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美國隊長,但你不是史蒂芬羅傑斯
從2011年的《美國隊長》到2019年的《復仇者聯盟:終局之戰》,史蒂芬羅傑斯從一名瘦弱卻勇敢的士兵,成長為忠於信念、捍衛正義的象徵。在超級英雄們聯手擊敗薩諾斯後,史蒂芬選擇回到過去,過上自己從未擁有的平凡生活。儘管這位復仇者聯盟領袖已宣告退役,但美國隊長的故事尚未完結。在《復仇者聯盟:終局之戰》的結尾,年邁的史蒂芬親手將盾牌交給摯友「獵鷹」山姆威爾森,象徵精神的傳承與新篇章的開啟,未來將由山姆接下「美國隊長」的重任,帶領復仇者聯盟續寫無限傳奇。
儘管過去在漫威作品裡的銀幕時間不長,但安東尼麥基無可否認是一位討喜的潤滑劑,總能在嚴肅時刻巧妙插入一句吐槽或金句,應戰時也展現其穩健與果敢。但在《美國隊長:無畏新世界》躍身一線角色,甚至獨挑美國隊長大樑,銀幕效果卻不如扮演獵鷹時來的出眾。一方面,本片多數情節都倚賴麥基獨自撐場,缺乏其他同等地位的角色與他碰撞來產生化學反應,使整體形象略顯單調。另一方面,克里斯伊凡豎立的美隊形象早已深植人心,讓後繼者難以超越,這不是單靠堆疊肌肉或眉頭深鎖就能解決的問題。
面對兩任美國隊長的極大差異,除了歸咎於演員撐不起角色,主創團隊也沒能透過劇本加以塑造。導演朱利斯歐納過去以獨立製作為主,較大規模的商業電影僅有《科洛弗悖論》能端上檯面,首次執導漫威超級英雄電影顯得心有餘而力不足,不僅無法在劇情上確立清晰的敘事核心,也未能在角色身上找到合適的立足點,所有對於山姆內心的刻畫與描繪,幾乎只是《獵鷹與酷寒戰士》影集內容的重述,電影對美國隊長身份與政治的著墨也較《酷寒戰士》保守,導致整體敘事的娛樂性與深度皆嚴重不足。
作為一部政治驚悚類型,本片大可以利用敘事手法,誤導觀眾對幕後黑手身份的推測,從而增強電影的懸疑感。而《美國隊長:無畏新世界》也確實設下多位角色供觀眾懷疑,但在故事前期就逐一揭露他們的真實身分,山姆對周遭人士也是不帶一絲疑慮,使電影缺乏那些令人屏息的轉折與驚喜。本片經歷了多次修改與補拍,居然沒有針對基本的觀影體驗進行補強,那可想初版有多麼不堪入目。而片中繁雜的背景設定與解釋性對白,也連帶削弱了觀影時的娛樂性,即便《美國隊長:無畏新世界》試圖營造出國際局勢的緊張,但單調的資訊輸出讓觀眾難以真正投入其中。
與前任美國隊長史蒂芬相比,新任美國隊長山姆在各方面都顯得遜色,既沒有超級士兵血清加持,本身也不具備任何超能力,電影也一再藉由對白強調他的凡人之身,以及因冒名頂替症候群所產生的自我懷疑。但在《美國隊長:無畏新世界》的動作橋段,面對敵人卻又總是游刃有餘,使實際行為與內心掙扎形成了明顯的矛盾,讓觀眾難以對角色產生共鳴。不過,電影也充分利用山姆「前獵鷹」的身分,結合功能性極強的高科技羽翼,編排幾顆媲美《捍衛戰士:獨行俠》的空戰鏡頭,讓觀眾一覽美國隊長的全新風貌。
可惜的是,《美國隊長:無畏新世界》全片兩個小時裡,動作橋段幾乎都以中小型衝突填充,缺乏精心鋪陳的大規模對決,讓整部電影像是未完待續的上集,而布局已久的終極決戰將在下集揭曉。特別是片尾與紅浩克的對峙,整體節奏更適合置在電影的中段轉折,在與擁有特殊能力的總統較勁後,再拾取盾牌迎戰終極反派,或許會使故事劇情更具層次感。然而,《美國隊長:無畏新世界》選擇讓反派首腦在中後段自首,導致美國隊長在解決總統危機後,既無更急迫的危機,也無更具分量的對手,便在此畫下句點。
曾幾何時,漫威電影是全球影迷熱切關注的盛事,每逢新片上映,影廳總是座無虛席,票房更是屢創紀錄。但如今的漫威卻風光不再,觀眾對新電影的上映從期待變成憂心,不再盼望扣人心弦的故事或鮮明立體的角色,只會希望不要再次拍爛。但確實自從《終局之戰》後的第四階段,漫威往往利用新電影和新角色鋪陳未來的大事件,忽略了對該角色內心的深度刻畫。而《美國隊長:無畏新世界》就是其中之一,為了推展劇情、引入角色而生的過渡電影,對於美國隊長一角來說,這部續集其實沒有存在的意義,甚至更像是《無敵浩克》與《永恆族》的續集,而非美國隊長。
但平心而論,《美國隊長:無畏新世界》是參差不齊的第五階段中,少數方向明確且能看出製作團隊確實盡力的作品。這部電影在龐大的故事線裡佔據一個小點,巧妙的連結了過去的作品,喚起那些不過於久遠的回憶,同時為未來的故事鋪陳,既保持延續性,也不顯得遙不可及。《美國隊長:無畏新世界》雖是政治驚悚類型的作品,帶來的卻是一種輕鬆愜意的觀影體驗,讓觀眾能在這兩個小時享受其中。即便電影存在些缺點,結束後卻不會留下強烈的不滿,因為電影的枯燥乏味,恰巧讓我們記不起那些令人不悅的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