都有捍衛家園的責任

面對當前的種種挑戰,無論是國家的安全、民眾的健康,還是每一個家庭的幸福,都不容忽視。當健保、長照、消防與國防預算因為種種短視政策而日益不足時,每一個人都應當挺身而出,捍衛自己生活的家園、守護自己的工作、保障自己的健康、維護自己家人的安全以及居住環境的穩定。只有全民共同參與與監督,才能真正將那些缺乏專業與責任感的政治勢力拒之門外,讓台灣在新的歷史時刻煥發出真正的希望與活力。


結語

在國際競爭激烈、內部矛盾日增的當下,普發1萬元與亂砍政府預算這兩大政策主張,從根本上看都是一種短視且極具危險性的應急手段。支持這些政策的人群,往往與傾向親中的政治立場不謀而合,他們以現金激勵與預算大幅削減作為“解決方案”,卻忽略了健保、長照、消防與國防等公共領域的根本需求。這樣的做法不僅會削弱國家的長期競爭力,更可能被某些勢力利用,達成侵蝕台灣國家安全的特殊目的。

面對這一現狀,我們呼籲每一位台灣民眾,積極參與並監督政府的每一項財政與政策決策。借助現代科技—例如利用ChatGPT對立委主張進行論據檢驗與評分,我們可以用數據和邏輯為基礎,讓每一個政策都經得起考驗。當立法者無法以專業精神來問政時,甚至有人建議“移民中國或回家休息”,這正是對政治現狀的一種警醒:只有真正具備專業與責任心的人,才能守護我們的國家與民生。

台灣需要新的機會,新的政治生態需要每一位公民的參與與覺醒。讓我們拋棄空洞的口號,拒絕那種以現金普發與預算亂砍為代表的短期政策,攜手捍衛我們的家園、工作、健康與家庭。未來屬於那些以理性、數據與專業精神來推動改變的人,也屬於每一個堅守家園、努力追求幸福生活的台灣民眾。

只有當全民的意識與行動形成一股強大力量,才能真正改變現狀,讓台灣在面對全球挑戰時立於不敗之地。期盼民意能夠給台灣政治帶來全新的契機,開創一個更加穩定、公正與安全的未來。讓我們從今天開始,共同為台灣的明天奮鬥,不讓短視與極端政策侵蝕我們的根本利益。

台灣的未來,正等待著每一個人用智慧與行動來重新定義;而我們,正站在這個關鍵時刻,呼喚著理性與真實的政治回歸。願在未來的日子裡,透過全民監督與專業問政,台灣能夠迎來真正屬於自己的新時代!

這個專題是用來出版我的前瞻產業分析,目標讀者為企業主、中高階主管、證券投資人,以及關心產業發展與社會創新的朋友們。我的產業分析已經不受產業別限制了,只要是我覺得有價值的資訊,就會在這個專欄出版。具體來說,包括能源、電力、循環經濟、電動車、生物製藥、醫療器材、ESG、半導體、電子、電機、電力、分子免疫、AI。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隨著全球對低碳交通的追求愈發迫切,純電車(BEV)和氫能車(FCEV)成為新能源車領域的兩大熱門技術路徑。然而,這兩種技術在產業發展過程中的表現卻大相逕庭。Maxwell Industry Foresight(MIF) 10 階段理論提供了一個全面而靈活的框架,可以幫助我們從概念萌芽到系統性轉型的整
※本專欄之文章僅供參考之用,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請讀者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建議招致損失,概與《麥斯產業前瞻分析》及作者無涉。 前言 全球能源市場正經歷劇烈變革,電動車的崛起、國際油氣市場競爭加劇,以及地緣政
※本專欄之文章僅供參考之用,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請讀者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建議招致損失,概與《麥斯產業前瞻分析》及作者無涉。 相關公司:NOV Inc. (NYSE.NOV)、Drilling Tools Int
離岸風電產業因應全球能源轉型需求蓬勃發展,帶動風機安裝船需求急速攀升。本文探討WTIV(風機安裝船)與FIV(基礎安裝船)的供需缺口、離岸距離與水深增加帶來的挑戰、2023-2030年間離岸風機大型化趨勢,以及Cadeler公司如何透過擴充船隊、技術升級、策略合作等方式,掌握市場先機。
虛擬電廠發展趨勢及應用研討會 主辦單位:行政院能源及減碳辦公室 協辦單位:台灣能源數位轉型產學技術聯盟 時間:113 年 10 月 28 日(星期一)下午 1:00-4:40 地點:財團法人張榮發基金會國際會議中心 1001 會議室 (臺北市中正區中山南路 11 號 1001 會議室)
隨著全球對低碳交通的追求愈發迫切,純電車(BEV)和氫能車(FCEV)成為新能源車領域的兩大熱門技術路徑。然而,這兩種技術在產業發展過程中的表現卻大相逕庭。Maxwell Industry Foresight(MIF) 10 階段理論提供了一個全面而靈活的框架,可以幫助我們從概念萌芽到系統性轉型的整
※本專欄之文章僅供參考之用,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請讀者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建議招致損失,概與《麥斯產業前瞻分析》及作者無涉。 前言 全球能源市場正經歷劇烈變革,電動車的崛起、國際油氣市場競爭加劇,以及地緣政
※本專欄之文章僅供參考之用,並不構成要約、招攬或邀請、誘使、任何不論種類或形式之申述或訂立任何建議及推薦,請讀者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如因相關建議招致損失,概與《麥斯產業前瞻分析》及作者無涉。 相關公司:NOV Inc. (NYSE.NOV)、Drilling Tools Int
離岸風電產業因應全球能源轉型需求蓬勃發展,帶動風機安裝船需求急速攀升。本文探討WTIV(風機安裝船)與FIV(基礎安裝船)的供需缺口、離岸距離與水深增加帶來的挑戰、2023-2030年間離岸風機大型化趨勢,以及Cadeler公司如何透過擴充船隊、技術升級、策略合作等方式,掌握市場先機。
虛擬電廠發展趨勢及應用研討會 主辦單位:行政院能源及減碳辦公室 協辦單位:台灣能源數位轉型產學技術聯盟 時間:113 年 10 月 28 日(星期一)下午 1:00-4:40 地點:財團法人張榮發基金會國際會議中心 1001 會議室 (臺北市中正區中山南路 11 號 1001 會議室)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對於許多台灣人來說,單靠薪水儲蓄來累積到894萬台幣的流動資產是相當困難的。然而,根據台灣家庭資產的中位數來看,許多家庭能達到這一數字,這主要歸因於家庭資產通常包括多種資產形式,不僅僅限於現金或流動資金。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房產及其他資產的增值並不等同於流動資產的大幅增長。
Thumbnail
過去八年 台灣股市從不到萬點到突破兩萬點 漲幅155.5% 如果你是台灣50那超過六十萬名的股東 你的資產更是直接多一倍 從大幅依賴中國且產業持續出走 到台灣各產業 能開拓更多國際市場減少對中國依賴 讓產業回到台灣投資 台灣也迎來了經濟的榮景 世紀疫情中 因防疫的決策正確又即時 台灣是受疫情影響最
Thumbnail
台灣的財富分配不均現象日益嚴重,這不僅影響了社會的穩定與和諧,還可能對經濟發展帶來負面影響。本文將探討金融資產集中、房地產和股市、產業結構、貧富差距擴大的影響及其對社會的深遠影響。
主計總處公布台灣家庭財富分配的情況,這是30年來第一次正式公布。資料顯示,2021年台灣前20%家庭平均財富總額達到5,133萬元,是最後20%家庭平均財富的66.9倍;家庭財富分配的吉尼係數為0.606。這兩項數據都比主要國家來得低,因此主計總處說台灣的財富分配較為平均,國人不必太擔心。但是,如果
Thumbnail
賴總統政治動作你要謹慎觀察,千萬別自做聰明 台灣貧富差距已經從30年前的16.8倍,一舉暴增到將近67倍,這種令人民憤怒的數字,三十年來掩耳盜鈴、束諸高閣,怎麼會在新總統宣誓就職前,由主計總處主動公布,現任主計總長還建議每四年公布一次,那就是一個總統任期,賴總統很明白政治表態,要解決嚴重貧富差距
Thumbnail
近年來,台灣的GDP年年創新高,這似乎是一個令人振奮的消息。然而,與此同時,許多人卻感到困惑:為什麼儘管經濟持續增長,但實質薪資卻未見提升?年輕人對此感到失望,甚至選擇躺平,這背後到底隱藏了什麼樣的真相?
Thumbnail
最新台灣房價所得比(去年-2023)第3季全國來到9.86倍 相當於要近10年不吃不喝才買的起房,而房價爆貴的台北市房價所得比 更是高達15.67倍 台灣人才流失,加上少子化嚴重,2021年已經開始進入「大缺工時代」 高薪職位只集中在科技業和少數製造業 閱讀完以上的資訊我只能說「每一個世代
Thumbnail
筆記-財經皓角-24.04.01 *中信統計的台灣高資產客群,2023年總資產1億元以上的人數共有11萬人,預估到2027年會增加到13.7萬人, 2023年台灣總體個人財富總額194兆,預估2027年增加到243兆元。 2023年高資產族群的財富總額32兆,預估2027年增加到46兆元。
Thumbnail
牴觸不是說要違背經濟學法則,而是要認清市場的前提,公平與信任。如果台灣今天開放市場的對象,完全不遵守這個規則,則我們有必要為了賺那些快錢,犧牲掉國民以及累積的技術?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對於許多台灣人來說,單靠薪水儲蓄來累積到894萬台幣的流動資產是相當困難的。然而,根據台灣家庭資產的中位數來看,許多家庭能達到這一數字,這主要歸因於家庭資產通常包括多種資產形式,不僅僅限於現金或流動資金。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房產及其他資產的增值並不等同於流動資產的大幅增長。
Thumbnail
過去八年 台灣股市從不到萬點到突破兩萬點 漲幅155.5% 如果你是台灣50那超過六十萬名的股東 你的資產更是直接多一倍 從大幅依賴中國且產業持續出走 到台灣各產業 能開拓更多國際市場減少對中國依賴 讓產業回到台灣投資 台灣也迎來了經濟的榮景 世紀疫情中 因防疫的決策正確又即時 台灣是受疫情影響最
Thumbnail
台灣的財富分配不均現象日益嚴重,這不僅影響了社會的穩定與和諧,還可能對經濟發展帶來負面影響。本文將探討金融資產集中、房地產和股市、產業結構、貧富差距擴大的影響及其對社會的深遠影響。
主計總處公布台灣家庭財富分配的情況,這是30年來第一次正式公布。資料顯示,2021年台灣前20%家庭平均財富總額達到5,133萬元,是最後20%家庭平均財富的66.9倍;家庭財富分配的吉尼係數為0.606。這兩項數據都比主要國家來得低,因此主計總處說台灣的財富分配較為平均,國人不必太擔心。但是,如果
Thumbnail
賴總統政治動作你要謹慎觀察,千萬別自做聰明 台灣貧富差距已經從30年前的16.8倍,一舉暴增到將近67倍,這種令人民憤怒的數字,三十年來掩耳盜鈴、束諸高閣,怎麼會在新總統宣誓就職前,由主計總處主動公布,現任主計總長還建議每四年公布一次,那就是一個總統任期,賴總統很明白政治表態,要解決嚴重貧富差距
Thumbnail
近年來,台灣的GDP年年創新高,這似乎是一個令人振奮的消息。然而,與此同時,許多人卻感到困惑:為什麼儘管經濟持續增長,但實質薪資卻未見提升?年輕人對此感到失望,甚至選擇躺平,這背後到底隱藏了什麼樣的真相?
Thumbnail
最新台灣房價所得比(去年-2023)第3季全國來到9.86倍 相當於要近10年不吃不喝才買的起房,而房價爆貴的台北市房價所得比 更是高達15.67倍 台灣人才流失,加上少子化嚴重,2021年已經開始進入「大缺工時代」 高薪職位只集中在科技業和少數製造業 閱讀完以上的資訊我只能說「每一個世代
Thumbnail
筆記-財經皓角-24.04.01 *中信統計的台灣高資產客群,2023年總資產1億元以上的人數共有11萬人,預估到2027年會增加到13.7萬人, 2023年台灣總體個人財富總額194兆,預估2027年增加到243兆元。 2023年高資產族群的財富總額32兆,預估2027年增加到46兆元。
Thumbnail
牴觸不是說要違背經濟學法則,而是要認清市場的前提,公平與信任。如果台灣今天開放市場的對象,完全不遵守這個規則,則我們有必要為了賺那些快錢,犧牲掉國民以及累積的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