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S猝逝民眾搶打流感疫苗,台灣人「跟風文化」帶給我們什麼反思?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本文亦投稿於關鍵評論刊登)

大排長龍的診所

最近到診所看診,幾乎都是大排長龍,除了流感肆虐以外,有超過一半都是要來打疫苗的人,其實流感疫苗從去(2024)年就已經開始接種,但是通常大家對此毫不在意,覺得流感只是尋常的季節性疾病,然而,當某位知名人士因流感病逝的消息瞬間在媒體與社群平台發酵時,恐懼感驟然升高,讓人們意識到「原來流感也可能奪走生命」。

這時候診所人潮湧現,甚至一度出現疫苗短缺的狀況,這樣的現象就是「正常性偏誤」與「可得性啟發」共同作用的結果——人們習慣低估未來可能發生的風險,直到事件真實發生,才會產生焦慮,急忙補救。


正常性偏誤:人們習慣認為世界會一直維持現狀,低估潛在風險,即使有警訊也不會特別行動。例如,雖然每年都有流感疫情,但多數人認為「應該沒那麼嚴重」,因此忽略提前施打疫苗的必要性。
可得性啟發:人們會依據腦海中最容易想起的資訊來判斷某件事的重要性。如果某個事件(如名人因流感去世)被大量報導,大家就會覺得這件事比實際上更危險,進而引發恐慌與瘋搶疫苗的行為。


歷年常見的跟風事件

這再次顯示台灣是一個資訊傳播快速的社會,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出現大規模的跟風現象,從食品搶購到熱門打卡景點等,甚至是「搶先擁有」特定商品,都讓人見識到群眾行為的驚人力量,我們回頭看看幾個跟風狂熱事件,不知道讀者是否也參與其中?

1. 蛋塔熱潮(1999-2000):肯德基引進葡式蛋塔後迅速爆紅,市場上出現大量蛋塔專賣店,然而幾年內市場飽和,導致許多店家關門。

2. 雷神巧克力之亂(2014):來自日本的「黑雷神巧克力」因口耳相傳成為熱門零食,便利商店與超市迅速缺貨,甚至被黃牛炒作高價轉售。

3. 彎腰郵筒(2015):蘇迪勒颱風吹歪台北某處的紅、綠郵筒,使其看起來像是在「鞠躬」,結果大量民眾前來朝聖拍照,成為一時熱潮。

4. 面紙之亂(2018):市場謠言稱衛生紙價格將大幅上漲,導致消費者恐慌性囤貨,超市衛生紙被掃空,事後才發現價格變動並不如預期。

5. 義美奶茶搶購潮(2022):因網紅推薦,義美鋁箔包奶茶一夕爆紅,導致超市缺貨,許多消費者購買的動機並非真正需要,而是「因為別人都在買」。


透過心理和行為來解讀

如果我們用心理機制來了解,就可以知道這些都是絕佳的例子,除了先前提到的疫苗事件的說明以外,主要還涉及以下幾種心理與行為模式:

1. 從眾效應:人們傾向於跟隨多數人的選擇,以避免與群體脫節,例如當看到大家都在排隊買雷神巧克力時,即使原本不感興趣,也會產生「是不是很值得買?」的疑問。

2. 稀缺效應:當某樣商品變得稀少時,人們會認為它更有價值,例如面紙之亂中的恐慌性搶購,就是因為大家擔心「以後買不到」,即使家裡已經有足夠存貨,仍會繼續購買。

3. 社交認同:當人們不確定該如何行動時,會參考他人的行為作為指引,例如當社群媒體上大量推薦某款飲料或美食時,容易受到影響跟風購買。

4. FOMO效應:「錯失恐懼症」指的是害怕錯過某種流行或話題,例如彎腰郵筒事件中,許多民眾趕著去打卡,因為他們擔心「如果不去,可能就錯過了這個時代回憶」。

5. 賭徒謬誤:人們容易根據過去的成功經驗,誤以為某個趨勢會一直持續,像是蛋塔熱潮期間,許多創業者盲目投資開店,卻忽略市場飽和的風險,最終導致大量倒閉。


我們怎麼跳脫框架

相信除了筆者提到的例子以外,這幾種行為模式一定會反覆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但我們有沒有辦法跳脫這樣的框架?這也是目前社會和教育體制中缺少的,我們應該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培養批判性思維。

  • 在購買或參與某件流行事物前,先思考:「這是我真正需要的嗎?」
  • 資訊來源是否可靠?是否只是網紅帶風向?
  • 了解供需關係,例如「限量」商品可能只是行銷手法,不要輕信「漲價」或「即將缺貨」的謠言。
  • 減少社群媒體影響網紅推薦的東西,未必適合所有人。
  • 避免「看到大家都在買,就想買」的衝動行為。
  • 建立個人價值觀與判斷力,不要因為他人眼光而改變自己的選擇,理性評估每次消費或行為背後的動機。


結論

我們的跟風文化既有趣又值得深思,充分映出人類群體行為的特性,也顯示了心理學效應對我們日常決策的影響,也提醒著,我們更應該培養獨立思考能力,避免淪為盲目跟風的一員。下一次當你看到排隊搶購潮時,不妨停下來想一想:「這真的是我需要的嗎?」學會理性思考,才能真正掌握自己的選擇,而不是被群眾推著走。

avatar-img
1會員
10內容數
(緩慢的從其他平台搬家中,並透過工作之餘緩慢的添增新的內容) 透過財金洞察及社會時事分享,累積思辨能力, 和讀者一起成長,同時也會努力保持正經。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思潮行者的道路 的其他內容
探討美國取消紙吸管政策的決定,引發環保與便利性之間的平衡問題,並反思臺灣是否也能維持環保產品的使用習慣。
探討美國取消紙吸管政策的決定,引發環保與便利性之間的平衡問題,並反思臺灣是否也能維持環保產品的使用習慣。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當流量至上成為標準,性騷擾被輕描淡寫、受害者被噤聲,我們是否還能給孩子一個安全的未來?作為父親,我無法接受這種價值觀繼續影響下一代。我們該做的,不是遺忘,而是改變環境——拒絕縱容、用行動發聲,讓孩子知道「尊重是底線,說不是權利」。這不只是關於孫生,而是關於我們願意為未來的孩子守住什麼樣的世界。
學習《小狗錢錢》的理財方法,並透過實際操作,達成財務目標與自我提升。從記帳、設定目標、寫夢想清單、成功日記,到發展副業,分享如何將書中方法應用於生活中,並體會到理財不僅僅是管理金錢,更是規劃生活,實現夢想的重要過程。
比較2017年與2024年日本東北旅遊照片,對比藏王樹冰、銀山溫泉、山寺等景點在不同時間的景觀差異,即使地點相同,不同時間的體驗與感受截然不同,珍惜每個當下的珍貴回憶。2024年因暖冬導致雪景不如預期,反觀2017年的雪景壯觀美麗。新聞報導2025年日本東北暴雪,衷心祈願一切平安。
經過年末年初的大掃除,大家是否也好好整頓了自己的居家環境呢?身為家有幼童的媽媽,我也是歷經多次的練習,才調整到適合自己的清潔節奏,在此與大家分享我的清潔小撇步,每個習慣幾乎不超過5分鐘,就能換得一室乾淨,一起來看吧!
記錄一場前往屏東縣三地門鄉德文山(觀望山)的登山之旅,分享路線規劃、登山心得、沿途風景與美食體驗,並提醒登山客注意入山證申請及避免錯過三角點。
薪水的高低,從來不是努力的問題,而是思維的選擇。年薪百萬的人,不是單靠埋頭苦幹,而是透過「創造價值」決定自己的價格。他們懂得提升不可取代性、創造多重收入、主動尋找機會、投資自己,讓財富加速成長。與其等加薪,不如掌握「決定薪資的能力」。這篇文章,讓你看清真正的收入差距,從現在開始,為自己創造更高價值!
當流量至上成為標準,性騷擾被輕描淡寫、受害者被噤聲,我們是否還能給孩子一個安全的未來?作為父親,我無法接受這種價值觀繼續影響下一代。我們該做的,不是遺忘,而是改變環境——拒絕縱容、用行動發聲,讓孩子知道「尊重是底線,說不是權利」。這不只是關於孫生,而是關於我們願意為未來的孩子守住什麼樣的世界。
學習《小狗錢錢》的理財方法,並透過實際操作,達成財務目標與自我提升。從記帳、設定目標、寫夢想清單、成功日記,到發展副業,分享如何將書中方法應用於生活中,並體會到理財不僅僅是管理金錢,更是規劃生活,實現夢想的重要過程。
比較2017年與2024年日本東北旅遊照片,對比藏王樹冰、銀山溫泉、山寺等景點在不同時間的景觀差異,即使地點相同,不同時間的體驗與感受截然不同,珍惜每個當下的珍貴回憶。2024年因暖冬導致雪景不如預期,反觀2017年的雪景壯觀美麗。新聞報導2025年日本東北暴雪,衷心祈願一切平安。
經過年末年初的大掃除,大家是否也好好整頓了自己的居家環境呢?身為家有幼童的媽媽,我也是歷經多次的練習,才調整到適合自己的清潔節奏,在此與大家分享我的清潔小撇步,每個習慣幾乎不超過5分鐘,就能換得一室乾淨,一起來看吧!
記錄一場前往屏東縣三地門鄉德文山(觀望山)的登山之旅,分享路線規劃、登山心得、沿途風景與美食體驗,並提醒登山客注意入山證申請及避免錯過三角點。
薪水的高低,從來不是努力的問題,而是思維的選擇。年薪百萬的人,不是單靠埋頭苦幹,而是透過「創造價值」決定自己的價格。他們懂得提升不可取代性、創造多重收入、主動尋找機會、投資自己,讓財富加速成長。與其等加薪,不如掌握「決定薪資的能力」。這篇文章,讓你看清真正的收入差距,從現在開始,為自己創造更高價值!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之前好不容易解除口罩但其他病例早就開始蠢蠢欲動。 最近看到新聞、廣播都不時提到這個超級無敵大怪獸又作怪,我目前也在照顧失智家人(她目前很〔盧〕的時間點,我弟能選擇能拖就拖跟他講就一堆看似合理的理由,問題我在處理)演變成我的自身免疫系統整個大亂(感冒)。 我中過2次問題都不算大都很頭痛(乾癬大發作
Thumbnail
「千萬不可小看肺炎鏈球菌!歷史及醫學文獻上告訴我們,即使青壯年感染流行性感冒,合併肺炎鏈球菌感染,可能病程進展快速,短短48小時就過世,相當可怕!」
Thumbnail
我的體質是不容易感冒,可一旦感冒就一發不可收拾那種,且事前通常沒有任何感冒症狀,就直接從發燒開始,這次確診新冠不外乎也是相同的劇情。
Thumbnail
關於流感/新冠肺炎的到了今年2024年,仍持續的有確診,因為仍有一堆民眾在問這類相關問題,我把去年至今年的流感/新冠肺炎的做成一個FAQ給大家參考(就是我常遇到的,已及分享經驗的)
這個星期身邊很多朋友都病了,有些是流感,有些是新冠,有些是腸胃不適,各有各的辛苦。儘管大家都不會再像疫情期間如臨大敵,但防範意識實在不宜拋諸腦後,如果家中有長者或幼兒,更要事事小心。
Thumbnail
新冠肺炎我是有確診一次,疫苗目前則是打到了第四劑💉 當時就是和我爸媽他們一起相互感染,幸好我們的症狀都不嚴重,類似有點嚴重的感冒,除了咳嗽咳不停,其他方面沒有大礙,沒有發燒更沒有失去味覺這些,起初最擔心我爸媽,幸好我們的症狀都很輕微,可能和有施打疫苗有關吧㊗️ 身體健康真的很重要的啊🥹
Thumbnail
上個月月中得了A型流感,一直以來對於流感無感的我,嚇著了! 這次中獎的難受程度完全不雅於COVID-19,睡睡睡睡睡,做啥事都提不起勁, 甚至到中後期還有點憂鬱的傾向,想者好像就這樣死去也無所謂。
Thumbnail
隨著新冠疫情的過去,雖仍有少數的情況下仍有持續確診COVID-19,不過就目前確診量,似乎沒有流感來的嚴重。 接著我(護理師)以臨床上的經驗分享一下目前流感的症狀及治療方式、病患的感受。
Thumbnail
近日的確診人數仍然是持續的出沒,只能說出門在外場所多的時候,口罩還是要有防護,以免又2確.3確診的持續,雖然再次確診的經驗來說(大部分病患)感覺就跟疫苗一樣,頂多呼吸道症狀(咳嗽.流鼻水.喉嚨痛....等等),但身旁仍有年長的長輩呀!希望不要傳染給長輩,畢竟長輩還會夾雜很多症狀跟慢性病問題,所以我還
之前好不容易解除口罩但其他病例早就開始蠢蠢欲動。 最近看到新聞、廣播都不時提到這個超級無敵大怪獸又作怪,我目前也在照顧失智家人(她目前很〔盧〕的時間點,我弟能選擇能拖就拖跟他講就一堆看似合理的理由,問題我在處理)演變成我的自身免疫系統整個大亂(感冒)。 我中過2次問題都不算大都很頭痛(乾癬大發作
Thumbnail
「千萬不可小看肺炎鏈球菌!歷史及醫學文獻上告訴我們,即使青壯年感染流行性感冒,合併肺炎鏈球菌感染,可能病程進展快速,短短48小時就過世,相當可怕!」
Thumbnail
我的體質是不容易感冒,可一旦感冒就一發不可收拾那種,且事前通常沒有任何感冒症狀,就直接從發燒開始,這次確診新冠不外乎也是相同的劇情。
Thumbnail
關於流感/新冠肺炎的到了今年2024年,仍持續的有確診,因為仍有一堆民眾在問這類相關問題,我把去年至今年的流感/新冠肺炎的做成一個FAQ給大家參考(就是我常遇到的,已及分享經驗的)
這個星期身邊很多朋友都病了,有些是流感,有些是新冠,有些是腸胃不適,各有各的辛苦。儘管大家都不會再像疫情期間如臨大敵,但防範意識實在不宜拋諸腦後,如果家中有長者或幼兒,更要事事小心。
Thumbnail
新冠肺炎我是有確診一次,疫苗目前則是打到了第四劑💉 當時就是和我爸媽他們一起相互感染,幸好我們的症狀都不嚴重,類似有點嚴重的感冒,除了咳嗽咳不停,其他方面沒有大礙,沒有發燒更沒有失去味覺這些,起初最擔心我爸媽,幸好我們的症狀都很輕微,可能和有施打疫苗有關吧㊗️ 身體健康真的很重要的啊🥹
Thumbnail
上個月月中得了A型流感,一直以來對於流感無感的我,嚇著了! 這次中獎的難受程度完全不雅於COVID-19,睡睡睡睡睡,做啥事都提不起勁, 甚至到中後期還有點憂鬱的傾向,想者好像就這樣死去也無所謂。
Thumbnail
隨著新冠疫情的過去,雖仍有少數的情況下仍有持續確診COVID-19,不過就目前確診量,似乎沒有流感來的嚴重。 接著我(護理師)以臨床上的經驗分享一下目前流感的症狀及治療方式、病患的感受。
Thumbnail
近日的確診人數仍然是持續的出沒,只能說出門在外場所多的時候,口罩還是要有防護,以免又2確.3確診的持續,雖然再次確診的經驗來說(大部分病患)感覺就跟疫苗一樣,頂多呼吸道症狀(咳嗽.流鼻水.喉嚨痛....等等),但身旁仍有年長的長輩呀!希望不要傳染給長輩,畢竟長輩還會夾雜很多症狀跟慢性病問題,所以我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