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其實是我在 2022 年 12 月寫的期末報告,但最近看到不少相關報導,忍不住挖出來分享給大家!希望能帶來一些新視角,激發讀者的思考靈感。 若想直接看中美之爭分析?從「三、全球情『勢』改變」開始閱讀!
台積電赴美設廠議題,引起許多爭論。在美中科技戰的大趨勢下,台積電剛好擁有關鍵技術,因此成為兵家必爭之地。台積電不再只需思考如何在商場上存活下去,而是必須站在更高的宏觀視野,看清楚政治複雜的變動。因此本研究將蒐集各個報章雜誌,並透過「孫子兵法」視角,試圖從中分析台積電如何面對如此高度敏感的時空環境。
台積電是全球第一家,也是全球最大的專業積體電路(IC)製造服務公司,公司經營策略為只提供客戶專業積體電路之製造技術服務,而不設計、生產、或銷售自有品牌產品,不與客戶做商品之競爭。
何麗梅(2018)提到在1987年,張忠謀博士應政府邀請創立一間半導體公司。當時台灣的半導體技術落後世界半導體水準甚多,研發設計及市場能力均不足,但他發現台灣有一個可能優勢,就是生產製造的良率[1](yield)還不錯。經過思考之後,他決定創立一間以生產製造為主的半導體公司,即「專業晶圓代工」。
「專業晶圓代工」的商業模式,是只做「製造」這一部分,而不從事產品設計。這個創新的商業模式,改變了半導體產業的專業分工。有了專業晶圓代工公司的出現,半導體設計公司可以專注在產品設計研發上,不用擔心龐大的資本支出,因此大家都可以在自己最擅長的領域盡情創新,也帶動了過去三十年半導體產業的蓬勃發展,半導體設計公司也成為台積電最重要的客戶。
李淑蓮(2022)指出,在這10年間,台積電有一個目標,就是要成為專利強權公司,積極建構本身專利策略版圖:技術到那裡,專利就超前部署。
而《孫子兵法》更是台積電副法務長陳碧莉在專利戰場上的葵花寶典。在這10年間,台積電有一個目標,就是要成為專利強權公司,所以非常 積極建構本身專利策略版圖:技術到那裡,專利就超前部署
(一) 敵實我實(也就是敵人以實力攻我,我也以實力應戰,這是實力的拼搏, 更是氣勢的較量,不可示弱,氣勢要壓過對方。 )
台積電從不因畏懼麻煩而輕易妥協,在面對訴訟時始終無懼挑戰,並秉持長期抗戰的決心與周全準備,堅持奮戰到底,以爭取最終勝訴。
(二) 先知(洞察先機,掌握主導權)
台積電不僅積極佈局專利版圖,強化營業秘密保護,確保內部機密不外洩,更建立了龐大的前案資料庫,讓其能夠發掘其他公司難以察覺的關鍵前案,成為專利攻防戰中的致勝武器。
(三) 知己知彼,無往不勝
在進入專利戰場前,台積電會對對手的背景與系爭專利進行全方位調查。企業層面涵蓋背景分析、專利布局、訴訟歷史與關係檢查;系爭專利則檢視讓渡記錄、授權計畫、訴訟經歷及無效挑戰紀錄。透過詳實的事證蒐集與縝密法律論述,台積電多次取得勝訴。此外,更曾發起反擊,以6件專利侵權訴訟迫使對手撤回長達7年的訴訟,最終讓對方黯然退場。
(四) 化競爭為合作,創造雙贏
專利戰不一定要將對手逼入絕境,追求雙贏才是更高境界。台積電具備靈活的專利爭訟解決策略,例如面對某半導體領域的NPE(非專利實施實體)以逾萬件專利要求支付權利金,台積電經過多年談判,提出「創新IP合作架構」,即專利策略性目標導向購買授權計畫。最終,雙方達成協議,並進一步建立長期合作的智財夥伴關係,共同拓展市場優勢。
過去世界趨勢強調全球化,但隨著中國大陸崛起,美國開始有戒心。面對全球趨勢的改變,面對國際緊張升溫的美中臺局勢,台積電該何去何從?這樣的趨勢勢不可擋,該如何順勢而為?《孫子兵法》中言:「善戰者,不責於人;故能擇人而任勢。」這句話的意思是,努力尋求對自己有利的態勢,不苛求於下屬,並且能夠立足於全局態勢選擇適合的有用的人才。中美貿易大戰的背後是「霸權之爭」,這當然是「勢」,既然知道大勢所趨,那怎會「責於人」呢?在疫情、美中科技戰、地緣政治因素、台海軍事與兩岸關係緊張之下,半導體廠也必須改變投資設廠策略(劉佩真,2022)。
孫子:「夫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未戰而廟算不勝者,得算少也。多算勝,少算不勝,而況於無算乎!吾以此觀之,勝負見矣。」亦即勝負不是片面的算,而是整個系統的算。兼顧平時準備與實戰過程的變化,兼顧敵我實力的比較,才能做出一個整體的可行性評估(吳順令,2020)。
孫子:「故不盡知用兵之害者,則不能盡知用兵之利也。」而每個事物都有兩面性,習慣只看一面,就看不到完整的真相,就會做出錯誤的判斷。我們習慣看自己想看的,對於不想看得會自動忽略,但事情本來就有多種面向,不全面的觀看,就會看錯(吳順令,2020)。
接著,本研究將分析台積電在美國設廠的害、利以及最壞的情況:
(一)台積電在美國設廠的害
台積電2022年12月6日在美國亞利桑那州完成美國新廠的移機典禮,包括美國總統拜登、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美國商務部部長雷蒙多、當地州長與聯邦參議員等均親自出席。知名外資分析師楊應超-半導體專家、旅居亞利桑那州鳳凰城長達40年的移民,距離台積電新廠只有一小時車程。在美國看完移機典禮後,楊應超表示,本來他完全不擔心產業外移、人才外流危機的他,但在看到台積電美國廠移機典禮時宣告投資設廠金額從120億美元,加碼到400億美元;且製程規劃從2024年首批生產的5奈米,推進到4奈米,連3奈米都預計2026年投產,讓他嚇了一跳 (羅之盈,2022)。
首先,楊應超表示「萬一研發延遲,兩地距離就可能從三年,縮小到兩年、一年」,這代表台灣的領先優勢可能會不見。再來,台積電長久堅守的良率被學走。最後,台積電育才,變成幫英特爾訓練人才。因為目前台積電預計直送2000名台灣工程師前往美國廠,龐大的生產部隊,在美國操作先進製程,就是在訓練本地人才。台積廠距離英特爾亞利桑那州的 Intel 廠房,開車一個小時左右,英特爾的薪資又是台積電的一倍以上,員工很有可能三、五年之後跳槽(羅之盈,2022)。
(二)台積電在美國設廠可能的利(筆者認為「害」大於「利」,只是為了要撰寫"可能的利",硬是從眾多資料中找出以下兩點)
1.半導體廠由於需要大量的水、電,而臺灣政府推非核家園政策,使得未來缺電風險大增。因此去美國設廠可獲得美國晶片與科學法案的補助款,也可善用美方的綠電(劉佩真,2022)。
2.透過台積電對外設廠,或許可換取合作機會,像是美國在新興科技領域包括AI、超級電腦、資料中心、伺服器、智慧汽車、航太航空、量子電腦等均有卓越的技術發展(劉佩真,2022)。
(三)最壞可能發生的情況(若發生戰爭,美國可能出現的做法)
美聯社表示很多美台官員牽掛台灣半導體業的命運,而消息人士透露,若發生最壞狀況(發生戰爭),美國可能甚至考慮把台灣優秀晶片的工程師直接撤離。尤其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之後,美方更加緊研擬相關應變計畫。以美國角度來說,最極端的應變計畫則是告訴北京當局,如果北京攻占台灣,美國將摧毀台積電設施,以此嚇阻其動武,或最終防止晶片製造廠落入北京手裡。
去年(2021年)11月,美國陸軍戰爭學院兩位學者發表題為《覆巢:嚇阻中國侵略台灣》論文,曾建議採取「焦土策略」[2],以台積電為人質嚇阻中國(王嘉源、陳柔蓁,2022)。
台積電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若台灣半導體製造業停擺或破壞,對全球經濟將會是一場「災難性的」事件,因為全世界的計算能力將因此減少37%,而重建台灣晶片產能,至少需要5年以上的時間(盧伯華,2022)。
從上面的論述,可以發現台積電是個超級寶藏,但往壞處想,萬一美國得不到台積電,為了防止其落入中共手裡,於是可能乾脆把台積電整個摧毀。
值得注意的是,或許因為上述種種因素,後來張忠謀態度丕變,不再反對海外設廠,還透露將再新增3奈米的產能。台積電也開始大幅在日本布局,不排除在日本導入先進製程新廠;歐洲也傳出台積電打算在德國設廠的消息。台積電對於海外設廠態度,突然由消極轉為積極,台灣的「矽盾」地位將為之淡化(曾志超,2022)。這樣做的目的或許也是分散風險,除了能換來一些喘息空間,也更有底氣去和美國交換更多條件。
或許對台積電來說,這已是目前極盡所能後,所能想到最好的策略。對於未來,台積電更要時時保持高度警戒,隨時應對環境趨勢變化做戰略調整,盡可能找出一條擺脫泥濘的方法。相信只要保有清靜的心與智慧,終會有契機找出一條道路。
------
後記:現在是2025年2月中旬,回過頭看當初的分析還是太過樂觀。虎視眈眈的川普,在上任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做了這麼多讓人震驚的動作(巴拿馬運河、加薩走廊等等),讓我們不能再以舊有思維邏輯去推演可能的結局。
現在”傳言”美國政府甚至試圖牽線搭橋促成與英特爾的合資合作,這極可能帶來技術外流的潛在風險。
川普為了讓美國再次偉大,勢必將開啟強取豪奪。台積電有辦法對美國說no嗎? 台灣政府有勇氣與美國談條件嗎? 台積電如何尋找新的平衡點?
孫子說:「故用兵之法,無恃其不來,恃吾有以待之;無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所以用兵的原則是:不抱敵人不會來的僥倖心理,而要依靠我方有充分準備,嚴陣以待(吳順令,2020)。
因此我們不僥倖等待風險消失,而必須主動備戰。也就是台積電不能僥倖期待外部政治風險自行消失,而必須提前做好準備。
現在的局面要求台積電不僅要具備出色的技術實力,更需要卓越的政治智慧與戰略眼光,才能在變幻莫測的國際局勢中穩住腳步,實現長遠發展。
[2] 「焦土策略」是指毀壞地面上所有的一切,包含農作物、工廠和城市,破壞任何可能對敵人有用的東西。這個戰術辭彙在現代使用上並不限於使敵人食物缺乏,還可以包括破壞遮蔽所、交通運輸、通訊與工業資源。
王嘉源、陳柔蓁(2022)。北京若侵台 美國擬先撤離晶片工程師。中時新聞網,10月9日。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221009000292-260118?chdtv
何麗梅(2018)。張忠謀的帶人心法!從《孫子兵法》來解讀台積電的主管培訓制。經理人,11 月12 日。https://www.managertoday.com.tw/articles/view/56816
吳順令(2020)。人生無極限,孫子兵法打造你的全勝思維。商周出版。
李淑蓮(2022)。台積電的國際智權贏家策略。北美智權報(313)期,7月27日。http://www.naipo.com/Portals/1/web_tw/Knowledge_Center/Industry_Economy/IPNC_220727_0701.htm
邱怡萱(2022)。拜登得意台積電赴美設廠 日媒潑冷水:1局面沒改變。中時新聞網,12月9日。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221209000011-260410?chdtv
楊孟立(2022)。當世界的台灣竟成火藥庫 孰令致之。中時新聞網,10月9日。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221009000300-260118?chdtv
劉佩真(2022)。台積電赴美國亞利桑那州投資設廠的戰略意義。yahoo!新聞,12月12日。https://reurl.cc/DX5GNd
盧伯華(2022)。陸若為晶片侵台 學者:全球計算能力將重挫37% 重建至少要5年。中時新聞網,9月30日。https://reurl.cc/MXEqn3
羅之盈(2022)。台積電赴美》楊應超看完典禮,為何開始擔心?。遠見,12月7日。https://www.gvm.com.tw/article/97369